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办《方案》:整合“产品公告、环保目录、3C认证、油耗公告”,一次送检、全面检测;2019年底前出台货车“三检合一”方案

2019-12-19肖献法

商用汽车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汽协合一机动车

本刊记者 肖献法 文

导语:2019年8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方案》,提出:优化机动车产品准入,依法整合汽车产品公告、CCC认证、环保型式核准目录、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公告等,实现一次送检、全面检测;2019年底前形成货车“三检合一”实施方案。

针对汽车行业管理制度的“放管服”改革,国家再出新政。2019年8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国办发〔2019〕39号),其中直接提及交通运输行业和汽车行业。笔者分析认为,这是继2018年11月27日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自2019年6月1日施行)、2018年12月24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通知》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取消≤4.5 t普通货车“双证”之后,我国针对或有关“机动车(汽车)企业及产品”管理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措施,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提出的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的具体体现,均必将对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重大的推动作用。

国办《“放管服”方案》提出:整合汽车“产品公告、环保目录、3C认证、油耗公告,一次送检、全面检测;货车“三检合一”

2019年底前形成货车“三检合一”实施方案

《方案》说:2019年6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确保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特制定该《方案》。

《方案》分为4部分(24款):一、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放出活力;二、加强公正监管,切实管出公平;三、大力优化政府服务,努力服出便利;四、强化责任担当,确保“放管服”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其中有几处直接涉及交通运输行业及汽车行业。

(1)《方案》第1部分之第(二)款:“继续压减中央和地方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2019年内中央层面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对保留的许可事项要逐项明确许可范围、条件和环节等,能简化的都要尽量简化。”其“具体措施”之一为:“深化交通运输领域简政放权。简化道路客运经营许可事项和申请材料,精简道路货运从业驾驶员培训考试。优化机动车产品准入,依法整合汽车产品公告、强制性产品认证、环保型式核准目录、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公告等,实现一次送检、全面检测、结果互认。2019年底前形成货车“三检合一”实施方案。”(即提出:汽车产品“四检合一”,货车“三检合一”)

(2)《方案》第1部分之第(三)款:“继续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19年把许可证种类再压减一半以上。”其“具体措施”之一为:“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检验检测认证市场。清理检验检测行政许可,实施统一的资质认定管理,加快实现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在不同部门、层级和地区间互认通用,避免重复评价。”。

(3)《方案》第1部分之第(十)款:“治理各种不合理收费,防止地方非税收入非正常增长、抵消减税降费的政策效果,决不能再增加收费项目,确保减税降费的目标落实到位。”其“具体措施”之一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督促各地做好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整治港口、船公司、物流堆场、货代、船代等乱收费、不合理收费行为,2020年底前将全国单个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常规收费压减至400美元以内。清理铁路、水路的货运和客运杂费,降低收费标准,2019年底前公布收费和处罚事项清单。”

《方案》最后强调:“要把‘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落实情况,作为2019年国务院大督查的重点。 各地区、各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2019年底前书面报国务院。”

笔者分析认为,《方案》提出“优化机动车(汽车)产品准入”、“依法整合汽车产品‘两公告一认证一目录’等,实现一次送检、全面检测、结果互认”这些重大决策,其实是汽车产业界多年来一直期盼的事情。

多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汽车产品在走向市场之前,除了要通过工信部(原国家发改委)的产品公告、国家质检总局的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还要分别通过/登录环保部(现生态环境部)的环保型式核准目录、交通运输部和工信部的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公告,申报和检测窗口之多、环节之复杂以及检测费用之高,一直被汽车行业诟病,不仅加重了生产企业的负担,也延缓了产品投入市场的时机。

同时,长期以来,综检、安检、环检“三检分立”,给广大营运车辆车主带来了诸多不便:营运车辆驾驶人需要先到具有运检资质的检测站进行检测(综检),再到其他检测站分别进行安检和环检。这违背了近年来中央提出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精神,不符合近年中央提出的“放管服”改革精神。对此,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和条件打破部门与机构壁垒,建立统一的准入窗口和检测平台,以造福于车辆生产企业和市场。所以,《方案》的出台,对汽车产业界和用户端,都是一件大事、大好事。

不过,实施这些改革也会有一个过程。《方案》首先从影响范围最广泛的“营运货车”着手,提出“2019年底前形成货车‘三检合一’实施方案”;但预计对于营运客车也会相继进行改革。

2018年曾提出年内货车“两检合一”变“三检合一”

2018年10月25日,交通运输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吴春耕在回答记者有关“两检合一”这项广大货车驾驶员非常关注的实事之落实情况怎样时表示,推进货运车辆“两检合一”是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重点关注的事项之一。

他说,2018年9月30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3部局办公厅曾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道路货运车辆检验检测改革政策有关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在2018年10月15日前公布“两检合一”检验检测机构名单、签署改革任务落地承诺书、实施“交钥匙工程”等3大任务,限时落实“两检合一”政策。根据政策落实情况监测,目前(2018年10月25日)各地“两检合一”落地实施工作已取得较好成效。

汽车产品公告、3C认证、环保核准目录、燃料消耗达标公告等4项整合之后,实现一次送检、全面检测,将大大优化机动车产品准入流程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逐步深入,紧接着,2018年10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2018年底前全面实现货车年审、年检和尾气排放“一次检测、一次收费”,即由“两检合一”变为“三检合一”,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2018年12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道路货运车辆“三检合一”检验检测机构名单的公告》〔2018年 第33号〕,公布了首批具备道路货运车辆年审(综合性能检测)、年检(安全技术检验)和尾气排放检验“三检合一”条件的3 267家检验检测机构名单。

笔者分析认为,从货车综检、安检、环检“三检分立”到“两检合一”,再到“三检合一”,均需要一个准备与消化过程。所以,2019年提出“2019年底前形成货车‘三检合一’实施方案”,可见其转变之难,因为这不仅需要一个准备与消化过程,还可能涉及到有关部门与检测机构的利益;但国家实施“放管服”改革的决心已定。

2019年,我国开启汽车产业管理制度重大变革之年

首先,按照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精神,2018年11月27日工信部印发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工信部第50号令,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相比以往政策的最大变化是:减少申报的机动车产品分类;有序放开检测市场(如: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集团可以试点开展道路机动车辆产品自我检验);减少申报材料;因技术创新不能满足“准入条件”的可以提出相关准入条件豁免申请;推动产品系族管理(即减少申报类别和重复申报); 4类货车可“委改”但需承担“一致性责任”;可委托加工生产(代工);明确清退“僵尸”企业标准(进、出机制相对应);有望逐步精简(废止)一系列相关文件(有关摩托车、乘用车、商用车、专用汽车和挂车、专用校车、新能源汽车的准入规则)。分析认为,该《办法》的发布实施,直接涉及到道路机动车(汽车+摩托车)产业主管部门、相关服务机构、机动车生产企业及其下游的专用汽车(改装车)生产企业;而对于机动车零部件产业、机动车经销商和用户等,可以说直接关联性较小。

货车综检、安检、环检“三检合一”,“一次上线、一次检验、一次收费”,将节省驾驶员的运营成本和运营时间

其次,按照国务院部署,2018年12月24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取消总质量4.5 t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的通知》(交办运函〔2018〕2052号),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取消4.5 t及以下普通货运“从业资格证”和车辆“营运证”(即取消“双证”)。《通知》说,此举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取消4.5 t及以下普通货运从业资格证和车辆营运证”的部署要求,深化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分析认为,取消“双证”,意味着拥有≤4.5 t普通货车的车主不必办理“营运证”,不必进行每年一次的资格审验,也不用继续缴纳挂靠费用(部分车主),这有利于简化购车手续,节省车辆拥有成本,有利于行业降本增效,同时也将激活≤4.5 t轻型货车尤其是多用途货车(皮卡)的市场销售。

第三,国务院办公厅直接印发《方案》,使得对道路机动车(汽车+摩托车)产业管理制度的“放管服”改革,从研发、生产、准入到使用,接近形成一个“闭环”。

在不到1年内,从《办法》到《通知》再到《方案》,对机动车(汽车)行业的管理制度不断发生重大变革;商用汽车杂志社行业研究中心分析认为,这一连串举措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是很大的、深远的,也基本都是正面的,也是汽车行业多年来殷切期盼的,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利于推动我国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健发展。当然,我们也相信,针对道路机动车(汽车+摩托车)产业管理制度的“放管服”改革,不会止步,因为还有行业期待的其他变化。

相关链接

5年前中汽协曾建议“简化汽车项目审批管理制度”

据报道,2014年6月18日中汽协副秘书长李万里曾在某论坛上透露:日前国务院体制管理有关部门,正就“进一步放开、放宽一般制造业投资准入总体要求“与各部委商议,也征求了中汽协的意见。中汽协的建议是,要对目前的汽车项目审批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当时李万里称,中汽协希望减少汽车项目审批管理部门,减少核准和备案管理内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特别对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管理,中汽协希望今后能得到简化。当时他还表示,目前有关汽车生产企业的准入审批大约涉及四五个管理部门,但其中有的并没有批准权限,但却在执行审批权利。对此,中汽协建议在保留具有国家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信部的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职能的同时,要优化、完善对汽车企业及产品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准入管理程序。“最好审批部门能减少到一个。”李万里说。

此外,中汽协还建议取消不具国家行政审批职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环保公告”(包括地方环保公告)、油耗公告等,加快企业准入制度的市场化进程。

李万里代表中汽协提出的上述许多建议,在2019年终于有望变成现实。据了解,李万里曾在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过30余年,工作部门包括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国家机械工业局汽车工业处、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从工信部退休后进入中汽协。有人评价他是我国汽车产业践行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是汽车行业政策制定调整、汽车行业管理改革的参与者。

猜你喜欢

中汽协合一机动车
“人车合一的体验很奇妙”
河北廊坊市丁燕问:我国法律对于酒驾有何具体处罚规定
人剑合一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拒绝酒驾
开封“22证合一”开全国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