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某村如何夯实农民主体作用

2019-12-18李何斌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村支村级集体经济

李何斌

(中共永州市委党校,湖南 永州 425000)

某村共有101姓,村民来自全国12省72县市,常住人口5000余人。2006年以来,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成为规划的主体、投入的主体、建设的主体、受益的主体。某村的实践证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法宝,是新形势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农民主体的领导力量

坚持农民主体谋划,把村支两委班子打造成组织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先锋队和指挥所,增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力量,是该村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该村大力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用公道、民主、廉洁赢得民心。一是加强廉政建设。由于该村近年来集体经济发展迅速,个别村民担心集体资金会被干部挪作他用。为打消群众顾虑,该村干部从自身管理抓起,加强廉政建设,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郑重承诺“贪污1分、认罚1万”。同时,对干部报酬严格实行上限控制。目前,该村村干部的报酬都很低,多的一年也只有两三千元。二是发扬奉献精神。不少村干部上任后,家中的很多事情都被耽误,但他们仍然尽心尽力地为村里的发展奔波操劳,无私奉献。三是强化大局观念。现任村支两委干部都是“老”干部,现在的村主任是上一届的村书记,村支两委副职以前也当过村书记、村主任,他们能上能下,不管在不在位、不管在什么位子,都能顾全大局,为村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二、发展集体经济,夯实农民主体的物质支撑

坚持农民主体投入,用强大的集体经济作支撑,让群众的钱办群众的事,是该村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该村创新思路,科学谋划,走出了一条富有该村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一是发展农林产业聚财。该村将仅有的1212亩耕地整合起来,实现规模经营,发展订单农业,先后建起了480亩优质稻基地、570亩香芋基地和100亩商品蔬菜基地。同时,将几近失控的3200亩集体山林重新管起来,由村集体分片承包给大户经营。农林产业经营的创新,让部分村民有了事做,有了钱赚,村集体也从中获得了每年近20万元的管理费收入。二是做大传统产业生财。2008年底,村工业园共整合、发展了大小竹木加工企业32家,安排村民就业人数500多人,年创产值近8000万元,村集体每年租金收入可达30多万元。三是依托小城镇建设增财。2006年,对临街、临路、临近集市的集体土地实行统一开发,投资110万元兴建了25个临街商业铺面共3870平方米,当年就获取租金78万元,从而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第一桶金”。随后,村集体投资162万元新建自来水厂一座,年收入30多万元;投资78万元,在原供销社4000平方米的处置土地上建成村级客运站,每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投资100万元将原粮站5000多平方米的处置资产统一开发,规划建设30套住宅楼房,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就增加了82万元。2009年,又规划了一个占地30亩的村级工业园。目前,工业园的“三通一平”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通过发展农林产业、做大传统产业和小城镇建设,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04年的5万元发展壮大到2008年的220万元。

三、强化民生改善,找准农民主体的切入点

该村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从群众最盼、最想的事情做起,不断改造和完善民生条件,找准新农村建设切入点,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使农村人享受到了城里人的公共服务,有效提高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一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投入125万元修建了“百姓”休闲广场和村级文体中心,把村民从牌桌上吸引到广场上来娱乐、健身,每天傍晚,打球的、跳舞的、打腰鼓的、玩龙舞狮的、排练节目的热闹非凡;投入32万元建成了设施完备的村级办公楼;投入78万元建成的村级客运站,每隔半小时就有一辆开往县城的客运车,每天都有到广东的客运车,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投入122万元硬化了3.5公里环村公路和村中道路,并安装路灯122盏,从此,村民出行脚不沾泥,晚上外出不用再打手电;投入65万元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使一些中低产田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良田;投入142万元新建自来水厂一座,让家家户户都和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投入20余万元改造电网,实现了供电与县城同网同价;电视、电话走进了各家各户,不少家庭已配置了电脑,上了互联网,农民坐在家里也能了解天下大事。二是加强村庄环境治理。折除空心房93间2000多平方米,投入26万元对村庄进行了绿化、美化,投入12万元整修排污沟渠1300多米。并成立了垃圾清理队,每天3台拖拉机穿梭在大街小巷,将各家各户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场。三是突出公益事业发展。成立了老年协会,设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基金,对考上大学的青年和困难家庭子女上学给予奖励与帮助,并集体出资为全体村民办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村民享受到了集体的关怀。

四、实行民主管理,强化农民主体的制度保障

坚持农民主体监管,落实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民主权利,是该村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一是推行民主决策。该村人口多,村集体收入每年上百万元,管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良后果。为此,他们大力推行民主决策,设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先进)和村民组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负责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村支两委每年的工作计划和重大决策都要先征求群众的意见,再交理事会研究,讨论问题出现争议时则实行票决制,真正让群众的意愿变成了村里的决策,从而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实行民主理财。积极建设“阳光财政”,实行民主理财。财务由村主任一支笔审批,村民组成账目监督小组和财产清算小组,对村集体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并将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张榜公示,让村民清楚每一笔资金的去向。三是开展文明创建。发动群众学文明、创文明,成立了篮球队、龙狮队、腰鼓队、文艺队,广泛开展积极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每年举行“五好家庭”、“青年创业标兵”等评比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民主管理使村民的价值诉求和精神追求得到了充分展现,促进了人与人、村与村之间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村支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绥阳县委离退局到伞水村开展帮扶工作
老支书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