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与黑:品牌的极限生存

2019-12-18

国际公关 2019年5期
关键词:细思黑化红与黑

事实上,红与黑的极致表象背后,都有着令人细思极恐的逻辑与内在力量。我们需要洞察到红与黑背后的规律,进而反思、感悟甚至明确方向对于品牌而言,“红与黑”的极限生存并非常见现象,而只是极小概率事件。无论是红的荣光,还是黑的幽暗,能够得以体验这种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待遇的,都只是屈指可数的品牌。而这些品牌,通常还需要几个硬核条件加持才行:首先,这些品牌需要是已经扬名天下的知名品牌;其次,这些品牌因为某些特殊原因陷入万众瞩目的语境,甚至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第三,这些品牌所带来的话题,远远超越其所在的行业属性,而与社会、民生,甚至是意识形态相关。

进入2019年,中国有两个经常被媒体拿来比较的500强企业:联想与华为,就得以体验“红与黑”的极限生存。其实,联想的“黑化”几乎已成公论。早在2018年被指在5G标准投票中“卖国”,联想就已陷落黑化之中。而在2019年,伴随联想向华为断供、联想生产线撤出中国等不实信息的广泛传播,黑联想已经成为时髦。与此同时,华为在国内则享受的是红到极致的待遇。无论是民意的沸腾,还是媒体一边倒的赞誉,都把华为推到一个偏离正常化的、接近走上神坛的语境。

事实上,红与黑的极致表象背后,都有着令人细思极恐的逻辑与内在力量。我们需要洞察到红与黑背后的规律,进而反思、感悟甚至明确方向。

首先,无论是红与黑,陷入其中的品牌都需要一样的警惕,而不是被幸运或不幸的情绪左右。因为这种脱离理性的氛围,都是带着偏见与从众意识的一场狂欢。对于品牌来说是非典型、非正常状态,需要以高度的理性来予以看待。

其次,在红与黑的背后,底层逻辑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比如,對于联想而言,需要反思的是其在整体的企业运营中有哪些真正需要修正的部分,比如长期以来联想同款机型美国价格低于国内的事实如何扭转?而华为之所以得到国内的普遍赞誉,源于其足够自信和足以领先的硬核科技,的确响当当树立了科技自立的典型。对于企业而言,需要沉下心真正反省与自查。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这种情绪传导之下,是否会酝酿一个足够引爆的里程碑事件。

第三,红与黑是企业测试舆情民意压力阈值的难得机会,也是检验企业格局、智慧与韧性的关口。对于红的喜好,对于黑的鄙弃,是一个人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这并不是一个有抱负的企业应有的态度。经过了红与黑的锤炼与考验,企业能否收获真正的经验与教训,能否为消费者、生态链甚至社会创造更大价值,能否距离成为世界级伟大品牌更近一步,才是企业应该考虑的事情。

第四、红与黑并非恒定,两者之间是可转化和切换的,甚至能存在于平行空间。比如对于联想而言,此前也曾走上神坛,红遍全球。而对于今天的华为而言,国内自然是红,但在美国甚至部分欧洲市场,华为的品牌形象也是黑化的。对于华为“影响国家安全”、“留有安全后门”等不实指控,某种程度上的确妖魔化了华为品牌。对于当下得以享受“红利”的企业而言,需要时刻警惕拐点的到来。

当然,对于企业的PR团队来说,如果判断企业卷入民意滔滔的立场预设,情绪大于事实,狂热情绪席卷一切独立判断的情况下,PR应该主动做减法,更不要对抗。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去掉转危为机、“逆黑为红”的幻觉。君子不立危墙之下,PR团队要说服企业高层顺势而为,相信但不迷信专业的力量。同时,拉通企业内部,形成话语体系、输出渠道的统一化和规范化运作,切忌各自为战,更要严密控制容易被一腔热血传导下的高管,以理性、建设性面对。

猜你喜欢

细思黑化红与黑
“细思恐极”及其变体发展前景
——基于社会反响的实证调查和学术研究
What does ageing mean?
“黑化”的白云
我们不是被网络黑化的小怪兽
细思找关联,归纳寻模型
为什么国人喜欢“黑化”的食物?
黑化处理对2A14铝合金激光-TIG复合焊焊缝成形的影响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红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