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轨迹

2019-12-19戎燕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5期
关键词:所有制农村土地土地

戎燕

(南京梅山科贸实业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41)

土地制度分为广义和狭义上的定义:广义上的土地制度指的是所有和土地问题有关的制度,是人地关系中人与人关系的法定结合形式。狭义的土地制度,则专指因利用土地而发生的土地产权关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土地,从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创新。本文将在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变迁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之处,为今后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一定思路。

一、改革开放前(1949年—1978年)土地制度变化的路径

195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制定的基本目标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具体办法是:“所有没收或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均应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此次土地改革推进了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稳定了当时的社会。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封建土地所有制终结。

1953年至1957年,推进了第一次土地集体经营的改革,农民从原先的个体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农业合作化从截至1953年底社会主义初级萌芽的互助组,发展到1954年至1955年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初级社,再到1955年至1956年土地、耕畜、农具等一系列折价后归集体所有的高级社。

1958年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发动了人民公社运动。1958年—1962年,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归人民公社所有;1962年—1978年,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分别对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资料拥有所有权。在这阶段的土地制度的规定中,集体统一经营,农民没有经营自主权,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二、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土地制度变迁过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对“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的责任制进行了肯定,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后发布了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初步肯定了“包产到户”的办法。1979年—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分配上,农民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在服务上,国家、集体应向农户供应生产资料、提供技术服务。1997年—1998年,第一轮15年土地承包到期,延长承包期30年,2002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法》,2004年—2006年,对1998年开始的二轮延包进行完善。

1988年修改的《宪法》和《土地管理法》中,对“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进行了明确规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对“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少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延长土地承包期,允许继承开发性生产项目的承包经营权。允许群众自愿的原则,可以采取转包、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进行了明确规定。

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要坚持自主、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农户转让,少数确实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对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进行了明确。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2012年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三、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总体思路

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始终是以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土地改革,对地主阶级的土地进行了没收,然后再分配给农民,土地所有制由过去的封建剥削改为农民所有。此类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和社会整体的发展。

50年代末,农民土地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后,农业的基本建设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从60年代初开始,到70年代末结束,通过治理大江大河,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后,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发明了“包产到户”的方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就是在这种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土地政策的制定体现了一种渐进性,并且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改革能从以往的改革中得到经验。土地政策还具有一定的带动性,土地政策的制定遵循先实行再推广的原则。

土地政策的制定越来越规范,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政策的制定也更多地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主体。这些改革和创新对完善土地所有权及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土地的产出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所有制农村土地土地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我爱这土地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所有制结构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