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人生里,谁排第一?

2019-12-20周公子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族长主干排序

周公子

如果给自己、配偶、孩子、父母排个序,你会怎么排呢?

在我们的人生中,什么人是最重要的?该把谁摆在第一位呢?papi酱曾申明过自己的态度。她对所有的爸媽说:“你们的幸福和快乐并不应该100%来自子女,你们自己的感受很重要。我们爱你们,所以希望你们能为自己本身而快乐。”这话听起来有点绕,说简单些就是自我负责。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幸福和快乐单纯地看成是亲人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这个话题,papi酱之前还列过一个“人生排序”,“对人来说,首先是自己,自己对于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然后是伴侣、孩子、父母。你自己陪伴自己的时间最长。之后这一生,我是跟我的伴侣一起过的。对于孩子和父母,你只陪伴他们走一段路,剩下的路还是要他们自己去走的。”

以上言论在网上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把父母挤到最后,这就是不忠不孝的大逆子,放在过去是要千刀万剐的。也有很多网友表示,个体独立,管好自己,这很符合21世纪的潮流,值得提倡。那么,到底谁对呢?

先管好自己,符合时代潮流

人生该以父母、孩子为先,还是该以自己为先?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离不开我们所处的时代。在过去三四十年,乃至更早的五千年文明中,以族群为核心的“主干家庭”曾长期占据统治性地位。它就如一棵大树,主干是辈分最高的族长夫妻。他们繁衍子嗣,开枝散叶,子子孙孙终身归依,靠着族群的庇护走完一生的历程。当主干家庭占据主流时,大家很自然会形成这样的观念:“我仰赖家族,我受族长庇护,我要奉献于集体,才能换取一条生路。”所以,过去的人生排序基本就是:照顾我前半生的长辈排第一;照顾我后半生的子女排第二;如果身为女子,那么,照顾我当下和后半生的丈夫还必须放得更靠前……总之,自己只能往后排。这样的排序从前自有合理之处,所以,大家也心甘情愿地奉行了。

然而,时间走到当代,中国的家庭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快速流动,主干家庭解体,子孙散落四方,组成结构更为简单的“核心家庭”—一对夫妻+未成年孩子,或者干脆只有一对夫妻。如今,这样的家庭已成主流,它会衍生出怎样的观念?很简单,就3个字:靠自己!离开大家族的庇护,族长和亲人是靠不上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人生在世,必须先学会照顾自己,然后才能惠及亲朋。

于是,一个新的人生排序也渐渐变成共识:人要先管好自己,所以,“自己”排第一;配偶和自己及家庭的关系最重要,所以,“配偶”排第二;孩子需要核心家庭来抚育,以便日后独立,所以排第三;父亲和母亲本身就是一个核心家庭,应该具备足够的独立性,所以排第四。这个排序并不等同于“以自我为中心”或者“不要管父母”,而是让我们与亲人之间能够有界限感,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各自成长。而且,亲密有间的相处模式能让关系更持久,更舒适。

处理长辈关系时,避免权力冲突

在过去的主干家庭里,族长掌握着整个家族的资源。他们必须成为权力中心,才能保证资源的高效分配。然而,现在局面改变了,核心家庭的资源掌握在“自己和配偶”手上,自然地,家庭的决定权也要归这两人所有。这种清晰的权力分配可以解决当今中国家庭的许多问题,比如“婆媳冲突”就是一个典型。

婆婆带着过去“主干家庭”的观念来到儿子家,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说了算。但媳妇则认为,自己和丈夫才是核心家庭挑大梁的人,负担最重的义务,自然要享受最高的权力。在不同的观念之下,两代人的权力斗争不可避免。只有大家达成共识,在核心家庭就采用“核心家庭的人生排序”,权力中心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处理夫妻关系时,让婚姻适应当代

在核心家庭的人生排序中,“自己”是排在第一位的。这意味着,每个人都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自我满足,把实现自身的理想摆在重要的位置。这个排序会被诟病为“自私”,但它也意味着,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负起最大责任,再也不能过分依赖配偶和其他亲人了。这份自主势必让婚姻变得更加成熟,更适应社会现状。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过去的女子都是不独立的。在她们的人生排序里,自己被放在丈夫之后,终生必须以夫为天。然而,旧式排序也会带来一个问题:丈夫貌似坐大,但压力也无比沉重。如果妻子自感不幸福,她可以理直气壮地埋怨丈夫,说“你没把我养好,我一辈子都毁在你手上了”。丈夫也不能说什么。但在当代,这种老式关系很难被接受。一方面,女性经济独立,不愿再唯夫是尊;另一方面,很多当代男性也不愿再挑起过分沉重的担子。相反,他们更愿意选择独立自强的伴侣,能和他们分享人生,共对挑战,而不是一个把喜怒哀乐统统系在他身上的旧式小女人。

两性心态的整体转变让“独立”成为社会潮流。在婚姻中,大家把“我”排在第一位,把“自我实现”放在“依赖配偶”之前,这都是一种寻求独立的表现。当代人相信,过分依赖会让夫妻双方窒息;只有独立地相依,才能带来更成熟、更自由的关系。

处理亲子关系时,有助孩子成长

核心家庭的人生排序把孩子排在父母之后,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就是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为心理健康打下重要基础。在心理学上,俄狄浦斯期是指3~6岁的第一波性发育期,孩子第一次有了性别概念,开始和同性父母比较,并且会和同性父母竞争异性父母的注意力,男孩会和爸爸争夺妈妈;女孩会下意识去感受“在爸爸眼里,我重要还是妈妈重要”。这时,父母无论是鼓励还是打压这种竞争,都会给孩子造成创伤,影响他们对自身价值的信心。

父母要做的是淡定包容孩子的竞争,同时让孩子明白:父母是一体的,你不可能替代谁,占有谁;但父母都爱着你,就算你没有打败哪一方,这份爱也不会减色。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慢慢感受到,他是天然被爱的,没有必要去过度打压和竞争。在这个过程里,核心家庭的人生排序能起到提醒的作用,让父母和孩子都明确自己的位置,不会让孩子越过顺序,盲目幻想自己能取代爸爸或妈妈,从而也避免了俄狄浦斯期带来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papi酱所说的人生排序是基于核心家庭为主流的社会,对于当代家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问题。眼下中国正处于观念转变期,主干家庭抚育的老一辈和核心家庭抚育的新一代并存,有人习惯“父母、孩子、配偶、自己”的传统,有人追求“自己、配偶、孩子、父母”的潮流。两者共处时,冲突不可避免。因此,当我们组建新家庭,需要引入某一种排序时,一定要尊重主要成员的意见。如果大家都很新式,就可以引入核心家庭的人生排序;如果老式观念占据大半壁江山,那么,硬要推广新式观念恐怕也不明智。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处理家庭关系时,也不要忘了尊重、灵活和变通。

猜你喜欢

族长主干排序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不开窍
恐怖排序
山顶最美的风景
小懒封王
节日排序
不要怕,不要悔
群文阅读:为孩子打好生命底色
寓美于物理力学主干知识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