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汽车停车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探析
——以苏州为例

2019-12-19李园

关键词:停车位空间设计停车场

李园

图1

共享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1988年世界第一个汽车共享上市公司在德国成立。自1997 年,日本、新加坡、法国巴黎等国家相继开始出现汽车共享服务。截止到 2012 年 10 月,全球有 600 多个城市开启了汽车共享。我国共享汽车行业起始于2011年,开始的零星几个商家为用户提供类似于传统的汽车租赁服务。到了2015年下半年,这种服务逐渐和互联网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预约、取车、还车都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实现,共享汽车应运而生。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兴起,共享交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而与之对应的共享交通空间与传统交通空间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共享交通是一个新兴的产物,配套的共享交通空间及其基础设施并没有在整个城市传统的交通规划范畴之内,这也导致了新兴的共享交通大量占据本就紧张的城市交通空间。这一系列矛盾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共享交通发展,而且会带来新的城市问题。本文尝试以苏州为例,从共享汽车停车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着手,探究共享交通空间设计的可行性,促进共享交通的健康发展。

一、苏州共享汽车发展概况及停车空间现状分析

(一)苏州共享汽车发展概况

苏州作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之一,其共享汽车发展在江苏省内最快。目前苏州市场具有规模的共享汽车公司已有3、4家,共享汽车的品牌主要有Evcard、GoFun、联动云、永安行,主流车型是新能源电动车。以Evcard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为代表,自2016年入驻苏州吴中区后,其网点规模、注册用户量、投放车辆都增长迅速,苏州市区的开放网点已经有122个,大大小小的网点覆盖各个行政区,呈现郊区多、中心城区少的分布态势,其中姑苏区设有18个网点,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共104个网点,其中吴中区是网点数量最多的区域,有39个网点。整个大苏州范围内的共享汽车网点达到了283个,用户超10万。这样的租赁网点还在以你难以想象的速度,继续增加。

(二)现状问题分析

根据实地调研苏州现有共享汽车停放空间(图1),发现目前我们对于共享交通停车空间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问题:

第一,在整体共享汽车停放空间的布局设计上,目前的研究并未将共享交通空间与城市用地类型和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差异性进行综合研究,部分共享汽车网点布局不合理,充电难、停车难、现有停车位无法满足停车需求,这些问题使得本就紧张的城市交通空间变得更加拥堵。而停车空间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及汽车拥有量持续增长,也会导致未来共享汽车停车难的问题更加明显。

第二,对共享交通停车空间的设计关注度不够,停车空间功能性不足。大多共享汽车停车空间依托传统停车场,部分有开辟专用停车位,还有的直接与传统汽车混合停放,这些都无法满足共享停车空间的专属需求。目前,关于共享交通服务的具体流程和规范的研究已经日渐成熟,而专门针对共享停车空间的规划还未深入研究。

第三,由于共享交通空间的设计没有受到重视,其景观设计更是无从谈起。现有大多数的停车空间设计更多的是功能性的考量,忽视了配套环境景观的设计美感,过于单调乏味,简便省事的直接铺设混凝土地面和较少的绿化都导致了停车场内空气、噪音污染严重,环境质量较差。

图2

图3

二、共享汽车停车空间规划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现状问题,无论是苏州,还是国内其他一、二线城市,能否解决停车空间的规划设计问题,才是共享汽车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本来就停车位紧缺的市区范围,如何能扩大共享汽车的停车空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首先,应当充分挖掘现有停车泊位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借鉴上海停车位“错时停车”的方法,实现停车资源的最大化使用,这也是共享理念的延伸,国外将其称为“分享停车(Zip-paking)”。即在共享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将停车位的使用效能扩大,特别是充分利用城市公共停车位,避免空闲时车位无人使用的状况,最大限度地挖掘各个时段停车泊位资源的可利用率。基于这种思路,可将苏州市区适宜共享的车位,在错时停车的规则下,将商业场所停车位、公共服务停车位,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机关事业单位)停车位,进行区域化管理,纳入共享停车空间的规划范畴。

其次,对于共享汽车的车型应当专注车辆电动化和小型化的趋势,选用电动微型车,例如宝骏E100的长、宽、高分别为2488、1506、1670mm,轴距为1600mm,荷载人数为两人。小巧的车身可以适度解决城市出行中道路拥堵、停车难、使用成本高等共享汽车发展的痛点。按照这个车身尺寸做规划,并配置充电设备,可以大大节约空间的问题。并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由于车身小型化以后,很多不能被利用的空间也可以变成可利用的停车空间,比如路边两个树池之间的空当,这也将极大地增加空间活力。

再次,对现有已建成的区域化的停车空间进行适当改造,区别于共享单车占地小、停车方式灵活等特点,共享汽车需占用一定的停车空间,其停车空间和交通流线等用车服务功能是否能够无缝衔接,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的使用效益。目前,停车空间布局主要有平行停车,斜列式停车,和垂直停车三种形式。它们各自的特点也比较明显,平行停车作为最普遍的方式,停车方便,建设费用低,但是空间利用率不高;垂直停车解决了空间利用的问题,但是技术上要求高,建设资金高。由于城市空间地段车辆停放热度的不同,共享交通的停车空间设计思路应当因地制宜。一方面,在城市繁华的市中心区域,土地资源显得十分稀缺与昂贵,共享汽车的停车空间设计应当注重纵向空间进行多次开发、合理利用。另一部分是在空间相对宽裕的郊区或风景区,共享停车空间设计可以从节约成本的角度,以地面横向空间的停车空间设计,节约成本为主。

(一)城市核心区域的共享汽车停车空间设计

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土地资源弥足珍贵,大城市核心区域的土地更是“寸土寸金”的状态,城市中心的公共设施建设对平面空间利用率的敏感性极高,使得合理化的纵向建设成为了趋势。因此,共享停车空间在平面上的扩张显得不太现实,但可以在现有停车空间资源上进行小型化、垂直化设计,并利用好城市空地,尽最大可能进行纵向垂直设计,使得在土地利用不变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拓展停车空间,缓解停车难题。

例如在苏州市中心的一些商业区、写字楼、核心居住区,可以借鉴日本建立自动化立体停车场,充分利用路边潜在的停车空间建设立体停车场,建造装配能最大限度利用空间的机械式停车场。机械式停车场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塔式立体停车场(图2),这种停车场只需要一定的面积就可以实施,停车效率高,但是相对造价也高,并且停车容量越大,造价越高。另一种是多段式立体停车场(图3),这类停车场效率略低于塔式停车场,是目前被采用较多的机械式停车方式,其造价更低,安全性更高,也是小规模停车的最佳选择。

(二)郊区的共享汽车停车空间设计

在城市郊区车流密度相对较小的区域,例如在苏州的许多高校周边区域,或者郊区商业空间,从建造成本考虑,可以借鉴“地势高差斜向泊车系统”,这是宁波海曙区房管处科研攻关项目,试点样本已经在海曙尚书街临时停车场内建成。

图4

图5

“地势高差斜向泊车系统”是由钢筋混凝土构筑而成的复式斜坡停车泊位(图4),类似于市民家里的斜隔板式鞋柜:在同一个平面,正面斜向地面11度“借取”1.2米的垂直高度空间;反面地面抬高1米,再斜向上11度构筑一个类似走廊的空间。这样一来,下层车位就有了2.2米的高度空间。而在上下层停车时,车辆可从斜坡上行或下行入库。利用地势落差,在远低于正常2层楼高的情况下,驾驶人员无须等候便可在同一平面处上下各泊1辆车。考虑到上层停车坡度,每个停车位可装上了橡胶防滑条、轮胎限位器等防护装置,立柱包上防撞设施。和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相比,斜坡停车库停车方便造价低廉,平均造价约为每个泊位2万元,这只相当于机械式立体车位所需造价的一半,而停车泊位数量至少能增加一半。

目前,在此基础上,“构筑地势高差斜向泊车系统”又创新出四种类型:围墙型、单一型、平面组合型和立体组合型,这些停车模式适用于不同限制的场地,更具实际可操作性,并且结合自然绿化,通风和采光,更加绿色环保。

三、共享汽车停车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

绿化是公共停车景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共享汽车停车空间的景观设计中,应广泛使用环境融合性高、兼顾美观的绿化设计,这样可以缓解停车场的热污染,减少司机视觉疲劳,达到吸音、遮阳、净化空气、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而不同区域的共享汽车停车空间的景观绿化设计还是要有所区别。

首先,针对城市核心区域的共享汽车停车空间,立体停车场可以被更多的推广,而这类垂直的立体停车场的景观性,除了外立面的色彩设计,也可以适当地考虑外立面的垂直绿化与屋顶绿化。采用攀缘植物因地制宜的将停车空间外立面与周围环境纳入一体化考虑,提高绿化率。此外,根据不同类型的立体停车空间,屋顶绿化也可以采用草本植物平铺的草坪式屋顶绿化,将停车功能与绿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市核心区域共享停车空间绿色生态的视觉景观(图5)。

其次,针对郊区的共享汽车停车空间,停车空间更为开阔,可以利用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有机的结合,形成具有丰富植物景观层次的停车空间。沿边种植树冠较大的阔叶乔木或用灌木修剪的绿篱,能够自然形成围合感,并为行人遮阳。同时,可以在停车位上方设置花架或廊架,在类似前文所提的“构筑地势高差斜向泊车系统”的复式斜坡停车的上部使用常青藤,牵牛花等植物搭建花架,利用其攀援性、易管理等特点,营造茂盛的、立体绿化的视觉效果。同时,停车空间应当更多的考虑使用植草砖,在满足停车场地面承载力的同时,与周围环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四、结语

总体上,我国共享汽车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共享汽车能够有效降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提高通行效率、缓解空气污染,对节能环保也将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总体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共享汽车发展的瓶颈。而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重视共享停车空间的规划设计,在前期规划中处理好土地资源和停车数量不足的矛盾,增加停车位数量,配套智能化的停车管理技术,有效解决共享汽车停车难的问题。同时,注重停车空间的绿化景观设计,使其更富有生命力与景观美,使得共享汽车得以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停车位空间设计停车场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蹲守停车位
停车场迷宫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车位上的数
地下停车位不动产登记探析
开车出行的你,今天找到停车位了吗?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