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入”研究与人际意义的流变*

2019-12-18王晓平

外语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际语言学团体

王晓平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 201209)

提 要: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卷入主要用于协商成员身份,在语篇语义层与评价系统和协商系统共同实现人际意义。然而,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人际意义的研究并不平衡。目前,在人际意义的3 个系统中,评价系统和协商系统发展比较完善,而卷入系统只有零星的描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本文梳理主要语言学派对卷入的研究,包括互动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这能帮助我们厘清其发展脉络及上世纪80、90年代以后除系统功能语言学外其研究突然中止的原因,以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借鉴。

1 引言

在西方漫长的一段时间里,语义研究都以逻辑为支撑,主要研究命题的真值。直到受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的影响,人们才开始研究使用中的语言,语言的人际意义因此慢慢得到揭示。尤其是21世纪,人际意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扩展(Martin,White 2005;Tannen 2007;Connor-Linton,Amoroso 2014;李战子 2001;姜望琪 2009;潘峰 李鑫2017;孙铭悦 张德禄2018)。在Halliday 早期的著作中,卷入的思想已有所体现,如他关于反语言和语旨(Halliday 1978)以及名词化(同上 1985)的研究。在《英语语篇》一书的第九章中,Martin 也明确提出卷入概念,认为卷入/非卷入在语篇语义层实现接触(Martin 1992:526-32)。后来Martin又指出,卷入和评价、协商两个系统在语篇语义层共同实现人际意义(同上1997:21)。

尽管许多研究语篇的学者都觉察到语言不同的卷入功能,但由于卷入以隐性实现方式较多,不易发现,所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很多。1994年国际期刊《语用学学刊》推出以卷入为主题的特刊,编者强调卷入研究颇为庞杂、研究者所说的卷入并不统一(Caffi,Janney 1994:345)。基于此,梳理各个学派对卷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人际现象,为卷入的系统性研究提供借鉴。

2 “卷入”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身份理论认为,社会由不同的团体组成,如不同的宗教团体、政治团体、性别团体、部落团体等(Abrams,Hogg 2006:2)。一个团体依赖与其他团体的关系而存在,一个人可以同时属于不同的社会团体,但同时成为相互排斥团体的成员的可能性很小。社会身份理论还提出,社会连带关系(solidarity)、地位(status)与语言是否为标准语、用在团体内还是团体外有关。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对自己和他者进行区分,如果用语言来区分自者和他者,他者就是那些与我们说不同语言的人(包括不同国家、民族的语言,也包括同一语言的不同地域方言或社会方言)。不能说相同的语言会引起不能使用相同交际方式平等地沟通的问题。而与他者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这种不平等就会产生他者不被卷入、遭到排斥的现象(Duszak 2002: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卷入是一种社会现实,其存在具有社会心理学基础。

3 卷入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把involvement 翻译成“卷入”(李战子 2001)、“参与”(姜望琪 2009),或者不翻译(赖良涛 白芳2010)。美国传统词典和牛津英语词典对involve 最主要的解释是“使作为成员参与……”。另外,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显示involve 作为动词的时候,主要以被动形式出现。然而,名词化后的involvement 把involve 作为动词所富含的主动、被动含义掩盖起来,同时也造成其汉译的困难:如果involvement 翻译成“参与”,就会凸显其主动性,而遮蔽被动性;如果翻译成“包含”,则会凸显其静态性,而遮蔽主动性;如果不翻译,又不能保证与其他人际系统的平行性。虽然“卷入”这个词有一定的贬义,但鉴于它既有被动用法,也有主动用法,另外营销和心理学也将involvement翻译成“卷入”,因此相比其他译法,“卷入”具有一定的英汉对应性,也体现出类似心理现象在语言上的反映,所以本文采用“卷入”指involvement这种人际意义。

语言卷入人际意义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将卷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广泛研究的有:以J.Gumperz 为代表的互动社会语言学学派、以W.Chafe 和D.Tannen 为代表的美国话语分析学派(Besnier 1994)、以 M.A.K.Halliday 和 J.R.Martin 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派。其中对卷入研究最系统、最有成效的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派。

3.1 互动社会语言学中的卷入研究

Gumperz 所说的卷入是对话卷入(conversational involvement),主要侧重团体内。对话卷入有2 个前提:(1)听话人和说话人拥有共同的语言知识;(2)听话人和说话人拥有共同的社会文化知识(Gumperz 1982:3)。可见,卷入是对话双方利用以上知识就对话目的、双方角色、具体言语情景进行推理并积极构建意义的过程。卷入是意义理解的前提(同上:206),其实现手段是语境提示(contextualization cues),包括言语方式和非言语方式(见表1)。

表1 互动社会语言学中的卷入研究

从表1可以看出,语境提示的方式有很多。这里我们将从韵律和语码选择2 个角度再做进一步说明。言语性语境提示包括韵律标记,例如在北美参观朋友的房子,赞扬主人很有品味时说Who is the artist? 除语块本身的结构之外,说话者要提高音量并重读artist 的第一个音节,加上从较高到较低有标记的语调,都给出语境提示,表明这是一个有别于字面意思的表达(同上:145) 。但如果听者没有足够的语言或社会文化知识,就不能理解这些语境提示,也就无法实现卷入。语码转换也可以作为语境提示,例如一个人不断地在对话中交替使用西班牙语和英语,这种语码的转换体现出说话人对信息卷入程度的不同:用西班牙语时,说话人展现个性,卷入程度更深;而用英语时卷入程度浅,或呈现出更多的距离感。Gumperz 还将语码分为自者语码(we code)和他者语码(they code)。语言的不同变化是一个交际资源,参与对话者要根据他们的知识和对各种话语的已有信息将事件分类,推测说话人的意图,并对将要发生的事做出判断(同上:81-99)。

尽管Gumperz 从多个角度对卷入做出深刻的研究,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卷入的定义来看,他的有些语境提示并不能实现语篇的人际意义,也不能实现人际意义的卷入,如通过句法、词汇表达的前后衔接关系(Gumperz et al.1982:29);通过超音段或副语言等特征表达的语境提示(Levinson 2003:36)更类似于语篇意义和概念意义。

3.2 话语分析中的卷入研究

在话语分析中对卷入研究做出最多贡献的是Chafe 和Tannen,二者都是在研究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时发现卷入的作用。

Chafe 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区别口语和书面语的4 个标准,其中2 个标准就是卷入和距离(detachment)。口语有卷入的特点,书面语有距离的特点。他指出,卷入可以通过第一人称单数等实现,而距离则通过被动语态、名词化等实现(见表2)。Chafe 认为,相对于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压制施事者直接卷入的行为。他提出3 种卷入:说话人的自我卷入、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卷入、说话人和所说事物的卷入(Chafe 1985:116)。说话人的自我卷入可以通过第一人称的使用来实现,如 I mean like everyone was shocked;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卷入可以通过使用第二人称来实现,或者通过用问句要求听话人作出回答来实现,如I mean you should do that 和Well we've won a whole lot...right ? 说话人和所说事物的卷入可以通过对所说事物的程度限定来实现,如You can always write dozens of articles 和The first three days of it were really grueling.

Tannen 认为,口语和书面语(之前她称为口语策略和书面语策略)以及其他学者所说的口语和书面语特点事实上都是对人际卷入(interpersonal involvement)选择的结果;口语注重人际卷入度,而书面语则不然,它注重传达信息本身(Tannen 1984:25,1985:124)。她认为卷入是通过韵律、对话、间接表达等让读者一起参与意义生成的过程(同上2007:25-7)。她提出一个假设:人际卷入性能解释各种语篇变体(同上 1985:124)。她认为,在口语中增强卷入度的手段有:音质的控制、辅助语言手段、非言语手段以及主要用于口语的间接话语,它们既表达态度也表达意义(同上:131)。Tannen 的研究侧重卷入的手段,并且认为在不同的语篇中卷入的程度也不同。与其他研究者不同的是,Tannen 第一次给卷入做出比较明确的定义:卷入是个体之间一种内在的、感情上的联系,这种联系使人们不仅与地点、事物、活动、想法、记忆等产生关联,而且还与他人产生联接。此外,在增强卷入上,她(1985;2007)加入制造细节的具体意像、结构性对话(structured conversation)以及语言之外的手段(见表2)。同时,她还将卷入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认为卷入是区分不同语篇的标记。

互动社会语言学和话语分析对卷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世纪80、90年代,后来的研究大多以他们的研究为基点而展开,如Kuo(2003)研究男性和女性人称代词在体育节目中展现的卷入和距离;Radi c'-Bojani c'(2006) 研究卷入/距离在聊天室语篇中的体现;Caffi 和 Janney(1994) 提出,卷入的定义还不够明确,对其有过分扩大研究范围之嫌,许多与人际意义相关的语言意义并不一定都是卷入。

3.3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卷入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继承布拉格学派的功能主义和语言的层次思想,在语篇语义层,从评价、协商和卷入3 个互补系统对人际意义展开研究。它从功能出发,所以一开始就在理论高度上可以避免从具体语篇着手分析的散乱、零碎,同时语言的层次思想能够保证研究不仅在语篇语义层,而且还在词汇语法层、音系层、语域层、语类层,以及在同一层级的其他系统之间,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人际功能进行研究,弥补其他研究缺乏系统性的不足。然而,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人际意义的研究并不平衡。目前,在人际意义的3 个系统中,评价系统和协商系统发展得比较完善,而对卷入系统只有零星的描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卷入的研究建立在Halliday 的功能语法理论基础上。Halliday 自己并没有用过卷入的概念,但他的小句3 大元功能思想、语言研究中的层次思想、反语言和名词化的研究都对后来系统功能领域的卷入研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还提出,人际意义可以由人称系统、表示态度的形容词修饰语、词组中有引申义的实词、咒骂语、音质的韵律特点等实现(Halliday 1985:169-170)。

Martin 在研究语域变量之一语旨的时候采用卷入概念。语旨指语篇参与者之间社会关系的协商,是人际意义在语域的投射,主要从语言人际元功能的 3 个维度实现:地位(status)、接触(contact)和情感(affect)(Martin 1992:526)。这里的地位和接触类似于社会语言学家Brown 和Gilman(1960)提出的权力和社会连带关系。接触就是谈话者之间的卷入程度,因此接触由卷入和非卷入两个次级系统构成。卷入程度由谈话者所参与谈话的语场的性质决定,如谈话者之间有多少接触、接触的频繁程度、是工作还是休闲等。卷入本身有两个维度:一是社会活动的性质——家庭性活动还是工作、娱乐;二是接触的经常性——有规律频繁的接触还是偶尔的接触。

表2 话语分析中的卷入研究

后来 Martin (1997),Martin 和 White(2005)对Martin(1992)的卷入进行修正和改进,剔除与卷入不相关的内容,如音系层可能与态度更相关的调核前音段的细微变化、有标记的调群切分(tonality)、有标记的调核位置、有起伏的节奏、流利度、读音省略等,将相关部分进行简化、合并,如语法层和词汇层合并为词汇语法层,将原来大部分的语法层实现方式剔除,如非语气句、语气省略、语气缩写、有称呼、一物多名、昵称;增加新的实现手段,如耳语、儿童黑话、秘密脚本等。语境层将原来的对话、类指、隐性连接变为接触(权力和社会连带关系);不再提非卷入的实现方式,只保留卷入。这样语篇语义层与语法词汇层、语音层的对应更加明显,从而出现词汇语法层明显的词汇偏向,显示出以Martin 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卷入在词汇语法层实现的主要手段是词汇,如称谓、技术词汇、专门词汇、禁忌词汇。之后,Martin 和 White(2005)在此基础上添加语法实现手段语法隐喻(见表3)。

我们发现Martin 以及Martin 和 White 对卷入的研究有以下特点:(1)将卷入纳入人际功能进行研究;(2)将卷入作为一个在语法语义层实现人际意义的系统,与评价系统和协商系统一起共同实现语域层的语旨;(3)着眼卷入在语篇语义层、词汇语法层、音系层等层面上不同的实现方式,避免与人际意义其他实现方式的混淆,他们对卷入的研究是一个逐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3 种理论对卷入的研究主要有如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由于出发点不同,互动社会语言学和话语分析中实现非卷入的手段可能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被认为是实现卷入的手段,如名词化。(2)如果将卷入分成团体之间和团体内部不同的2 类,互动社会语言学主要探讨团体内部如何实现和维持卷入,话语分析探讨在团体内部实现卷入的程度,系统功能语言学探讨如何通过各种词汇、语法和音系手段实现不同团体间成员身份的区分;(3)如果从Chafe 说话人的自我卷入、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卷入、说话人和所说事物的卷入来看,互动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是听话人的卷入,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则是自我和听话人的卷入,同时话语分析也研究说话人和所说事物的卷入;(4)如果将人际意义划分为评价、协商和卷入3 个维度,那么互动社会语言学和话语分析中卷入涉及的范围更广,其中有一部分更像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义的评价和协商,甚至有些不属于人际意义,而是语言的概念意义和语篇意义。相比之下,互动社会语言学和话语分析没有把卷入的类型理清,如Chafe 曾说,他和Tannen 的卷入研究与Labov 研究的评价(evaluation devices)内容类似(Chafe 1994:121)。这种模糊和缺乏科学的分类造成21世纪互动社会语言学和话语分析卷入研究的衰退。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承认互动社会语言学和话语分析对卷入的部分研究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有相交之处:语言有区别不同的社会团体、区别自者和他者的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李基安1985:68),因此与互动社会语言学和话语分析有相似的基础。它从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中借鉴许多研究成果和概念,如权力和社会连带关系等。互动社会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研究卷入的许多成果,如Trumperz 的自者语码、他者语码、卷入的非言语实现方式,Tannen 和Chafe 提出的重复、叙述等对话中多种卷入的实现方式,Chafe 的卷入3 分法和卷入有显性卷入及隐性卷入的思想等都值得系统功能语言学借鉴。

表3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卷入研究

猜你喜欢

人际语言学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搞好人际『弱』关系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