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医疗机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及管理探讨

2019-12-20肖益霞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管理探讨固定资产医疗机构

肖益霞

关键词:医疗机构  固定资产  内部控制  管理探讨

任何组织机构运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购置固定资产,这也是任何企业发展经营的重要基础,对于企业发展有着不小的作用。而医疗机构作为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的单位,其固定资产运用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医疗机构固定资产具有使用周期长、投入资本高等特性,在整体管理上需要结合这些特征才能够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当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有效执行时,医疗机构对于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将会大幅度提升,并且有效的推动医疗机构的进步。

一、医疗机构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

固定资产是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医疗机构有序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医疗机构展现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前许多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投入资金来源广泛,涵盖贷款融资、医疗收入以及政府资产投入等,资金投入的多元化致医疗机构往往疏于固定资产管理,造成固定资产闲置、灭失、毁损。因此必须强化医疗机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以提升机构社会效益,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价值,为医疗机构的稳健运转打下基础。

二、医疗机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现象严重

许多医疗机构的领导层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并不是特别重视,虽然从管理层面上看均建立有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大多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出实质性作用。如对于现金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现金付款流程来达到控制的目的,基本上能够达到日清月结的目标,对于现金的长款、短款也有严格的制度要求。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就简略多了,通常每年盘点一次,甚至极少医疗机构根本不举行固定资产盘点,而且即使出现实物与账簿不符的情况,相关人员也会想方设法变通填补,这种不真实的操作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通病。

(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意识淡薄

医疗机构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相关责任并没有具体的明确,导致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中出现推诿的现象。首先领导意识不到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应承担的责任,不重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而职工更是缺乏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意识,片面的认为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的事,使用过程中不能按规程进行设备操作、维护与管理,在具体协调配合上也不积极。

(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规范化

医疗机构固定资产的购置、调用、维护、报废等各个环节缺乏规范化的操作规程,整个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混乱无序。例如购置固定资产时,有些科室追求先进的设备,资产管理部门制定采购预算时缺乏刚性,或者制定的预算不能严格执行等等,致使随意采购、超额采购现象频出;职工甚至科室负责人对于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没有正确认识,造成价值标准下的普通材料可能纳入了固定资产,而价值标准以上的设备却不能纳入固定资产管理;有些科室固定资产闲置率较高;有些通用设备在科室间随意调用却无任何手续;有些科室设备损坏,不及时修理而长期搁置或者无法修复,却又不及时履行报废。在固定资产的清查方面也有欠缺,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流程、清查周期过长或者清查时间固定等问题都不利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很容易给使用者提供修正的空间,影响正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

(四)资产管理权限过于分散

资产管理权限的过于分散使固定资产集中管理的优势弱化。有些医疗机构未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权限分散于财务部门、行政科室、后勤部门以及业务科室等,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固定资金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监管,致内部控制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固定资产信息。

三、医疗机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优化措施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做好事前控制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需要一套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尤其要针对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定绩效考核细则,确保能够落实事前控制,能够尽可能从制度源头上解决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医疗机构须对已立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梳理,结合国家政策要求,找出欠缺;可聘请专家结合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医疗机构现状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可借鉴其他优秀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经验,健全完善优化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二)规范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做好事中控制

医疗机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的规范化是事中控制的关键,规范的流程必然贯穿于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以及报废等各个环节,有效防范固定资产风险。医疗机构需要根据资产内部运转的流程,查找购置、入库、出库、资产使用、维护以及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薄弱点、风险点,有针对性地规范流程,制定标准的操作手册,作为各相关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操作准则。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重大固定资产的购置,需要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并经多方审核,集体研究决定方可实施采购。

(三)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

医疗机构应该针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每年年初,医疗机构应当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各个科室签订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协议,将科室负责人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经核实的科室固定资产负总责,而护士长或者其他指定人员为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科室固定资产的具体管理。科室应当将固定资产维护、转移、赠送、以及报废的具体情况形成报告,定期报送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确保账实相符。

(四)健全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体系

在财务部门下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嵌入到财务管理中来,在购置固定资产时探索运用二维码或条形码的方式对每项入库固定資产进行财务记录,便于财务部门适时掌握固定资产状态信息,及时进行固定资产账务更新以及恰当的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李函颖,苏丽娟.浅析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3):45-46.

[2]吴婉雪.医疗机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及管理[J].财会学习,2018(20):240-241.

[3]穆丽娜.探讨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J].财会学习,2019(25):225-226.

猜你喜欢

管理探讨固定资产医疗机构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