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年后美丽中国的西安样本

2019-12-20张永军

西部大开发 2019年8期
关键词:韧性西安中心

张永军

2018年初,国家正式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

为实现《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的“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目标,今年初,西安市委、市政府印发《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拉开了全面推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成的序幕。

“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打造大西安“三轴三带三廊一通道多中心多组团”的空间格局。2020年,确立国家中心城市基本框架;2035年,建成“美丽中国”西安样板,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伴随着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方案的逐步落地,未来一个美好的西安正朝我们走来。西安的将来,也定会成为你理想的样子,承载起西安人的梦想。

16年后看到的西安

未来的西安是什么样子?身处大西安之中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美丽的图景。根据《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制定的“1610”战略规划,为未来西安画出了一张美丽的蓝图。

1个目标:即以全面建成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目标,推动西安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功能显著提升,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面向西北地区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持续强化,维护西北繁荣稳定的战略功能日益突出。

6维支撑:即围绕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这一目标,构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六维战略支撑体系。

10大重点专项行动:构建大西安都市圈、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系统推进改革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城市综合治理、塑造城市品牌、打造西安铁军。

实现这张宏伟蓝图,西安市的决策者们勾画了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宴步伐,形成大西安都市圈,基本建立“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六维战略支撑体系,确立国家中心城市基本框架。

第二阶段:到2025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核心带动、功能清晰、特色鲜明”的大西安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高端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关中平原城市群分工更加有序、协作更加高效。

第三阶段:到2035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显著提升,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创新型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曰趋健全,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有效构建,引领城市群发展的一体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成为国家创新高地,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美丽中国”西安样板,全面建成代表国家形象、引领“一带一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为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三个阶段的实施,我们可以预见,到2035年,西安全市户籍人口超过1200万,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城市综合竞争力有效提升,产业规模和经济实力明显提高,经济年均增长8.0%以上,总量迈上万亿级台阶,在副省级城市中经济总量的排序提升至中位。

西安也将形成“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的建设布局和“三轴三带三廊一通道多中心多组团”的大西安空间格局。

北跨:向北跨过渭河,打造渭河世界级滨水景观带;推进富阎一体化,使渭北区域成为工业新重镇、城市新组团。

南控:把秦岭作为国家中心公园来打造,重回“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西进:建好西咸新区,推进西咸一体化,使大西安进入双核心时代。

东拓:整合东部板块,使东部区域成为开放新高地、服务业增长极。

中优:凸显核心区九宫格局,延续城市肌理,彰显千年古都底蕴,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标识地。

三轴:南北方向贯穿大西安的三条轴线,包括古都文化传承轴、科技创新轴、国际开放轴。

三带:东西横向的秦岭、渭河、北山三条生态带。

三廊:以高新区为引领的科创大走廊,以经开区为引领的工业大走廊,以曲江新区为引领的文创大走廊。

一通道:国际港务区+空港新城+浐灞生态区等为依托的对外开放大通道。

多中心:依托西咸新区建设大西安新中心、依托中心城区建设大西安核心区、东部建设现代服务新中心。

多组团:形成东部新城、高新科学城、新能源汽车城、软件新城、沣西丝路创新城、渭北工业城、长安大学城、高铁新城、洪庆新城、富阎航空城、航天新城等新城;形成纺织城创意片区、军民融合创新谷片区、临潼旅游度假片区、三学街片区、七贤庄片区、临空产业园片区、幸福林带片区、小雁塔片区、西轴线中央商务区、徐家湾片区等10大片区;形成50个左右特色小镇及50个左右各类综合体。

这就是16年后西安的样子,我们相信到2035年,这一愿景定会承载着1200万西安人的梦想如期到来。

经济增速带来的动力

要发展成为想要的样子,除过顶层设计之外,最主要的莫过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才会为美丽西安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根據《西安市贯彻落实“追赶超越”定位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19年)》,2019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初步建立“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六维支撑体系,GDP力争突破9000亿元,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3+1”万亿级产业主营总收入分别达到7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6880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有效提升。到2020年,GDP要突破万亿元.形成大西安都市圈。

我们不妨看看近两年多来西安的经济增速。

2017年,西安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7469.85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工业实现增加值1677.48亿元,同比增长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56.47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9.51亿元,同比增长10.5%;实现进出口总值2545.41亿元,同比增长39.1%;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4.50亿元,增长9.8%。

特别是,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592.65亿元,同比增长9.2%,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70.4%,高于全国11.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此外,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

2018年,西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349.86亿元,比上年增长8.2%;工业增加值1874.36亿元,比上年增长9.O%;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8.72亿元,比上年增长9.6%;进出口总值3303.87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459.6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4%;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9.8%;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增长8.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4.4%。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4.30万户,比上年增长91.7%。

2019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42.34亿元,同比增长7.0%;工业经济增势平稳,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17.5%;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0.44亿元,同比增长5.9%。

特别是,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3.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西安正朝着GDP过万亿的“小目标”扎实前进,而非公经济、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正成为大西安建设的有力支撑。特别是西安在交通枢纽、对外开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力度加大, “三个经济”的强劲带动力越来越明显,美丽西安的建设步伐会越走越坚实。

伴随着“一带一路”核心区、国家中心城市、内陆对外开放窗口的建设,未来的西安定会成为你理想的样子,承载起西安人的梦想。

韧性城市面临的挑战

如果说,上个30多年西安错过了出口导向和电子工业产业转移的话,那么,在下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西安不能再错过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硬核”资源。专家建议,西安要抓紧良好的军工、教育资源,既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更要大力抢夺和培育发展符合西安自身科教优势的军民融合产业、高科技附加值产业,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今年7月,《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蓝皮书( 2019)》发布。提出西安应将“韧性城市”建设概念纳入到城市发展“十四五”纲要中,实现西安“精明增长”;充分发挥和利用人才红利,完成万亿目标。

什么是“韧性城市”?其内涵即在国际、国内外部环境的风云骤变,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城市承载力不足等城市风险的多重交织下,现代城市提升自身的发展“弹性”,确保在外力的压迫下积极“回弹”,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针对西安而言,一是启动韧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以提高西安城市韧性度为统领,先期开展相关前瞻性研究,构建西安韧性城市建设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为相关规划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二足加强韧性城市组织机构建没。借鉴已开展韧性试点的兄弟城市经验,建立韧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各相关方联动,健全城市综合风险管理体系。三是谋划韧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严控中心城区人口和建筑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在建成区,结合城市更新计划,补齐韧性城市建设短板。在新建区,全面实施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城市绿廊、地下空间等韧性城市细分领域建设。在提高韧性城市建设社会参与度上应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向韧性城市建设领域,提高韧性基础设施和韧性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如何使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发展定位“名副其实”,顺利跨入万亿俱乐部?提出,西安身处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家中心城市”,一是要利用人才红利,提前完成万亿目标。西安有着教育强市的资源优势和2017年以来 “人才新政”的丰硕成果。人口数量的积累将会推动人才红利的转换,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基础和支撑。二是助推“强省会”战略,实现1+1>2。 “强省会”策略是要在“西咸一体化”的现实基础上,通过行政合并的方式实现GDP的万亿级跃升,最终形成“1+1>2”的聚合效应。

追赶超越,西安应向谁国际对标?提出,德国慕尼黑可成为西安国际对标的城市。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上万座城市中,哪一座城市与西安最为相似呢?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开罗?学习唐长安城建设的京都?同样以航空航天领域而闻名的休斯敦?还是以科技创新和大学而闻名的波士顿?通过从城市区位、地区首位度、经济、主导产业、交通、高等教育、历史、人口、面积等多方位全角度地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分析认为德国慕尼黑与西安的综合禀赋情况较为接近,成为此次西安选取国际城市对标的标杆。

此外,鉴于慕尼黑在国内尚无友好城市,未来西安应积极与慕尼黑市对接建立友好城市,建立民间外交机制;加強与德资企业的经贸往来,促进中德企业的技术交流;加强两城之间的历史、饮食、音乐、电影、节庆等共性文化的交流,增强民间互访;推进两城直接的互联互通,学习慕尼黑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经验,为西安建设内陆型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决策参考。

猜你喜欢

韧性西安中心
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韧性城市
主题:建设韧性城市 助推城市发展
“轻车”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先定中心后搭配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
西安国际幸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