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

2019-12-20王燕

价值工程 2019年33期
关键词:化学物质食品安全

王燕

摘要:自古以来,“吃”是我国人民关心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获得持续的提升,现如今,人们的关注点已经从“吃饱”转移到“吃好”方面,因此食品安全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针对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本文将就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Abstract: Since ancient times, "eat" has been the main concern of peopl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has enable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o continue to improve. Nowadays, people's concerns have shifted from "full" to "well", so food safety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sponse to frequent food safety incident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techniques in food safety testing.

关键词:食品安全;分析化学技术;化学物质;技术选用

Key words: food safety;analytical chemistry technology;chemical substances;technology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3-0241-02

0  引言

近几年,很多新闻媒体都曾报道过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件,引起了广大人民对食品安全的担忧。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督的力度,通过食品检测的方式保障其安全性,为广大人民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在当代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对此类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具有现实意义。

1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概括

食品安全检测发展至今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程,它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预防食品加工或是贮藏过程中的食源性疾病。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其覆盖范围变得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庞大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

现如今,食品安全检测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食品安全检测可以有效发现、预防或是治疗控制食源性疾病。其次,食品安全检测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避免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危害公众安全,并对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再次,食品安全检测可以降低消费者承受的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其生命健康。

从世界发展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检测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以控制大规模食源性疾病为目标进行的公共卫生检测。其次,随着食品安全形势的复杂化,其检测领域也在持续扩大。再次,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逐步形成了健全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在上述三个阶段更替的过程中,相应的食品安全法规以及检测技术也处于不断更新和完善的状态。

在我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于201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在此之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开始呈现出规范化发展趋势,针对社会上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进一步加大了食品检测的力度,且構建了环环相扣的食品流通链条。除此之外,广大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也在提升,已经基本具备了问题食品辨别的基本常识,如食品包装完整性、食品外观整洁度、保质期、合格标准等。

2  食品安全与化学之间的关系分析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中化学领域的科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基本上已经涵盖了穿衣、住房、娱乐、出行等诸多方面,在餐饮行业中也涉及到了化学技术的应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类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这些人造产品虽然可以使食品变得更加美味、保质期更长,但若是过量使用,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性。目前,食品安全已经和化学制剂的使用形成了紧密的联系。根据诸多新闻报道来看,很多食品生产商为了获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违规使用添加剂或是法律禁止使用的化学制剂,以增加食品的口感。但是由于其中包含了超标的危险成分,必然会对食入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综合来看,当前阶段导致食品安全方面出现问题的化学因素主要包括三项:

其一,滥用食品添加剂。一些无良商家为了利益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过度使用有害添加剂,导致食品问题频发。如新世纪初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猪肉添加瘦肉精以及地沟油等,均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严重的侵害。

其二,化学物质过量残留。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农民为了防止病虫害、增加作物产量,大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产品。农作物长期处于存在有毒化学物质的环境中,成熟之后其果实内将残留过量的化学物质,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食用者换上癌症。

其三,微生物污染。微生物及其新陈代谢产物也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危害,这类微生物污染多是由于食品加工、存储等环节存在环境卫生不达标情况,导致食品本身沾染污染源,进入到人体后。微生物污染会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一番眩晕、呕吐等现象,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食品安全和化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很多食品安全事故实际上就是化学技术过度发展和不利应用而引发的。因此近些年来,我国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过程中,对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视,目的就是为了检测出带有危险化学危害物质的食品。

3  现阶段食品安全检测中比较常用的分析化学技术

为了应对食品安全形势复杂化发展的趋势,人们对先进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方法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着。相较过去,当前食品安全检测中使用的技术、仪器、工具等使得实验操作变得更加简便,对危险物质的检测也更加精准。目前,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比较常用分析化学技术主要有三种,包括光谱分析化学技术、色谱分析化学技术、生物分析化学技术,接下来本文将对三者的内容及应用进行分析解析。

3.1 光谱分析化学技术的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光谱分析化学技术最显著的优势是效率高,因此其在食品检测中应用较广,其原理是通过元素对光的收发以及折射规律判断食品中包含的化学元素情况,进而分辨出其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光谱化学分析技术包含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其一,荧光分析法,借助紫外光线对被检测物中的分子进行激发,从而产生特定的荧光,通过对该荧光的分析解析出被检测物中包含的成分。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灵敏度高,所需的设备也不复杂,成本低,可以获得精确度较高的检测结果,常用于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测。

其二,红外光谱分析法,其原理是通过红外光谱对被检测物的物质成分构成进行检测分析,被检测物中的部分成分具有吸收红外光线的能力,据此可以分析获得检测结果。该方法不仅应用时间较短,同时其低成本、无污染、稳定性强的特点使得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欢迎,常备应用于农产品的检测。

其三,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法。该方法中的“等离子”是指电离后形成的阴阳离子。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检测进度高、应用范围广、且不会受到外部多项因素的干扰。

3.2 生物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分析化学检测技术是在最近几年才被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但其推广速度却很快。该技术十分适合应用于纯天然物质类食品的检测,识别能力强、应用范围广、检测精度高。当前阶段,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最多的两项生物分析化学检测技术分别是基因芯片技术和酶检测法。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型检测技术,其中涉及到了生物、激光学、半导体、化学等诸多专业知识技术的应用,自从被研发并应用逐渐成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重要项目。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可以支持批量检测,且操作简单,促进了检测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比较适用于食品基因突变的检测。

酶检测法是通过免疫酶学,基于特定酶所具有的高催化性以及特异性对食品样品进行检测。这种方法的操作相对简单,获取检测结果的速度也相对较快,非常适合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

3.3 色谱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色谱本质上是一种物理和化学综合的检测技术,它能够对被检测物的各项成分进行分离,并明确各类成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在国际比赛中,色谱检测技术常被用于兴奋剂检测,但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同样适用。当前阶段,色谱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比较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气象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以及电色谱法。

在上述三种方法中,气象色谱法的应用时间最长,在农作物化学藥剂残留以及食品添加剂检测等方面均有所应用。在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色谱检测技术的划分也变得更加细致。毛细管气象色谱法所具有的高灵敏度、高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低成本等特点使得其受到了更多的欢迎。综合来看,上述三种色谱检测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效果都十分可观。

除了食品安全检测之外,色谱检测法还可以对食品中各类成分所占的比例进行精准的测定,其检测流程共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对待检测样品进行采集,针对不同无力形态的物品,取样方法也不同。需要注意的是气体样品,在采集时必须保障密封性。其次,对待检测样品进行制备。在完成样品采集后,采用合适的手段将其制备成符合仪器分析识别的形态。最后,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编制检测报告。

3.4 分析化学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想要保障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效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首先,对技术进行科学的选用。食品安全是一个涵盖极广的范畴,其检测类型十分多样,想要精准检测出食品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在分析技术的选择上要格外慎重。因为即使是针对同种成分,选择不同的化学分析技术所获得的结果往往也会出现差异性。因此在检测工作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尽可能做到选择最佳、最精确的化学技术对食品进行检测。且检测工作必须和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保障检测技术符合食品加工生产形势以及规模。其次,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检测的有效性,在使用分析化学技术开展工作之前,必须要基于技术规范要求以及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有三:一,检测环境必须合适。在化学检测中,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一项微不足道的因素就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发生重大偏差,因此一定要尽可能的排除外部因素影响。二,对仪器进行检查,确保仪器型号、规则以及精密度符合要求。三,准备好各类试验品。

4  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化学技术是现阶段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类技术,随着时代发展,只有不断对此类技术进行创新探索,才能更好的适应食品安全形势,确保公众的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肖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3.

[2]杨爽.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学刊,2019,29(01):99-100.

[3]马冠群.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9(09):128.

[4]鲁丁强,庞广昌.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展望[J].食品科学,2014,35(08):6-10.

[5]邱媛婧.浅谈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有效运用[J]. 当代化工研究,2018(03):56-57.

[6]卢娟娟.绿色分析测试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 河北企业,2018(09):141-142.

[7]汤杭燕.论化学技术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有效运用[J]. 化工管理,2018(26):180-181.

猜你喜欢

化学物质食品安全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