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烽火雁门关

2019-12-17余宇宏

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雁门雁门关烽火台

“明长城,是明朝时期中央为了防范北方蒙古族南扰所建,后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通的纽带……”

历史书的某个折页中,两个月前记录下的笔记仍是静默着摊在书页上。当时,我还在“扩建”书中的长城实景图,还特地拍了张照片,沾沾自喜地挂上了朋友圈。放下手机,才感慨——这长城,也许是我穷极一生,也无法描绘出的神迹。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临近晌午的雁门关,人烟稀少,也只剩下我所在的团队以及稀稀拉拉的旅客还在这优哉游哉地游荡着。天气算不上特别热,但这里的紫外线总给人一种笑里藏刀的危机感。

雁门关历为中国北境重镇要隘和重要的戍边军政治所。“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徽钦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与此关联……我们聆听着导游如数家珍般地讲述雁门关传奇。

是啊!从历史典籍到武侠小说,从历代文人诗词乐赋到民间传说,一篇篇、一本本、一首首。一个个震撼而又慷慨悲歌的美好记忆负载了雁门关厚重的人文内涵。

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上。

拉低帽檐,放眼群山。战争的硝烟染红了城墙一时,却不及四季轮回、岁月悠悠的绿水青山依傍千年;斑驳的城墙乍一看老态龙钟,轻抚而过才觉宝刀未老;遥望而去,说是群龙依山而眠,也不为过。

回首,我遇见了一路走来所遇的第一座烽火台——信步而入,台内分为两层,抬头,不料风过衣袖,一身酥麻。视线与城墙上相比,算不上明亮,独自一人爬着窄小的楼梯,木梯的哀怨声不绝于耳,不自觉地就会去联想那数百年前的一派光景……

午夜,残月,萧瑟秋风在孤城中幽吟,冒着点滴燭火的油灯将熄未熄,烽火台外忽地蹿升起火光。夜半三更,锣鼓惊鸿,士兵的嘶吼与金戈铁马的协奏,才是这个不眠之夜的真容。

从烽火台上的瞭望口向东而望,我似乎望不着城墙的尽头,我望见了青山,却望不见绿水;望见了的烽火瞭望台,却望不见烽烟起四方;我望见了先人的遗迹,却望不见未来的足迹……

站上雁门关楼,极目远眺,莽莽苍苍,中原与塞外被一线分割,断断续续的长城与雁门浑然一体。你可以遥望烽火台上熊熊燃烧的狼烟,可以倾听冷兵器时代短兵相接的呐喊,也可以假想自己就是一名将军,正威风凛凛地指挥着士兵格斗厮杀,但这一切都归于宁静,正如关楼前的李牧祠,如今只剩下一间空空的祠堂、两根石制的旗杆以及几通残缺的石碑了。

不论烽火还是烽烟,将士还是游子,该去的,也早随那云卷云舒,四季轮回,化作余烬,或多或少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而那些不该去的,便仍是矗立在原处,映入旅人过客的眼底。

离开雁门关,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直在耳边回响: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指导老师:余宗宝)

雄奇苍凉说雁门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从战国到明代,几千年间,雁门关长期作为边塞重地,守护着关内的平安。不必说“代山高峻,鸟飞不越,中有一缺,其形如门,鸿雁往来”的名字由来,也不必说李牧、杨家将的战功赫赫,当你登上雁门关俯瞰这边塞重地,自有一番险峻奇绝、肃杀苍茫的意境,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战争,从这里可以一窥究竟。这篇文章,写出了浓浓的历史感,将景色与历史融为一体,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感性的体验,可以说是人文性景点游记的优秀范本。(寒云)

坚持的力量

余宇宏是我的儿子,也是我的学生,他从一年级开始跟我学作文,直至今天,每周一节的作文课从未落下。这么多年来,他坚持写作,确实写了不少好的作文。很多家长问我写好作文的秘诀是什么。要我说,文无定法,作文有法。我就说坚持,坚持阅读,坚持练笔。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好的方法。其实学习任何的技艺都是相通的。武术谚语里面有句“拳打千遍,其理自现”。还有一句大家熟知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只要坚持阅读,阅读量多了,语感就有,就能言由心生;你练笔练多了,就能文思泉涌,就能下笔如有神了。一定要相信坚持的力量。(余宗宝)

心底的那份眷念

对雁门关的印象,最初始于童年,连环画《杨家将》曾翻看无数遍,小说更是耳熟能详。雁门关作为大宋边关重地,三关主帅杨延昭曾长期在此驻守,屡次击败辽军,立下赫赫战功。长大后知道,这里是古代中国的边关重镇,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和重大事件发生在这里。悠悠数千载,风云多变幻,江山留胜迹,青史尽成诗。

今年暑假,我与雁门关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当我踏上雁门关的那一刻,历史如风沙般刮进我的思绪。

踏在数百年前明朝将士们日夜驻守的雁门关的一砖一瓦上,迎面听风咿呀细语,仰面望云悠哉去留时,心中所感受到的,是一种独特的情绪,以及一种奇异的感知。那是一种忘我的状态,似乎眼前的山关群云、城墙楼宇,早已与自己融为一体,放眼望去,便是一片苍茫之景不由得感慨自己的渺小,渺小到在这雁门关中,在那千年的岁月中,几乎同尘埃一般,被这壮阔绵延的群山淹没。一时间,百感交集,我便开始想象,开始构思,开始描摹那千百年前的一砖一瓦,搭建那段尘封历史中的昙花一现……

猜你喜欢

雁门雁门关烽火台
登雁门关
八月十五雁门开
烽火台:军事预警体系的关键
雁门关下人
从对话教学角度谈董一菲执教的《雁门太守行》
杨吴政权代北家族的本土化——以《李娀墓志》所见雁门李氏为例
烽火台
山西省雁门关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药敏试验
萨都剌《雁门集》(十四卷本)辨误
背靠烽火台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