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阐述在高校思政课中开展生态文明思想教育

2019-12-17胡会丽

魅力中国 2019年48期
关键词:文明思政意识

胡会丽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生态文明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生态文明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意义认知不够明确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更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落实生态发展观,将生态文明更多地融入高校教育体系之中。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其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所以自然是思政课内容中的一环,生态发展观是有利于个人及社会整体发展的正面价值,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当中,生态文明意识与课堂内容的相互融合是必要的,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并未意识到生态文明理念在思政课堂中融合的重要意义,对于生态文明教育在思政课程中的融入依然体现出形式化特征,或者一带而过,又或者作为一个章节,只涉及理论,十分枯燥,这是无法引起学生重视的。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缺乏真实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决定着教学成果,思政课亦是如此,大学生公共必修课中的核心科目便是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渠道,但是根据目前思政课教材内容规划及教学目标制定看,理论的传达依然是主要目标,生态文明理念建设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似乎是一个不存在于实际生活中的概念,实际上生态文明却是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是体现在大众行动当中的。如果教学内容多是晦涩的概念,过于零散且假大空,缺乏实际指导意义,便必须进行改革。但是从实际角度分析,当前教学内容依然以理论为主,并没有表现出实践指导的意图,只是背一背概念,走一走形式,不足以让学生真正具备生态概念,难以了解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局面。在应试体系下,许多院校认为只有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以分数判定学生的认知程度,才符合应试体系特征。实际上恰恰阻碍了生态文明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

(三)教师队伍自身的生态意识不足,难以发挥榜样作用

在教学体系当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才具备为人师表的资格。思政教师更是背负着思想建设的责任,要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引导,产生正面的影响,让学生受到自身的影响,有更大的进步。所以要在思政课程当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教师是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对于生态问题不够重视,对于生态理念不够认可,学生自然很难对教师所讲的生态理念产生认同感。

二、生态文明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途径

(一)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学习过程。特别是思政教师,更要首先树立起正面理念,养成良好的意识与习惯,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基础上,教师首先要充分意识到在教学过程当中融入生态文明意识的必要性,以此规范自身的日常言行,体现自身的生态意识与素养,才能让学生受到影响,以教师为榜样不断完善自身素养。因此校方必须针对思政教师队伍首先开展思想教育,从理论层面,让教师队伍对生态相关理论知识展开深入学习,包括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法学、生态美学等相关理论与概念。这是必要的基础。从实践层面,组织教师更多地参与到城市生态调查及生态优化活动当中,让教师给学生做出表率。

(二)将教学渗透生活,培养学生的良好意识与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方针的提出,我国教学体系近年来正逐渐摆脱以往的固有框架,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多方面素养提升为核心目标进行教学改革,进而提升课堂的影响力,革新教学模式,结合课堂与生活,体现教学实效性。思政教学更要以此为大方向,才能培养出更多真正具备优秀素养的人才,生态文明意识正是当代人才基本的核心素养之一。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生态文明理念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不是脱离了现实的存在,而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当中切实影响社会大众行为的指导思想。就当前我国社会环境来说,垃圾分类体系尚不健全,垃圾处理方式过于粗放,民众随地乱扔垃圾的问题依然屡见不鲜,法规不完善,处罚力度不足,难以产生约束力,正是生态意识不足导致的,而且其他一些社会问题也都是因过度忽视素养强化导致的结果。所以从教师、校方到教育部门要意识到问题所在,从意识引导入手,让教育渗透生活,让学生养成正面的观念、态度与习惯,而不是只看分数,才能算作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三)广泛开展生态意识宣传。

任何思潮要真正产生影响,必要的前提条件便是广泛传播,让更多人看到、听到、随时能够接触到,自然而然地烙印在人们脑中心中,自然会产生影响。生态意识亦是如此。所以要确保生态文明意识在思政教学中渗透,校方首先必须协助教师共同做好意识宣传,从校内环境开始,卫生间内应当张贴节约用水的标语,教室内的卫生角应当张贴提示学生维护教室环境卫生的标语,而且应当抽出单独的课时开展生态教育讲座,强化学生与教师的生态意识,包括帮助教师与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及其他生态保护相关知识。而且为了真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更应放眼社会,教师应当积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生态意识宣传活动,例如开展公益表演,宣传生态理念,或开展废料工艺制品的义卖,将所有收入用于支持环保事业,都是生态文明理念宣传的有效途径,从教师与学生入手向社会范围扩散,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社会价值。

结束语:

生态文明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阶段。我国早期工业文明发展阶段为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建设,这是不利的局面,因此为避免人类社会发展走向末路,必须从生态文明角度规划各个领域的发展,高校思政课程当中也要融入生态文明思想,保证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引导,让学生素养更强,有更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文明思政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请文明演绎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漫说文明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