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权:名将以身殉国家 (节选)

2019-12-18

党史文汇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八路军总部左权家书

“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①

志兰:

就江明②同志回延安之便,再带给你十几个字。

乔迁③同志那批过路的人,在几天前已安全通过敌之封锁线了,很快可以到达延安,想不久你可看到我的信。

希特勒“春季攻势”作战已爆发,这将影响日寇行动及我国国内局势,国内局势将如何变迁不久或可明朗化了。

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是〉极须〔需〕人照顾的。

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疆〔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今年没有种花,也很少打球。每日除照常工作外,休息时玩玩卜〔扑〕克与斗牛。志林④很爱玩排〔牌〕,晚饭后经常找我去打卜〔扑〕克,他的身体很好,工作也不坏。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趴〕在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重复说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你的学习及妨碍必要时之行动为原则。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不多谈了,祝你好!

叔仁

五月廿二日晚

有便多写信给我。

敌人又自本区开始“扫荡”,明日准备搬家了。拟托孙仪之⑤同志带之信未交出,一同付你。

注释:

①这本是一封正常的家书,不料3天后的1942年5月25日,左权(字叔仁)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的十字岭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而这封信在左权牺牲噩耗传回延安后,才送达刘志兰手中。

②江明,1913年生,当时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人员,后任北方局青年运动委员会书记。

③乔迁,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杨立三的爱人。

④志林,指刘志兰的弟弟。

⑤孙仪之(1906—1986),安徽六安人。当时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

烽火家书寄深情

左权年少离家,投身军旅,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十余年,无暇抽身回老家去看望一下母亲,只能于挥刀立马之余,写封家书聊表思亲之意。在全国性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他在匆忙转战之余,除了于9月18日在山西省稷山县给湖南老家的叔父写了一封信之外,还于12月3日在洪洞给老母亲写去一封信,内容如下:

亡国奴的确不好当,在被日寇占领的区域内,日<本>人大肆屠杀,奸淫掳抢,烧房子……实在痛心。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降>临到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头上。

现全国抗日战争,已进到一个严重的关头,华北、淞沪抗战,均遭挫败,但我们共产党主张救国良策,仍不能实现。眼见得抗战的失败,不是中国军队打不得,不是我们的武器不好,不是我们的军队少,而是战略战术上指挥的错误,是政府政策上的错误,不肯开放民众运动,不肯开放民主,怕武装民众……我们曾一再向政府建议,并提出改善良策,他们都不能接受。这确是中国抗战的危机,如不能改善上述这些缺点与错误,抗战的前途,是黑暗的、悲惨的。

我们不管怎样,我们是要坚持到底,我们不断督促政府逐渐改变其政策,接受我们的办法,改善军队,改善指挥,改善作战方法。现在政府迁都了,湖南成了军事政治的重地,我很希望湖南的民眾大大觉醒,兴奋起来,组织武装起来,成为民族解放自由战争中一支强有力的力量。因为湖南的民众,素来是很顽强的,在革命的事业上,是有光荣历史的。

我军在西北的战场上,不仅取得光荣的战绩,山西的民众,整个华北的民众,对我军极表好感,他们都唤着“八路军是我们的救星”。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不管敌人怎样进攻,我们准备<坚决>不回到黄河南岸来。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母亲!你好吗?家里的人都好吗?我时刻纪〔记〕念着!

左权给叔父的信以及后来给母亲的信,一直由左权的母亲保存,新中国成立后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全国解放初期,左权的母亲才得知左权抗日殉国,于是,托人代笔给左权写了一篇祭文:“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半年后,左权的母亲病逝。

一直征战南北的左权还无暇顾及个人问题,直到34岁时在抗战前线遇到了刘志兰。刘志兰1939年2月来到山西前线,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妇委会工作。经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做媒,4月16日,二人在八路军总部驻地潞城县北村结婚。次年5月生下女儿左太北,一家三口度过了一段其乐融融的生活。

然而,战争越来越残酷,日军疯狂进攻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总部经常转移,家属随同行军有诸多不便。1940年8月30日,左权不得不把妻子和女儿送往延安,分别之前合了张影,当时女儿不满百日。万万没想到,这次分别竟是左权与爱妻、幼女的诀别。

得知妻子和女儿平安到达延安,左权于1940年11月12日给妻子写了第一封信,直到21个月后牺牲,他一共给妻子写了12封信,其中有一封遗失了,保存下来11封,共1.6万字。在这些家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妻子和女儿深深的爱恋。他的每封家书都用较大的篇幅来问候妻子和女儿,或表达思念,或表达关切,从学习、工作,到衣食、冷暖,可谓无微不至,细腻深情。

有多少个日子,在昏黄的油灯下,左权洗去一天的征尘,看着桌旁一家三口的照片,心绪难平,遂铺开信纸,奋笔疾书……

在战友和下属的眼中,左权是足智多谋、叱咤风云的指挥员,而在家书中,他是一位体贴入微的丈夫和舐犊情深的父亲。一家三口本该享受的天伦之乐,却被残酷的战争无情地阻隔,只能靠这薄薄的信纸倾诉衷肠。

这些家书长期保存在刘志兰手中。1982年5月左太北接收了这批珍贵的家书后,才从这些信的字里行间体会到父亲多么爱她。父亲的每封信中都会问到她的情况,她原以为父亲就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军人,没想到家书里的父亲是那么感情细腻、富有爱心!

愿拼热血卫吾华

1942年,抗日根据地进入十分艰难的时期。日本侵略者极力推行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特务为一体的“总体战”,残酷地实行“三光”政策,妄图置抗日根据地军民于死地,而华北抗日根据地更是日军“扫荡”的重点地区。同年2月初,日军开始集中兵力,向以辽县(今左权县)麻田为中心的太行山区——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发起春季大“扫荡”。由于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早有准备,敌人3次袭击都未能得逞。

5月,不肯善罢甘休的日军用成倍的兵力继续进攻。日军3万精锐部队从四面八方,再次向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当时的敌我态势是:面对日军重兵的多路合击,八路军主力部队已转出外线,而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军械部、军工部以及新华日报(华北版)社等尚处在敌军的合击圈内。

面对极其严峻的形势,彭德怀、左权等连续开会研究对策。5月20日午夜时分,左权提出:在敌军分路合击时,乘隙钻出合击圈;当日军扑空撤退时,伺机集中兵力歼其一路至几路。部署完毕,八路军总部在5月23日开始转移。5月24日凌晨,在掩护撤退的总部警卫连所扼守的虎头山、前阳坡、军寨等阵地,都爆发了惨烈的战斗。

日軍发现了攻击的目标,不断增兵,用铺天盖地的炮火将虎头山一线轰得地动山摇,步兵随着遮天蔽日的烟尘直逼八路军阵地。左权不顾周围炮弹爆炸掀起的气浪,勇敢地站在虎头山后面的山头上,沉着、果断地指挥战斗。当他看到附近还有群众没有脱离险境时,便命令警卫连从已经十分吃紧的兵力中抽出一部分吸引敌军,掩护群众转移。直到安排妥当,左权才从容走下山去。

5月25日上午,突围队伍仍然未脱离险境,在南艾铺、高家坡一线的山沟里,集结着八路军总部、北方局、党校、新华日报(华北版)社的几千人马,四周都是激烈的枪炮声,日伪军的包围圈正一步步地收紧。

天空中,日军飞机不时地投弹、扫射,突围队伍被堵在狭窄的山沟中。危难时刻,为了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地方机关及人民群众等能够安全突围,身为副参谋长的左权将军不顾个人安危,坚决要求断后:“我来断后,掩护大家突围!”

日伪军凭借优势兵力,迅速收缩合围圈,将一发发炮弹砸向密集的人群,给突围的人们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恐慌。左权一边鼓舞士气,一边督促彭德怀赶快转移。他说:“只有你安全突出重围,总部才能得救。”彭德怀心系战友和同志,坐在马背上就是不挪动。左权急了,以强硬的口气命令警卫连长唐万成:“连人带马,给我推!”彭德怀只好在警卫战士的掩护下,向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目送彭德怀离去后,左权又奔向司令部直属队,继续指挥大家突围。此时的他已精疲力竭,但仍然尽全力招呼着每一个人。午后2时,在十字岭高家坡,利用短暂的休整,左权激励着极其疲劳的队伍:“同志们……一齐冲……只要冲过前面一道封锁线,我们就安全了。”他要求警卫战士:“警卫总部机密,保护电台,保护机密材料,保护机要人员。”

左权交代完任务,突然被人拉住了胳膊,一看竟是唐万成。唐万成对他说:“彭总已冲过封锁线,现在你快跟我走吧!”左权果断拒绝,命令他赶快追上彭德怀。但唐万成执拗地紧紧攥住首长的胳膊不放。左权气极了,拔出左轮手枪,喝令道:“你要懂得,要是彭总有个三长两短,我要枪毙你!”唐万成只得松开手,掉转身朝彭总突围的方向赶去。

在左权将军的鼓舞和指挥下,大家情绪很快稳定下来,加快了突围速度。当队伍冲向敌军最后一道封锁线时,敌人火力更加凶猛。突然,一发炮弹落在左权身边,他不顾危险,高喊着让大家卧倒。第二发炮弹又接踵而至,左权的头部、胸部、腹部都中了弹片,以身殉国。

9月18日,为了纪念左权将军,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做出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10月10日,太行公葬左权将军及朝鲜义勇军革命烈士仪式举行,邓小平、刘伯承、杨秀峰、滕代远、李大章、罗瑞卿等500余人参加,彭德怀撰写并手书了《左权同志碑铭》。

(孟红 撰稿)

读后感

珍贵的遗产 不尽的思念

——写给亲爱的爸爸妈妈

60年来第一次给爸爸写信,桌前灯下,追思往事,心潮起伏,百感交集,满肚子的话不知从何说起。

爸爸,1940年8月,您为我们娘俩赴延安送行,特意抱着我与妈妈合影留念。那张照片我一直珍藏着。看,在爸爸怀里的我笑得有多开心、多快活。出生不满一百天的小孩,哪里知道这竟是和您的生离死别呢!1942年5月25日,十字岭上日军一发罪恶的炮弹,夺走了您的生命。您的壮烈牺牲,震动了整个华北大地。太行山为您低头致哀,漳水河为您呜咽哭泣。而对我们娘俩来说,失去您,则是无法弥补的最大不幸。妈妈在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当时我这个年幼无知的小丫头,又怎能体会这种折柱塌天般的痛心呢!后来我长大成人,才渐渐懂得,这是给我一生留下的巨大空白和缺憾。养儿方知父母恩。我结婚成家并生儿育女后,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当初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您和妈妈为我所付出的心血和艰辛!伴随我终生的,是对您和妈妈永远的怀念。

…………

1982年5月,妈妈把3份历史珍宝郑重地交给我,其中有您写给妈妈的11封信。之前,我不知道有这些信。多少次我泪流满面地看着这些信,多少回我睡梦中高兴地见到了您。听妈妈讲,我于1940年5月出生于八路军总部医院,您骑马把妈妈和我接回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武乡砖壁村。3个月后百团大战拉开序幕,您送妈妈和我回延安。

在这分别后的21个月里,您给妈妈写了12封信(可惜还有一封信遗失了)。从中我真切地体味到您对我们娘俩的挚爱,真是催人泪下!每一封信里都问到北北的情况……您在敌后十分艰苦的战争环境下,最大努力地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您在牺牲前3天的最后一封信中,放心不下的还是我们娘俩……真是河深海深,比不过父母亲的恩情深!爸爸,您的这11封信,是我今生今世最珍贵的宝物。

…………

愿以此寄托我对你们深深的无限思念。

左太北

2001年12月

猜你喜欢

八路军总部左权家书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左权:『人民是水,我们是鱼』
左权将军的家信
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
一封家书
走进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
《家书》
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历史地位学术研讨会召开
抗战初期八路军总部战略“南移”行动日期的考证
左权军事理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