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非遗”性毕摩文化保护机制的研究

2019-12-18阿星伍乃俄其牛妞苏尔伙

魅力中国 2019年42期
关键词:非遗普查彝族

阿星伍乃 俄其牛妞 苏尔伙

(四川农业大学法学系,四川 雅安 625014)

一、毕摩文化的概述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富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分布在四川。基于根深蒂固的彝族人民的认识与观念的影响,其信仰可归结为毕摩文化——毕摩教。

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核心,其内涵丰富,包罗万象,涵盖着彝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毕摩教是每一个彝人的精神依托,也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门。毕摩既是彝族民间宗教活动的主持者和组织者,又是彝族宗教和信仰的代表人物。

毕摩拥有主持祭祀、除灾祛祸、治病疗疾、主持盟誓、传承谱系等职能,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其毕摩地位崇高,受彝族人民爱戴。

二、毕摩文化当前的发展现状

(一)毕摩传承人与毕摩文献数量在逐年减少

以毕摩文化中心——美姑县为例,在1996年,美姑县毕摩文化中心对全县毕摩进行了第一次普查,普查结果显示“美姑县约有4454户作毕摩,约占全县33880户中的13%左右;约有6850人作毕摩,约占全县男性人数85438人的8%,占全县16万人口的4%左右。”2010年,美姑县毕摩文化中心展开了第二次普查,普查结果显示“目前美姑县境内毕摩共有2913人。”14年间,美姑县毕摩人数减少了57.5%。从1996年到2010年间,比摩文献从112527本减少了51156本,整整少了61371本。数据说明,传统意义上的非遗文化即使自身有再大的发展势头,在当今经济文化大繁荣、大趋同化的时代,传统文化仍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

(二)毕仪的缺失与毕摩素质参差不齐

毕仪的缺失。因为毕摩文献的大幅损失造成了毕仪的缺失,因为作毕所念的经文、具体的作毕仪式都是记载在毕摩文献上的。根据美姑县第二次普查的数据,“从毕摩所能掌握的仪式层次来看,能够进行尼木措毕等大型仪式的高级毕摩有90人,占毕摩总数 的3%;能够进行中型仪式的中级毕摩有475名,占 毕摩总数的 16%;只能做小型仪式的初级毕摩有 2348名,占毕摩总数的81%。”另外,大多是从事毕摩职业的人认为执行凶事仪式对自身与后代都不利,认为作毕的毕摩如果作毕功力不足,将会遭到反噬而得不偿失。所以很多毕摩纷纷戒了凶事仪式,使凶事仪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三)毕摩素质参差不齐。

毕摩自古以来身上就具备很高的素质。但物欲横流的今天。许多毕摩被世俗深深影响,部分毕摩所体现的素质与传统的毕摩截然相反。

第三,法器的大量失传与制作工艺的简化。法器是毕摩进行法事活动的工具,毕摩法器在祭祀仪式或用来与神取得联系,或探知神意,或震慑鬼妖,或沟通天地,都有其独特而神奇的功用。在今天凉山彝区,毕摩法器的种类日益减少。

三、毕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机制

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思想认识

地方政府拟定方案并出台地方政策,从法的层面确认与保护“非遗性”毕摩文化,加大全民普法,强调毕摩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提高民众对毕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让人们自觉尊重与接受学习毕摩文化,树立毕摩文化的权威性,对于偷盗毕摩文献、侮辱毕摩从业者、破坏作毕仪式的加害人科处罚款、教育等有必要的民事惩戒手段,规范民众行为,对毕摩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营造有利的现实条件。

(一)建立毕摩文化的有效传承机制。

毕摩是毕摩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故而保护毕摩文化传承人是保护毕摩文化的关键。一旦毕摩文化传承乏人,这种口耳相传了千年的文化奇葩必然消失。应当尽早研究制定毕摩传承人的标准规范,在定期不定期给予他们相关荣誉的同时,筹集专项经费让他们享受专家教授般固定待遇,这样他们才会更好地肩负起保护和传承毕摩文化的责任,并配合相关专家及时将自己掌握的文化与技能转变为文本留存后世。加强毕摩登记入册,对毕摩市场进行统一管理。

(二)利用毕摩文化自身元素,适当进行旅游开发

毕摩文化历经岁月沉淀,千年发展,有着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外在看来其带有神秘与宗教色彩,然而其内在元素却丰富多彩,有毕摩音乐、毕摩绘画、毕摩泥塑、毕摩经文等文化载体,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可以融入现代元素,比如,创作有现代风的毕摩音乐、与现代绘画交融创作出更高的艺术等方式使毕摩文化生生不息,与时俱进。

(三)建立毕摩传承人补贴制度,带动毕摩传承人的积极性

面对毕摩传承人经济匮乏、生活困顿的难题,仅凭使命感与责任感肩负起毕摩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是难以维持的。政府可从财政预算中拨出专门的经费,对毕摩传承人专门制定相应的补贴制度,只有给予传承人良好的物质生存条件,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潜心去传承与保护毕摩文化。除了对毕摩传承人建立补贴制度以外,还可以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保证毕摩传承教育的效果。

(四)利用学术界、高校、科研机构等平台,切实做好研究与保护的工作

依托美姑县毕摩文化研究中心、彝族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力量,分专题对毕摩文学、毕摩经籍、毕摩仪式、天文历法等进行收集整理,为未来毕摩文化的深入发展提供大致方向。同时,多邀请资历高深的毕摩到研究中心进行直接的互动交流,到民族学校、毕摩学校、彝族民众学习场所等去开讲座的形式普及毕摩文化。

四、结语

深掘彝族本土文化资源,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自信;保护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对于困难,积极面对,勇于挑战,敢于创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我们文化与时代紧密联系起来,注入新鲜血液,积极引导毕摩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让毕摩文化生生不息,成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力量。

猜你喜欢

非遗普查彝族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彝族海菜腔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学习调查要“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