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的离去,让追思成河
——追记老剧作家胡可先生

2019-12-18独家报道彭立昭文

北广人物 2019年48期
关键词:老爷子文艺戏剧

独家报道 本刊记者 彭立昭文/摄

2019 年12 月1 日上午,我们拜访了卓越的剧作家、戏剧工作的领导者、一位令人崇敬的长者胡可老师。第一次走进胡可老先生家,对胡老进行采访。没想到,当天还精神矍铄的胡老,却在3 天后惊传噩耗!4 日13 点18 分,胡可先生在家中仙逝,享年98 岁。我成了最后一位采访胡老的人,心中自然倍感悲痛。

“他的书没有走,戏没有走”!大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这位老一代剧作家的敬仰。唯愿胡可老爷子与他的老伴儿胡朋团聚。

案头是先生写好的文稿:《关于筹建戏剧博物馆的建议》

12 月1 日上午8 点,我随同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刘澍老师如约前往位于北京中轴路安德里北街21 号总政大院,去拜访戏剧家胡可老先生。刘澍跟胡老是忘年之交。一路上他一再说,胡可老师是那一代走过战火硝烟的剧作家中的最后一位,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他的《战斗里成长》等作品早已成为军旅话剧的经典,是一位烽烟中走出来的剧作家、老领导……

刚进入总政大院,一眼就瞧见了坐在轮椅里的胡可先生和他的保姆正往楼里走。“哎呀,太巧了。”刘澍边说边将手头一大堆资料扔给我,急忙上前去和胡可先生打招呼问好,帮着推轮椅。“来得够早的啊。”胡可先生穿着大长袍外套,戴着大毡帽,蓝色口罩,见到我们,微笑致意。胡可先生的精神状态着实让人高兴。在冬日的暖阳里,胡可先生特别诚恳、温和。陪护在他身边的小郭告诉我们说,“爷爷一大早就在(总政)东门外青年湖公园遛弯,兴致很好。”

青年时期的胡可

我们一起随老人上电梯,进了他的家门。进了屋子后,胡老爷子十足的部队文艺工作者精气神,马上就闪现出来了。屋内的家具和陈设均烙印着主人的志趣和鲜明的时代年轮,国内外剧本、史书、传记、回忆录、工具书,一目了然。客厅的窗台上,几盆水仙花叶子碧绿。柜子上方,一幅镶在像框里的军旅肖像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身着戎装,英姿勃发,双目炯炯有神。临窗的墙壁上方悬挂着他已故的夫人、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胡朋的相片。而鲜为人知的是他们的结合,与著名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有关。另一侧的墙上则悬挂着刘思为他绘制的一幅肖像油画。

茶几上,有关当下文艺、戏剧的报刊、书籍触手可及。他的案头是写好的文稿——《关于筹建戏剧博物馆的建议》,字句一笔一画,工整认真:“我国戏剧历史悠久,且区别于欧美戏剧的特色。近百年来从欧美传来的话剧,已经改变了原貌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戏剧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工具和载体,但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陈旧事物的逐渐消失,我国的戏剧史料也严重流失,近百年来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涌现的重要剧作品也随着熟悉情况的人陆续离去,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记得,无人搜集、无人记载、无人研究、无人传播、这情况不仅不利于我国戏剧的发展,也不利于对我国青少年的教育和对外文化交流。为保存史料和推动我国戏剧的健康发展,也为同各国戏剧界的交流,建议文联、剧协领导同志,呈请政府建一座戏剧博物馆。新建一座博物馆是困难的,主要是场地和经费,建议政府考虑,从首都原有的若干游客稀少的博物馆、纪念馆等有场地房舍的单位,选择戏剧博物馆的合作方,在不影响原单位产权的情况下,对戏剧博物馆进行筹备……”

那些难忘的军旅戏剧往事

“我干了一辈子文艺,工作主要是戏剧。”言谈中,胡可老爷子对中国戏剧事业情真意切。我最大的感受是,胡可先生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更是一个志在千里的伏枥老骥。

“当年我是坐在台下看戏的一名小游击队员。几个月后,我从军区军政学校学习毕业,被分配到军区政治部宣传队,成了一名宣传员,成为抗敌剧社诞生的见证人。”

他不仅回忆起了当年他们“抗敌演剧队”最早演出的剧目,比如《落痕》《军火船》《秋阳》《游击队》《流寇队长》等。他还回忆起了当年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的文艺生活……

书桌上摆放着几本新书,那是胡可先生去年推出的新文集——《文艺老兵记忆》。

“由于对我军文艺工作历史的关注,曾对红军时期我军文艺史料的大量流失深感痛惜,并对战争年代各解放区文艺工作者情况的互无交流,多年来不见一份综述而为之忧虑……乃把近十几年来写的几篇回忆文章辑为一册,以供关心我国文艺史料的同志们参阅……近十几年,因为身体原因,我已难以外出参加文艺活动,看戏离不开轮椅,耳聋听不到台词,却又不甘寂寞,乃将个人记得的几件往事敷衍成篇备查。”他在文集自序中这么写道。

采访中,胡可先生还虔诚地为电影海报《槐树庄》签名。“那是1958 年秋天,我接到北京军区的命令,为庆祝新中国成立40 周年要我为新成立的战友话剧团写了这个剧本《槐树庄》……全剧完成是1959 年4 月。此剧预演后多次演出,并且八一厂要我将此剧改编为电影剧本……”

胡可先生还谈到了1949 年7 月,他以华北军区政治部创作员的身份参加第一次文代会时的往事,这让他更为兴奋。在第一次文代会的鼓舞下,胡老创作了话剧《战斗里成长》《英雄的阵地》《战线南移》等,收获颇丰。1956年,在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的组织领导下,全国话剧汇演举办,这次汇演由田汉主持,胡可先生的作品也在汇演中与观众见面……

采访结束时,胡可先生将他的新书《文艺老兵记忆》赠送给我们并在扉页签名,让我们感到很荣幸。临别前,刘澍一再劝老爷子好好保重身体,每天写作要悠着点,相约过两天他会和张平先生一起来看他,老人答应了,还拿出笔和日记本,一一做了记录。“您老的身体这么硬朗,一定要好好保重,近期目标是100岁。”听我们这么一说,老爷子冲我们点头且微笑。没想到,在大雪节气来临之前的日子里,胡可先生与世长辞。生命就是在一次次不断远行和告别中前行。他的离去,让追思成河。他将同他所创作的作品一起被读者记忆,“如永不消散的长城烟尘传之后世”。

猜你喜欢

老爷子文艺戏剧
1942,文艺之春
有趣的戏剧课
小老爷子的指甲刀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折纸圣诞老人
□文艺范
戏剧类
解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