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企党建工作路径探索

2019-12-19黄爱华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5期
关键词:职能权力决策

黄爱华

(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9)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国企党的核心地位受到挑战

(一)“新三会”对“老三会”的影响

通过对《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解读,针对目前形势下的企业公司管理体系,企业党组织不一定是企业中的日常经营管理及权力的重心,而是企业的政治中心。党的组织在实现其职能时会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例如在很多有关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党组织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公司法》和《党章》中提到,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在政治上必须起核心作用,但不能干预公司治理结构中党组织的地位和发展路线,令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等组成的“新三会”成为管理层中心。将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老三会”的权能削减,让“新三会”在决策过程中不会受到“老三会”的权力影响。

(二)员工的主人公地位的影响

从当前环境来看,在现行企业管理条件下,有的企业并没有实现职工的主导地位,由此导致民主管理权的缺失,这又是对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一个挑战。当代企业在治理公司过程中将员工们从公司治理主体中隔离,没有让员工将决策和监督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体现不出职工作为公司的主体地位。现在的企业大多数实行的是新型代理制度,从经理到董事会再到股东大会,层层递进,董事会才是决策主体。表面上职工在规章制度中仍然有民主管理的权力,但实际上员工们的主人公地位早已被体制的制约消弭于无形之中。

(三)经济效益和职工话语权

国企党建的第一目标必须是把党针对国有企业的政策充分落实到位。由于现代企业实行的新制度以及公司实行独立法人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党的组织作用无法很好体现,削弱了国有企业中党的领导力。从这方面来看,尽管现代企业制度带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却令职工队伍降低了对话语权的掌握,甚至失去了在企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这对实现职工的主导地位是相当不利的,并且与加强党建的工作发生了冲突。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治理问题根源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没有成形之前,我国的国企对如何建立领导和管理的体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把国情与企业领导体制建设相吻合,完成了社会主义和企业自身特点及规律的充分发展,建立起“党、政、工”三位一体的方案。在这一格局中,比较重要的机构是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经理办公会、工会等,把党、政、工三个方面的权力运行机制包含在一起。这类以政治为主导的方案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无法明确区分党政职能的权力边界,没有与之对应的制度来确保党政职能的划分。而它的优势是位于主导地位的是党委,因此能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尊重员工的基本权益,充分落实民主管理制度,提升员工们的主动性,更能让员工对党委的行政进行监督。

自党的十四大之后,国企开始实行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国企已经充分实现了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从旧到新的转变。通过对西方公司的治理方案进行参考,我国的国有企业领导体系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作为一种权力结构,它具有权力分离、决策、监督和执行四个机构、三级责任、相互制衡的基本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治理优势在于党政分离、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相互制衡的科学决策、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利于调动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但是,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是过于以西方模式为主,生搬硬套,忽视了我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不能保证职工群众的主导地位,也不能体现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丢失了传统体制的精髓,员工主体沦为了雇佣劳动者,严重挫伤了从业者的积极性,导致企业和员工无法荣威一体,违背了加强党的建设的初心,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执政地位不符。

三、公司治理的改革创新路径

(一)坚持党和人民当家做主

首先,要坚定地把党和人民当家做主的领导方式与国企相结合,这一优点在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设计中就能体现出来,其目的是让党的组织和群众团体变成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其次,把西方公司治理的优点与我国传统的管理制度的本质进行中和,即为两者结合,把党的政治优势和领导职业、管理者的管理优势、专家的技术经验和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优势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和制度对接;再者坚持现代企业治理的法治原则,明确现代企业治理的职能和活动。企业中的党组织、行政组织和群众组织,使公司治理合法化;最后适应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和国有企业。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如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可以很好地建立一个以中国特色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既不能照搬西方的一些公司的治理模式,也不能按部就班的滥用传统的国有企业领导的体制。

(二)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职能体系

一是国有企业党委、董事会主要履行决策和干部管理职能。其次,国企纪委、监事会主要执行依法监督决策、监督管理人员履职的职能。最终,我们在工人民主管理权力的位置思考,就可以实现新制度和旧制度下的民主管理权力两者对接。监督权可以由职工监事行使,也可以由专业代表大会质询,也可以在平时提出合理建议或来信来访的时候进行各项监督。在目前的公司治理的方式之下,员工的管理权主要体现在有限的知情权、法律渠道的决策权、推荐权和监督权等方面,扩大了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权,同时也注重员工的决策权。专家或专业组织。企业党组织、职工组织、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可以充分发挥。要实现职能整合,必须实现人员对接,使党委委员和董事会成员能够在决策平台上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

猜你喜欢

职能权力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职能与功能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策经过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