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壮族原生态民歌运用到舞台表演中的探究*

2019-12-18龙榕宇

黄河之声 2019年5期
关键词:原生态壮族演唱者

龙榕宇

(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20世纪中期政府方面就有着传承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号召,推动了各民族各乡的本土歌手进入现代舞台,现如今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逐渐提升,就广西壮族自治区来讲,壮族地区的原生态民歌逐渐“舞台化”并广为流传。原生态歌曲具有原生性,这就要求演唱者要运用原生态的演唱技巧与表现形式将歌曲中的感情抒发,在舞台表演中能更具感染力。

一、原生态民歌舞台表演的起源

相较于其他音乐种类而言,广西壮族地区的原生态民歌有着自身鲜明的风格特征以及表现形式。原生态民歌本身拥有自娱性,通常来说在其表达方式上并非是舞台化的。演唱者的出发点在于日常生活中从事生产交际的现实需要。故而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民间集体劳动,从事生产与活动时会即兴创作各类小调口口相传。这些原生态民歌在壮族人民的劳动、集会以及祭祀活动中逐渐产生、发展。各类民歌体裁都是在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时出现并发展的。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时的各种目标,用以消乏解闷。所有的创作与演唱都是在具体环境中进行的,专家学者将其比喻成原生态民歌演唱者的舞台。劳动人民在这片舞台上演绎自己的喜怒哀乐,无拘无束。因此在心理状态方面原生态民歌的演唱者往往是最好的。

二、广西壮族原生态民歌舞台表演的发展

自首都开展了第一届民间歌舞汇开始,民间歌手开始活跃在各大舞台上,开创了原生态民歌的舞台表演先河。部分演唱者也由于出色的表现从此登上现代舞台。在这之前其中大多数都来自于民间,在演唱之初会服从专业指导和排练,还要熟悉舞台礼节。浅显的说,由自然舞台到专业舞台只不过是场景的变化,但深入对其进行探究不难发现,这种变化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变革。对于这些原生态民歌而言,在逐渐走向舞台的同时,实用性也随之衰减。原生态民歌中的自然与纯朴被弱化,因此部分学者表示原生态民歌在舞台上的表演是对其自身的亵渎。会将原生态民歌中的纯朴与自然逐渐扼杀,不利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壮族原生态民歌得到更快发展,在原生态民歌的演唱中关注歌曲的风格腔调,更加接近原汁原味的呼声。在壮族民间也得到广泛传唱,由此可见原生态民歌运用在舞台能够帮助壮族的原生态民歌得到更好传承。通过当代科学技术成果能够将壮族原生态民歌带给更多听众,帮助壮族原生态民歌在当代艺术文化中占据有利地位。除此之外还能更好的调动壮族人民参与到舞台表演中。壮族原生态民歌通过舞台将壮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与特色习俗带给更多群众,让更多人感受到壮族的文化魅力,更好的传承壮族原生态民歌。在进行原生态民歌的舞台表演过程中虽然会减弱民歌中的真情流露与自然风韵,但舞台的自身局限性无可避免,在壮族原生态民歌不断适应舞台的过程中,会更好的适应大众审美需求。在壮族原生态民歌的演绎中不断融入新元素,从而不断拓展壮族原生态民歌的受众范围,增加其传唱力度,将美丽的壮族文化通过舞台展示给更多人。

三、壮族原生态歌曲在舞台表演的运用弊端

原生态歌曲若想在现代化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就必须与现代化舞台相适应,符合现代化舞台的标准,这些被称之为舞台表演要求。服装、道具甚至动作都有着规范,与壮族原生态民歌的自然舞台相差甚远。壮族原生态民歌在舞台的表演也可以说是壮族原生态民歌逐步走向专业化的过程。相比较常规演唱者而言,这些要求与标准可能会消减原生态民歌的真情表露,降低了民族风格特色。壮族原生态民歌的原始舞台是自然,不受约束限制。但在现代舞台表演中,原生态民歌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排练,在民风与情感的表露上受到限制,冲击着壮族原生态民歌的本性。

壮族原生态民歌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往往是以比赛的形式来吸引越来越多的民间歌手。这样会导致演唱者为了赢得比赛将自己的演唱风格固化,形成一两首民歌闯天下的局面,违背了壮族原生态民歌即兴创作的理念,大大降低了壮族原生态民歌的创作积极性。原生态民歌在演唱时大多是民族语言或是地方特色方言,来传达民族情感与环境特色。与之相悖的是,在壮族原生态民歌走向舞台的过程中方言土语渐渐被丢弃。其根本原因在于其他地方的听众无法理解歌曲的含义,演唱者为了适应大众需求会对语言进行换改,最后变为被广泛接受的普通话,造成壮族原生态民歌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自身风格不断退化。

四、壮族原生态民歌在舞台表演的运用策略

壮族原生态民歌在走向舞台的过程中会对歌曲本身情感有所消减,但社会文化发展有其必然规律,民歌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也会是舞台。基于此现状,要将各类壮族原生态民歌进行录音录像保存,为将来对原生态民歌的判定提供参照。进入舞台表演的壮族原生态民歌以及原生态民歌会,包括其他民歌舞台表演形式在进行壮族原生态民歌演唱时需要最大程度的保持原生态民歌的原始状态。禁止为了取得名次而进行刻意包装,违反传统的做法。

在壮族原生态传统民歌进行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专业严谨的态度,不能敷衍对待。不能做经验之谈,不能为迎合而可以进行改编或包装。对壮族原生态民歌的表演时要把握好舞台化的“度”正确处理原生态传统民歌与舞台表演的关系,促进壮族原生态传统民歌在舞台表演的运用达成更好效果。引导不同唱法、风格的演唱者在舞台上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特色。当下社会文化与民歌间存在着断层情况,如何将壮族原生态民歌进行更好的演绎,推动其走向现代舞台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充分保障其原始风格特色,让壮族原生态民歌能够在舞台上得到更好的演绎。

五、原生态民歌的舞台表演前景

当前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的影响,对于壮族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得到重视,壮族原生态民歌在舞台的展示机会大大增多。演唱者对于歌曲的诠释对于歌曲的最终呈现效果有着决定性作用,舞台表演的环节可以将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艺术价值直观的呈现给欣赏者。因此,原生态民歌演唱者无需高超的表演技巧但必须保证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壮族原生态民歌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民族私有文化,其受众范围也仅限于这个民族内部。在此条件下走进舞台的歌手无法与发展迅速的当代舞台文化相适应,可能会很快被观众所遗忘。因此,舞台上很难有真正的原生态民歌,活跃在舞台的原生态歌手大多只是被训练包装后的歌手。

当代社会,我国的市场文化相对而言并不完善,听众群体的真实需求还有待发掘。壮族原生态传统民歌是壮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艺术,这些音乐经过传颂与完善内容得以不断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壮族原生态传统文化从人们的生活逐渐活跃到更多人的视野,为传达壮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壮族人民的文化财富。原生态是自然发展而产生的产物,壮族原生态民歌正是如此,但经过改编创作的民歌将失去其原生态的性质。壮族原生态民歌只有保障自身的独特风格才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在舞台表演方面,其发展前景还受许多外因的限制。社会主流文化的观念、媒体的介入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各个方面都对壮族原生态民歌的舞台化产生着影响。壮族原生态民歌有着自身的艺术魅力,独特的唱腔曲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舞台表演中最大程度的保持歌曲中的纯朴的情感与感染力,必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结语

当前壮族原生态民歌在舞台方面的表演日益盛行,壮族原生态民歌在舞台上的运用成为现实性问题。为了丰富民间艺术文化形式,社会各界需为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减少原生态民歌在舞台表演应用上情感的削减与流失。对此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实现对广西壮族原生态民歌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有效探究。

猜你喜欢

原生态壮族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作文呼唤“原生态”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壮族山歌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