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代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与魅力提升路径的思考

2019-12-20何莎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阵地

何莎莎

摘 要 高校团支部是高校团的工作的基本细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目前,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与魅力不足,对青年学生缺乏凝聚力、吸引力,出现功能弱化、虚化的问题。本文探讨分析了新时代新形势的背景下,高校基层团支部的现存问题,并提出提升活力与魅力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团组织 基层团支部 阵地

中图分类号:G455.7 文献标识码:A

1新时代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中国共青团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理的重要平台,高校基层团组织是高校团组织体系的基础,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与成长平台,对于高校团组织乃至整个团组织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基层团组织,尤其是高校基层团支部,与广大同学保持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 作为高校团的工作的基本细胞, 它直接承担着团结、引导和教育青年大学生的具体工作, 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共青团的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群团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群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要紧紧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直面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敢于攻坚克难,注重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团的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凝聚、服务、引导、教育以“98后”“00后”为主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团支部的建设、发展、功能发挥情况如何,这些问题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新时代高校基层团支部的现存问题

高校基层团支部相对于高校团委、学生会、社团等组织而言,活力与魅力不足,对青年学生缺乏凝聚力、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阵地建设未完全适应新时代新形式的发展要求,阵地覆盖不足

目前的高校团组织的组织设置方式依然单一,组织建设框架遵循校团委-院系團委-班团支部的模式,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团支部,是团组织与班组织的同构性结构,这样的模式从形式上可以实现团员全覆盖,然而对于高校的弹性学制、选课制、本科专业大类招生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适用。当今的青年大学生注重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上课学习,他们活跃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兴趣社团、实验室、志愿服务团队等,对于凝聚了众多学生的学生社团、科研实验团队、学生自治组织以及生活不可或缺的学生公寓等独立性强的阵地,却未进行相应的基层团支部的组织设置,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有效覆盖面。广大青年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基层团组织的阵地也日益多元,基层团支部对于新媒体的阵地作用认识、利用不够。

2.2基层团支部内部结构设置不规范,职责不清晰

高校共青团组织校院班三级体系健全,团支部设在班级,班级团支部结构一体化,但是基层团支部的内部结构设置未必统一、规范,同学们对基层团支部的职能认识模糊,部分团支部的支部委员职务设置与班委会职务设置出现了交叉、兼任、重复的情况,甚至出现团支部委员扮演班长助手、机动班委的角色,大多投入到班级的事务工作中,支部委员与班委之间的工作定位不准确,职责不明确,未进行有效区分,分工模糊,责任意识也不强,高年级学生担任团支部干部的积极性较弱。这削弱了基层团支部的组织工作力量,也削弱了团支部在团员中的影响力,制约了团支部的工作推进成效,影响了团支部的组织作用发挥,无法有效实现直接服务、引导、凝聚青年学生的重要功能。

2.3团员的组织意识淡薄

目前高校的青年团员多为98后、00后青年,年轻、阅历浅,成长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学习、生活的方式、视野都受到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部分青年团员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对于团员的责任与义务认识不足,团员身份意识淡化,对团的归属感、认同感弱化,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充分。团校培训学习的覆盖面不足,团支部书记、支部委员较少接受系统的团务工作知识培训,政治意识较为缺乏。

2.4基层团支部活动形式化、娱乐化的现象突出,功能虚化

近年来,各大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动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创新案例,对于青年团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从整体来讲,优秀的支部和案例数量少,推广效果远远不够。基层团支部开展日常工作及主题活动时,还缺乏全面深入的有效指导,存在“重活动,轻基础,重形式,轻内涵,重娱乐,轻教育”的突出问题:部分团支部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为了完成学校、学院团委要求的任务而敷衍应付,活动单一,缺乏思考,内容死板,浮于表面;有的团支部活动将理论学习与理解、实践完全割裂,缺乏有机融合,活动无法入脑入心;有的则为了吸引同学参与就将主题团日活动、教育活动做成了热闹且富有娱乐性的演出、茶话会、才艺秀、综艺节目等方式,热衷追求舆论热度,而忽略了这些载体背后应有的教育意义。很多基层团支部把团的工作局限到方便做、看得见、好记录、易宣传的具体活动中,团内组织生活、理论学习研讨、理想信念教育、民主生活会等却开展较少,流于表面,达不到“三会两制一课”的要求,团支部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出现虚化的情况,对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

2.5基层团支部工作相关运行机制不健全

保障机制不健全。团干部是高校开展共青团工作的主要力量,团干部队伍流动快,并且,基层专职团干部教师配备数量与实际工作的需求并不匹配,团的工作涉及面广、繁重琐碎,大多数高校院系专职团干仅一人,还要承担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任务,却要面对该院系少则几个团支部多则上百个团支部的指导工作,精力不足,加之团干部自身水平及投入程度参差不齐,无法保证团干部队伍深入地、创造性开展对基层团支部的指导。

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团组织对基层团支部的工作质量,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现有的考核机制主要目的是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带动发展,考核方式主要是量化的次数、人数等数字,缺乏对于团支部工作服务对象满意度的关注,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基层团支部工作考核测评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团支部工作缺乏系统的工作计划,思路与目标不明确,工作被动,团员参与度不够。

3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与魅力的途径

3.1推动“互联网+团支部”的建设,阵地全覆盖

打破现有的团支部建立模式,建设纵横双向矩阵管理模式,在班级、学生社团、学生自治组织、学生公寓建立团支部,在广泛调研、宣传动员、规范登记的基础上,灵活选择进行登记注册。以最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归属为阵地,以团支部网络社区与线下团支部工作无缝衔接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团支部组织生活、理论学习、主题团日、教育实践活动,强化活动的教育内涵,实现阵地范围全覆蓋。依托团支部网络社区,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进建设掌上团支部与团校建设,开启“互联网+学习”组织模式,全面、深入落实团支部委员及团员的思想教育,提升团员身份意识与政治意识,实现团支部凝聚、服务、引导青年的功能。

3.2规范工作流程,强化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

高校团委根据团中央的部署,紧密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与特点,研究制定学校对于基层团支部工作的制度建设标准,明确团支部结构设置、团员档案管理、推优入党等团务工作的规范,明晰团支部及支部委员会成员的职责,形成并发布规范的工作流程、高校学生团支部四年一体化培养计划等,完善团支部工作常态化、有序化。

3.3健全基层团支部工作运行机制

(1)引领机制。党建带团建,根据团支部的性质,建立“1+N”高校师生党支部与团支部对接引领机制。榜样引领,建立优秀团支部对其他团支部的辐射引领机制,要求所有团支部参与“红旗团支部”创建。

(2)落实保障机制,对于团干部人员配备的保障,参照教育部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辅导员岗位设置1:200师生比的要求,研究确定团干部与团员人数的师生比要求,并配齐团干部,落实对团支部的指导。

(3)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全程全方位全面的团组织建设质量追踪调查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团组织的服务对象即青年大学生团员的需求与评价,以满意度测评,设计、建立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对团支部的建设运行情况、功能发挥情况进行追踪,并即时反馈,促进团支部的发展。

(4)建立体验式培养教育机制。一是引入教练技术,培养教练式的团干部队伍,着力指导团支部通过教练技术的教育方法与技巧,建立团支部成长共同体,提升团支部凝聚力、影响力。二是将体验式教学方式应用到团支部支委与团员的培养教育中,分类别分模块设置教练式学习内容,团干部指导学生着重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与观察研讨相结合的有机载体,促使青年团员在做中学、在实践中体悟、在体验中成长。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学生教育管理与改革研究项目《教练技术在大学党团组织建设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3sxb115)。

参考文献

[1] 张亮亮,谭智赟,翟元海,朱媛媛,王璐,贾媛媛.当前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工作路径选择[J].农业教育研究,2018(09).

[2] 李威利,郑长忠.高校团组织功能虚化问题及其出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5(02).

[3] 宋虎.高校基层团组织功能发挥研究——满意度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应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6).

[4] 刘茗心.微时代创新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03).

[5] 赵芳芳,姜涛,孙艳.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16(11).

猜你喜欢

阵地
阵地鏖战 陈毅安
从严从细从实抓好防范应对 守牢守住安全阵地
书屋“小阵地”教育“大课堂”
“无尾怪”和“独角怪”
红领巾阵地之小画廊
让“中队角”点亮少先队阵地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进行快乐阅读的主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