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的曲靖经验

2019-12-17吴柳锋云南省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9年21期
关键词:曲靖市传染性疫病

文│吴柳锋(云南省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是一种以持续感染,反复发作以及贫血为特征的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云南省曲靖市马传贫防控工作自20世纪60年代开展以来,通过几代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经过三十多年全面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产地检疫和实验室检验,实行统一部署、明确任务、目标管理、责任到人,采取诊断、检疫、检测、隔离、消毒、扑杀病畜净化畜群等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于2016年在全市范围内达到消灭马传贫的标准,率先通过云南省农业厅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考核验收,成为云南省第一个成功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的地(州),并打造成为曲靖经验,示范带动全省马传染性贫血消灭工作,为云南省2020年成功消灭马传染性贫血提供了经验和示范。这也是曲靖市继牛瘟、牛肺疫、马鼻疽后消灭的第四个畜间传染病。

一、曲靖市马传贫防控历程

1.流行期(1959—1992年)。曲靖市首例马传贫病例是通过外地引种引入的。据资料记载,原曲靖地区师宗畜牧场自1959年起多次从马传染性贫血病老疫区引入马匹,1965年首次在师宗畜牧场发现一匹叫“金天”的种公马出现马传染性贫血症状,经云南省兽医防疫队确诊为马传贫。同年在陆良县配种站又发现一匹叫“卡巴金”的种马,经云南省兽医防疫队确诊为马传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曲靖最早发现的两例马传贫病例。

按照1974年农林部颁布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的防制试行规定》标准,1976—1985年曲靖地区共进行了22次血清学监测,10年间检测马属动物血清样品51147份,监测数占存栏数的40%,检出血清学阳性马匹55匹,对检出的阳性畜全部进行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1991年,又在师宗、陆良、富源、罗平县4个县的49个乡(镇)33个村抽样马属动物血清样品4543份,进行实验室检测,陆良、师宗、富源三个县监测样品全为阴性。罗平县八大河乡的样品中又检测出阳性马属动物5匹(占罗平县监测数2476份的0.2%),到1992年3月17日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了检测为阳性的最后5匹马属动物。

面对疫情,市县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挂帅指挥,加大财政投入。各地通过会议、广播、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预防马传染性贫血病的重要意义。各级业务部门多次举办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培训班,提高防治技术水平。同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采取诊断、检疫、检测、隔离、消毒、扑杀病畜净化畜群等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防止马传贫在曲靖市的蔓延。

同槽饲养,接触感染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流行初期,基层兽医忽视针头消毒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该病人为扩散。1959年曲靖地区强调了针头消毒预防、注射治疗均采用一畜一个针头,从而切断了这一传播途径。

吸血昆虫特别是自然界中的虻类机械性叮咬传播该病,在昆虫繁殖季节采取防治措施,也有效防控了吸血昆虫活动对该病的影响。

2.马属动物血清学监测(1976—1997年)。1976—1997年,曲靖地区的马传贫防控工作先后开展了27次血清学监测及扑杀净化,共采样监测马属动物血清样品72108份,检测出阳性马属动物60匹,全部进行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经分析,曲靖地区马传贫疫源是外来疫源(引种引入),该病在曲靖市为零星散发,未造成大面积流行。

3.稳定控制期(1993—2013年)。1993—1996年,通过诊断、检疫、隔离、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六项综合性防控措施,曲靖地区又先后4次在罗平县老疫区开展马传贫复检工作,共监测马属动物血清样品3012份,结果全为阴性,证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997年9月28日,由云南省畜牧局主持,专家组考核认为:曲靖各级兽医防疫队伍经过历时22年27次的监测、净化、扑灭等马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控工作,进一步健全了兽医防疫体系,建立健全诊断、检验实验室技术,培训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有效控制了马传染性贫血病的发生和流行,成效显著,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根据农业部相关考核标准,1997年全市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验收组一致通过验收。

1998年,曲靖地区马传染性贫血病综合防控技术应用项目获得了曲靖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4.消灭达标验收期(2014—2016年)。

(1)进入消灭达标阶段工作情况。 自2014年开始至2016年2月,曲靖市马传染性贫血病防控工作进入消灭达标阶段,曲靖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安排专项经费,继续在原疫区开展监测工作,按照《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编制了《曲靖市农业局关于印发曲靖市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的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全面组织开展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消灭净化的各项工作,2014—2016年连续3年按省市消灭马传贫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消灭马传贫的各项工作,2016年4月11日至5月10日曲靖市组成市级考核验收组完成辖区9县(市、区)考核验收。至此,曲靖市所有的县(市、区)都达到农业部颁布的马传贫消灭标准。

(2)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自2014年起连续3年对全市9县(市、区)全面开展马属动物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结合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组织全市兽医人员采取进村入户并逐户登记的方式,对全市马属动物的存栏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三年来,曲靖市每年组织2000多名兽医科技人员在9县(市、区)全面开展马属动物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马属动物410142匹次,未发现马传染性贫血病疑似病例;在123个活畜交易市场开展检疫工作,共检疫马属动物9506匹次,未发现马传染性贫血病疑似病例;在全市9县(市、区)71个兽医门诊诊治马属动物1408匹次,未发现马传染性贫血病疑似病例。

(3)血清检测情况。2014—2016年,曲靖市全面组织开展了马属动物血清采样监测工作,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严格按照“点多、面广、不重复”的原则和“五统一”要求认真开展采样监测工作,确保监测结果科学准确。一是统一监测方法: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二是统一诊断试剂来源:采用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统组织订购的试剂。三是统一规范监测样品采集:由各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关于做好马传染性贫血病采样监测的通知》要求进行采样。四是统一实验室监测,每年在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集中监测,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五是统一判定结果判定:严格依照《马传染性贫血病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方法》(NY/569-2002)进行判定。曲靖市连续三年按照马属动物存栏2%以上比例进行采集监测,共监测10034份,监测结果全为阴性,按照农业部对马传染性贫血病的消灭标准和验收办法,曲靖市马传贫防控工作达到了部颁消灭标准。

(4)开展马传染性贫血病防控技术培训。为做好马传染性贫血病的监测净化的各项工作,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都积极组织开展马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控技术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市、县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临沧、保山、德宏举办的马传染性贫血病防控技术培训班3次,12人次。二是近三年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对全市各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及相关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标准培训,对马属动物的采样、血清保存、运输、实验室监测技术、数字整理等工作进行现场培训,共培训县级业务技术人员180余人次,为做好马传贫防控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5.消灭达标验收发证。云南省农业厅考核验收组于2016年5月26~28日对曲靖市马传贫消灭工作进行了考核验收,并于2016年12月30日向曲靖市颁发了云南省消灭马传贫考核验收证书,曲靖市成为云南省首家通过马传贫消灭考核验收(州)市。

二、做法及成效

1.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办法,曲靖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消灭马传贫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逐级签订责任状,健全消灭马传贫工作的各项工作制度,形成统一领导、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疫区市县领导亲自过问,乡、村干部直接指挥,为做好全市马传染性贫血病消灭净化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资金保障,确保消灭。加大专项经费的投入,市级除积极争取省级经费的大力支持外,每年依据抽检任务安排专项工作经费;2014—2016年省、市、县三级投入马传贫防控工作经费583万元。其中省级75万元、市级198万元、县级310万元,为确保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开展宣传,形成合力。多年来,各级业务部门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对马传贫的危害性通过广播、电视、发放宣传手册等有效途径进行宣传。同时,马传贫的防控工作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群众的重视和配合,许多乡镇积极配合并参与检疫、普查工作,使曲靖市马传贫的防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4.强化技术措施,保驾护航。

技术部门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做好监测技术培训和指导以及档案管理、物资储备和阳性畜扑杀等工作,从而有力地保障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加强检疫、监测和阳性畜扑杀等工作。检疫人员在外调马属动物中加强检疫和消毒工作,有效控制了疫病的输入。防疫人员逐村逐户进行临床诊断、采集血清、登记造册和逐头鉴别出阳性病畜,进行扑杀,从而净化了畜群,切断了传染源,并使易感畜得到有效保护。

(1)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部署和安排,制定和下发了《曲靖市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的技术方案》。

(2)为规范和顺利推进曲靖市消灭马传贫工作,提升曲靖市马传贫防控水平,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均举办马传染性贫血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培训提升市、县科技人员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3)做好采样监测工作,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严格按照“点多、面广、不重复”的原则和“五统一”要求认真开展采样监测工作,确保监测结果科学准确。

(4)督促指导,推进工作开展。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6年,3年间省市对全市的9县(市、区)共计督查28次,出动相关人员140人次,对督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为曲靖市消灭马传贫工作保驾护航。

(5)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均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形成监测报告,为下一年监测计划和合理安排采样地点和监测任务提供科学依据。

(6)加强全市活畜市场马属动物的检疫监管工作。2014—2016年全市9个县(市、区)共组织市、县、乡、村兽医科技人员6375人次参与马传染性贫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全市133个乡(镇、街道)156个行政村的马属动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马属动物410142匹(次),未发现马传染性贫血病疑似病例。在全市辖区的123个活畜交易市场开展检疫工作,共检疫马属动物9506匹次,未发现马传染性贫血病疑似病例;在全市9县(市、区)71个兽医门诊诊治马属动物1408匹次,未发现马传染性贫血病疑似病例。

(7)新中国成立以来曲靖市各县、市、区的马属动物均未注射过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

5.饲养结构和农村生产方式变化。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马属动物改为分散饲养,减少了同牧饲养的机会,切断了主要传播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马属动物不再是主要的运输和使役工具。市场条件下,由于利益的驱使,农村改养其他经济家畜,马属动物存栏量在一些区域大大减少,流通量下降,降低畜群间直接接触传播的机会,这在防治中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全市达到农业部“稳定控制区标准”以来,各级行政和技术部门仍然坚持监测到2016年,13年连续每年进行临床观察并按马属动物存栏数,抽检采集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猜你喜欢

曲靖市传染性疫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曲靖市成立“珠源少年宣讲团”
曲靖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前景展望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