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统杂志营销转型
——以《博物杂志》为例

2019-12-19李惟伊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5期
关键词:博物账号媒介

李惟伊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博物杂志》是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杂志,内容广泛涉猎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诸多领域,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作为传统媒介,而在其入驻微博后,官博君时常同其粉丝互动,“软萌贱”的风格同其原有端庄、严肃的定位形成强烈反差,吸引了大家广泛关注。目前,其官博粉丝量已经达到1026万,日均互动量也可达到一万+,传播效用几乎能同部分流量明星抗衡。

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各种信息得以在同一个平台得到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博物杂志》的流量火爆,可以说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发生的。

一、《博物》媒体融合发展概况

2009年12月,《博物》杂志官方微博上线,而在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硕士张辰亮成为《博物》官方微博运营者之前,此官博都处于“界面积灰,粉丝个位”的状态。在逐步探索运营模式之后,2013年一篇质疑某摄影师摆拍动物行为的文章阅读量破百万,创下了其官博开通后第一个“爆点”。随后其微博营销进入平稳期,高冷却软萌、博学又幽默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微信平台的加入,也给《博物》这一传统媒体拓展了新的传播渠道。

二、《博物》杂志的媒体融合

(一)抓住粉丝心理,特色定位拟人化营销。在《博物》与粉丝互动的过程中,不同于其他营销号转发抽奖引流的形式,《博物》极具自己的特色。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官微承担起了原有杂志权威科普的功能。粉丝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奇奇怪怪的植物动物感到好奇时,都会选择@他们的“博物男神”。而官博每次极有特点的神吐槽也都能让大家捧腹。如有粉丝问“这是什么品种的蝴蝶”,官博耐心解答最后也不忘补刀“图上的人可能该减减肥了”。通过将账号拟人化,极具特色的互动吸引粉丝关注的同时,也创造了一定的话题量。类似的营销方式还有海尔官方微博,其不仅活跃于评论区,还和美的官博“相爱相杀”,开创了正经官博不正经营业的微博营销路线,也引起其他各大官微纷纷效仿。

(二)传播渠道整合联动。媒体融合带来了营销渠道的“多管齐下”,《博物》主要采用了微博、微信、线下三种方式。而《博物》杂志微博的三个账号分工明确,分别负责营销传播、售前提问以及售后服务;微信账号和微博有部分功能重合,又有所不同。在一致性上,微信公众号保证了与微博定位和形象塑造的相同,保证了对外宣传活动的一致性;微信公众号也会发布杂志及周边售卖的相关信息;不同点在于,微信公众号是通过发布科普帖,通过有奖问答来进行互动。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账号本身引流,也增强了顾客黏度。另外,赞助线下或荧屏活动,也是《博物》近些年来的整合营销模式。

(三)圈层营销引起裂变。微博信息的传播并非单项式的灌输,而是通过互动(转发、评论)进行的点对点传播。一个人的评论与转发往往能引起裂变式的效应;同时,人们对于意见领袖的接触和依赖也逐渐加强,一个意见领袖的诞生,就意味着其商业价值可变现。当@博物杂志成为科普界的意见领袖,不仅意味着粉丝、流量,还意味着增长的杂志销量、更多广告商的投资。圈层营销引发的裂变效果是非常可观的。

(四)保有杂志理念,保证定位一致性。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博物》在多个媒介平台上保有的形象保持了其一致性。在形象塑造上,《博物》微博账号并非只会插科打诨的营销号,其始终坚持杂志原本“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的理念,以传递博物知识为己任,十分重视自己的专业形象。对于发出的博物知识会确保其科学性,对于偶尔出现的差错,必定第一时间承认错误并进行修正。除了直接传播知识外,该账号还会与其他公众微博一起“科学辟谣”。由此可见,《博物》杂志在尽可能避免媒介融合可能带来的噪声,保持了其本身一贯的权威形象、教育作用,带动杂志本身之外也起到了社会公益作用。

猜你喜欢

博物账号媒介
彤彤的聊天账号
施诈计骗走游戏账号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Forbidden Money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如何查看迅雷数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