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山区地形稻鳖共生模式关键技术

2019-12-18金建荣

中国水产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示范点种养越冬

文/金建荣

稻鳖共生模式是以稻田为基础,以水稻和鳖的优质安全生产为核心,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期下,大幅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种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也是稻田综合种养的一项重要模式。

浙江省目前推广的稻鳖模式主要有湖州平原地区“沟坑式”和丽水丘陵山区“梯田式”两种,全省推广面积1.5万亩以上。然而,现有的稻鳖模式还存在着中华鳖越冬条件和放养年限限制以及水稻机械化收割不便等问题,在省内半山区地貌区域推广较慢。本示范点通过近5年的探索与试验,创新了稻田改造方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和安全越冬管理,构建出一套适宜在杭州桐庐半山区稻田中示范推广的稻鳖共生模式。本文将该模式的关键技术与效益做一简介,旨在为相似地区发展稻鳖共生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主要技术要点

(一)稻田改造

1.稻田选择

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田块大小根据半山区地貌而定,一般以10亩~30亩为宜。示范点选择桐庐县的粮食功能区,试验田块面积120亩。

2.稻田改造

(1)越冬池塘建设:为方便水稻机械化收割,又有利于中华鳖的越冬,在稻田进水渠下方建造越冬池塘,越冬池塘深度1m左右。出水口安置在稻田方向,面积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7%以内。池塘另外三边砌水泥砖墙,高出田块1.2m,同时设水泥瓦作防逃隘口。朝稻田方向使用活动铁皮,可使中华鳖在共生养殖期自行在池塘和稻田间爬行活动。

(2)深沟建设:在越冬池塘与稻田之间,距离越冬池塘外部1m处开挖一条深0.6m、宽1m,并与越冬池塘平行的深水沟,面积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1%以内。该深沟可在水稻搁田时为中华鳖提供暂避场所。

(3)浅沟建设:按照田块大小,在田中间开挖稍浅些的“丑”字形的浅沟,深0.2m、宽0.5m,面积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2%以内。与深水沟相同,“丑”字形浅沟的出头点为稻田排水口。

3.防逃、防盗设施

在稻田四周挖深0.2m、宽0.25m的墙基坑道,用混凝土浇筑墙基,墙基上面砌0.5m高的水泥砖墙,同时加盖水泥瓦制作防逃隘口。砖墙每隔4m~5m用砖砌内外护墙各1个,防止鳖在养殖期间逃逸。同时,在示范田块外围架设钢丝网,并安装远程互联网监控等防盗措施。

4.进、排水系统

稻田进排水渠道独立分开。进水口建在越冬池塘上方,稻田排水口设在“丑”字形浅沟末端,并在排水渠道出口设置防逃栅。越冬池塘养殖尾水可经过深水沟至稻田利用,排水处使用PP管,可再次接到外部单种稻田块中二次使用。

5.投饵区和晒台

在越冬池塘进水口处一侧用长2m、宽2m的PP管设一个正方形浮框,作为饲料投喂区。使用长4.5m、宽1.8m左右的塑料板,安置在越冬池塘间隔处方向,倾斜放置,方便中华鳖爬行与晒背。

(二)水稻品种选择与播种

稻鳖模式宜选择抗病力强、抗倒伏、分蘖强、高产、口感好的稻种。本试验选用“甬优15”系列晚熟杂交水稻品种,其口感软、糯、香、滑,在当地消费市场需求旺。育秧播种期为5月中旬,插秧时间为6月初,视当年实际气候情况为准。按照直距40cm、行距30cm进行机插,亩插秧5500丛左右的原则。

(三)中华鳖选择与放养

本试验鳖苗种选择生长快、抗病力强的大规格中华鳖日本品系,平均规格0.5kg左右,该规格苗种经4个~5个月养殖即可上市,也可连续多年放养。放养前应使用生石灰对稻田和鳖沟进行彻底清整消毒。

在水稻育苗期,中华鳖先在越冬池塘进行一个月左右暂养,亩放150只,放入前用10%碘制剂浸泡3min~5min。池塘中同时少量放养鲢鳙鱼和螺蛳,调节水质。在水稻机插20天、二次肥水并轻搁田后,利用加高池塘水位让其自行爬到稻田中,进入共生期。

(四)种养管理

1.水稻日常管理

(1)施肥管理:在插秧前,亩施用碳酸氢铵和磷酸钙各20kg作为基肥。机械化插秧7天后,每亩按20kg菜籽饼加10kg尿素浅水位直接撒匀、自然晒干最佳。20天后再使用氯化钾10kg/亩追肥一次,水稻成熟前期可以适当追加“富硒”等叶面肥一次。

(2)水位控制:水稻种植前期以浅水为主,8月中旬是稻纵卷叶螟和褐稻虱爆发高峰期,尽量保持深水,利于鳖捕食害虫进行生物防控。9月后逐步开通排水沟,及时搁田。

(3)绿色防控:在田区间外部每30亩面积安装一台太阳能灭虫灯,同时在池塘堤坝和机耕路旁空闲地带种植芝麻,利用芝麻开花期吸引的蜜蜂来降低虫害发生概率。

2.中华鳖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采用“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原则。投喂鳖专用配合饲料,日均投喂量为鳖重的1%~2%。以1h内食完为宜,根据气温及摄食情况对应调整,可适当搭配投喂田螺等活饵。

(2)巡塘管理:每日巡塘3次。一是观察鳖吃食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二是确保鳖沟和稻田的水位稳定,以微流水最佳。在持续降雨期及时排水,干旱期及时补充新水,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适当加深稻田水位,水深控制在15cm~20cm。三是检查防逃设施、田埂、进排水闸是否有损坏或漏洞,及时修补。

(3)病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每天清洗饵料投喂区,越冬池塘与鳖沟每半个月每亩用1kg二氧化氯消毒,每次消毒后每亩使用1kg EM原露直接倒入饲料投喂区进行水质调节,防止病害发生。

(五)收获

1.水稻收割:9月初水稻稻穗逐步饱和后逐步搁田,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机械化收割,烘干、加工、仓储等亦全机械化操作。

2.鳖的捕捞:9月搁田后,让中华鳖自行爬出田块进入越冬池塘,同时将池塘水位适当降低,保证鳖只进不出,直到10月初利用铁皮彻底拦截池塘与稻田通道。水稻收割后,将稻田中残留中华鳖人工捕捉到越冬池塘,集中越冬。根据市场需求,采取捕大留小方式分批供应。

二、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示范点自开展稻鳖共生模式以来,土壤较单种稻田块有明显改善,特征表现在土质变软、变松、变黑、肥力提高。化肥使用量下降65%,通过绿色生态防控,农药使用量下降70%。同时,通过微生物制剂调节共生系统的水质,以及在中华鳖配合饲料中适量添加中草药成分等方式,确保养殖全程不使用抗生素等渔药,既保障了中华鳖的质量安全和品质提升,又有效地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

(二)经济效益

经测产统计,示范点水稻产量平均650kg/亩,大米出米率72%以上。创建“鳖鲜稻香”品牌,销售价格15元/kg以上,仅稻米亩产值就可达8000元。产出生态鳖300kg,创建“昊琳甲鱼”品牌,价格在240元/kg以上,鳖亩产值可达7.2万元。扣除相应成本后,亩均利润达2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三)社会效益

示范点作为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创建的省级新型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结合市级科技项目的实施,创新发展的半山区地形稻鳖共生模式,丰富了稻鳖模式的内容,有效带动当地粮油功能区块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发展稻田综合种养。“鳖鲜稻香”大米在2018年度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比中荣获金奖,社会效益明显。

猜你喜欢

示范点种养越冬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水蛭越冬技术
示范点打造切忌堆“盆景”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