APP下载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2019-12-20章卫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章卫平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文化强市目标,淮南市必须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等,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淮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 文化体制 文化市场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代表着城市的形象,成为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我市现阶段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解决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动力在深化文化改革,出路在加快文化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快我市资源城市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因此,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建设文化强市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将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置于更突出、更重要的位置,着力建设与淮南市定位相匹配的文化强市,这是一个重大任务,也是一个紧迫课题。

1文化强市建设取得的成就

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伟大实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奋力在打好文化资源牌、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上闯出新路,淮南市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1)文化投入不断增加。设立市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从2011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据统计,2011年至2017年全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合计支出6895万元。2011年至2013年,市财政通过参与式预算方式,为“大地欢歌”淮南市社会文化展示活动等拨付活动开展经费3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淮南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3年至2017年省财政返还文化事业费共计588.9万元。市财政对于改制的淮南艺术剧院等表演团体,在改制当年一次性安排专项补助经费200万元用于购买演出服装、更新设备等。同时,2011年至2015年用于购买文化服务、支付演出补贴资金743万元;2013至2015年安排淮南艺术剧院改制人员经费1161万元,安排电影放映单位改制人员经费165万元。

(2)文化产业加速发展。一是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总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17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4.67亿元,占GDP比重1.51%,增速14.89%;规上文化企业法人单位绝对数59家,增长13.5%,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一;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法人单位968个,增长29.9%;15个项目跻身全省“大新专”文化产业项目库,增长15.3%;全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获评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获评1家;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新增4家,安徽省著名商标新增1家,发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数共计达148件;文化及相关产品出口额1445万美元。二是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涌现一批龙头文化企业。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淮南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文化企业,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增至8家,入选安徽民营文化企业100强企业数增至22家(次)。

(3)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及园区基地建设快速推进。一是积极打造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淮南文化设备用品和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获批省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园区围绕文化设备用品的设计生产,打造印刷设备生产、文化纸生产、特色印刷、物流等印刷全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创意产业,集中建设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乐器用品生产出口基地等。206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淮南市文化产业发展重点示范园区。园区整合市内主流媒体和业内龙头企业资源,引入福建、浙江等19家企业入驻,填补了淮南市文化创意集聚的空白,成为安徽省唯一依托高校建设的以传媒广告创意为主、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文化创意园区。二是加快建设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中沛焦岗湖生态养老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中国豆腐文化产业园暨中国豆腐文化博物馆,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包括博物馆、体验馆、鉴赏馆等,打造中国最大的以豆腐文化为独有元素的特色民间博物馆。加快建设淝水(刘香)豆腐小镇暨中国豆腐文化商贸园建设项目,全力打造集豆腐文化旅游、豆腐历史文化体验、豆腐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多功能豆腐文化商贸物流园。三是精心编制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编报“淝水之战”遗址文化园、九龙岗民国小镇、焦岗湖景区生态旅游设施建设等22个文化产业项目推荐申报2017年安徽省文化产业重点招商项目。

(4)文化品牌快速彰显。一是淮南市乐森黑马乐器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安徽星视窗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获国家一级广告企业资质,安徽九州传迈动漫文化有限公司获国家动漫企业认证。2017年全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获评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获评1家;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新增4家,安徽省著名商标新增1家,发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数共计达148件。二是“花鼓灯”表演、舞蹈“火老虎”、“抬阁肘阁”、“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等先后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寿县成功申创中国“书法之乡”,芍陂(安丰塘)被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认定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寿县古城墙被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大通万人坑教育馆跻身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大型原创动画系列片《淮南子传奇》荣获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动画片奖”等6项国家级大奖,淮南少儿艺术发展项目被确定为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淮南新版广播电视报荣获中国十大创新广播电视报金长城传媒奖。

2文化强市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不强。我市文化产业“小、弱、散”,突出表现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方面,2017年,我市仅为1.51%。重大文化项目投资方面,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2017年,我市仅完成投资10.09亿元。其中,寿州窑紫金石唐风雅苑文化园、寿州欢乐大世界、淮南豆腐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因资金、土地等问题,进展缓慢甚至长期搁置不前。三是目前我市国家级文化园区、基地为零,只有省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新闻出版广电行业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长期空白。

(2)文化骨干企业实力不强。龙头文化企业、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寥寥无几。2017年,我市有鑫海紫金石工艺品公司等3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文化企业百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偏少,2017年,我市有59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国有文化企业既小又弱,缺乏活力,几无市场竞争力。我市现有9家市属国有文化企业,因改制不彻底等原因,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市场开拓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成功实现改制转型,导致企业失去发展活力和机遇。文化创新能力较弱。缺乏代表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人才。

(3)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程度不高。我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名山、名水、名城、名人相映成辉,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但是,大量的文化旅游资源,没有有效开发利用,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一是散。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不够,缺乏统一的协调、规划和开发运作机制。比如寿县古城、八公山景区、茅仙洞景区、卧龙山景区分属两县两区,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整合,严重阻碍了寿春古城和大八公山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发展。二是小。我市虽有不少景点,投入有限,每个景点体量较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文化旅游企业规模小、文化旅游商品档次低,以至于“景点留不住客,游客花不出钱”。三是浅。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度挖掘,利用低下,效益不高,发展不快。淮南古迹资源较多,但没有很好地开发与保护,可视性不强,“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物”。如蓝色生命起源“淮南古生物化石”至今有保无防,寿县的廉颇墓、八公山区的孙家花园等,因年久失修,破败萧索。少数古遗址已经难觅踪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古战场、唐代七大瓷都之一的“寿州窑”遗址,少景少物,游客只能“闻其名”,难以“见其形”。

(4)文化产业体制机制不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和奖优罚劣制约措施,宣传文化部门唱独角戏,无法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有些县区包括经开区对文化产业重视不够,对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发展文化产业的组织机构不健全,经开区、高新区和各县区宣传文化部门都没有设立专门岗位和人员抓文化产业,加之工作人员少、事务繁杂,文化产业发展基本“靠天收”。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难落地。

3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3.1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因此淮南市政府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坚决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文化市场法规体系,完善文化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下放权限,给文化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要更加注重依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3.2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党的十九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我市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文化市场法规体系,完善文化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加强政策引导、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3.3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制定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试点。推进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省级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项目建设,完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市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少儿艺术研发基地)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以县区“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为重点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继续大力促进文化民生工程提质增效,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民生工程各项任务。

3.4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响文化资源牌,实施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工程。挖掘整合地域特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建设文化旅游生态长廊,打造“一山(八公山)一湖(焦岗湖)一古城(寿州古城)”淮南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推进寿州古城、八公山、焦岗湖创建国家5A级文化旅游区。持续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农业”等融合发展。大力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淮南文化艺术中心、豆腐特色小镇等一批“大新专”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焦岗湖影视城申报2018年度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业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推动中沛焦岗湖温泉度假村、中图文轩电商产业园等加快建设,力争跻身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

3.5挖掘本土文化,厚植城市文脉

充分挖掘淮南地域文化,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积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加强对淮南历史文化发掘研究和创新发展,加强对淮南区域楚汉文化、豆腐文化、淮河文化、红色文化、煤矿文化等特色文化挖掘,组织出版发行一批淮南历史文物和非遗项目资料书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市场开发,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展活力。提高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平,继续做好楚文化遗址、寿州窑遗址等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以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三里沟抗战文化园为样本探索对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传承。推进文物与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弘扬淮南灿烂历史文化。

为实现文化强市目标,淮南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解放和發展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试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
浅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贡献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
文化创意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互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