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2019-12-20陈继东

智慧健康 2019年34期
关键词:髋部全麻置换术

陈继东

(长春市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0 引言

近些年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关节疾病的方法可以缓解疼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1]。以亚洲为例,中国每年有近20 万患者接受关节置换手术。一般来说,据估计,全球每年可能有>100 万患者接受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2]。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是髋关节置换的两个主要原因[3]。虽然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最成功的手术之一,但影响手术结果的因素很多(手术和非手术)。其中非手术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假体材料和风险因素。手术因素则包括麻醉、术后并发症以及康复情况[4]。如果以适当的方式处理这些因素,它们可以对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结果显示出更好的预期。除了手术治疗质量外,在特定的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也非常重要,这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质量和预后。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精心选择麻醉方法,以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和预后。此文章我们则针对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对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做出对比分析,为临床提供有效依据。本文选取我院2018~2019 年所接收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 人,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全麻处理,观察组则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处理,最后对两组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与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对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所接收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其中一组为对照组,男23例,女17 例,平均年龄(60.2±1.5)岁;另外一组为观察组,男20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59.8±2.1)岁,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全麻处理,观察组则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处理,最后对两组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与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对分析。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年龄、性别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等各项生命指标,对其常规开放静脉通道,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使用0.05 mg/kg 咪达唑仑、3 μg/kg 芬太尼、0.6 mg/kg 罗库溴铵和0.7 μg/mL 依托咪酯作为麻醉诱导。插管后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通过静脉微量泵注入2.0~3.0 mg/(kg·h)丙泊酚维持麻醉,瑞芬太尼1.0 μg/kg,手术以后停止给药,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并且满足拔管条件以后,拔除气管导管。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侧卧位予以腰硬联合阻滞,叮嘱患者屈曲背部。穿刺成功后,注入0.75 %罗哌卡因2 mL 配比10 %葡萄糖注射液1 mL 于蛛网膜下间隙,对于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追加硬膜外麻醉药物[5],直至手术结束,并保留外模导管。对于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测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全时间进行比较,观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的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分析,若为计量资料则用t 检验,若为计数资料则选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则选用秩和检验。计算统计量后确定P 值,若P<0.05 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阻滞完全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起效时间(241.3±33.2)s,而观察组的起效时间为(47.2±16.7)s;对照组的阻滞完全时间为(23.1±4.5)min,而观察组的阻滞完全时间为(12.9±3.2)min,且经过统计学分析,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阻滞完全时间对比()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阻滞完全时间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情况

对照组患者术后有6 例患者出现术后不同程度疼痛,5 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5 %。观察组术后有4 名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疼痛,1 名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经过统计学分析,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具破坏性的结果[6]。老年人髋部骨折由于其不良后果频繁,死亡率高,已成为主要的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老年患者髋部损伤后第一年的死亡率可达20 %[7]。在大多数情况下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体能和寿命[8]。由于老年人生理代偿能力下降,心肺功能差,老年人手术麻醉的风险增加。因此,选择一种既能保证麻醉效果,又能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麻醉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老年人通常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由于长期卧床休息和手术前关节损伤,血液较慢,血液低凝、高凝。在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中,由于肢体反复脱位、复位、扭转而引起血管牵拉,可能会损伤内膜,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激活外源性凝血通路,引起血栓形成[9]。研究已经证明与全身麻醉相比,局部麻醉在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方面具有边缘优势[10]。本研究则显示,对于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行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要优于全身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全身麻醉。值得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髋部全麻置换术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