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019-12-17周彬

魅力中国 2019年48期
关键词:思路解决问题数学知识

周彬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龙凤村柏山小学,贵州 毕节 551717)

引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传授数学知识和传授学生技能,对于思维方面的培养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死板,学会知识却不会灵活运用。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新课改中提出了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紧随新课改步伐,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只有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主动提出质疑,自主探索答案,数学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一、夯实基础知识和技能,转变学生想法

在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并不会改变原有的研究目标,而是将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了改变。由此可见,想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数学基础大致分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1】。只有夯实了学生的基础,才能有计划的培养发散思维,毕竟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建立在基础之上。在夯实了学生的基础后,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和思想,在脑海中能够将所学知识结成脉络,而这些就是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过程。

除此之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毕竟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很多的等量、对应关系。单凭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把学到的知识全部“疏通”。只有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掌握这些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生成众多解决思路。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敏感性”,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多元化的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向。而形成这种“敏感性”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事例、尝试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不断的实践,在创新中寻找新的思路及解决办法。

二、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发散思维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思维活跃,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课本内容创设轻松良好的课堂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现,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灵敏活跃,正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好时机。发散思维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多分析例题。如某个车间前四天生产了1600个零件,后照着这样的速度又生产了五天,那么这九天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零件?这道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第一种是先求出平均一天生产多少个零件,然后算出五天生产了多少个零件,再加上四天生产的1600个零件,最后的结果就是九天一共生产的零件。第二种是算出平均一天生产的零件,然后直接乘九天,得出的结果就是零件的总数。第三种解法是1600*2算出八天生产的零件,然后加上平均一天的零件数,得到的就是零件总数。数学的教学方法只有多讲,多听,多练,这样的例题学生们听的多了,练的多了,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在遇到数学题的时候用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让学生敢于发言,灵活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单纯的传授知识是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的。而且数学具有极高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每一步运算都在考验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所以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时,教师应采用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让学生改听为说【2】。

做出一道题目,并不代表学生掌握了知识,而学生能够讲明白一道题,就代表学生已经学会了举一反三?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只有让学生把思维训练活了,才能顺利的解决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地采用“题海战略”,学生当场掌握了知识,但是一换题型,学生还是会犯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质疑,学会反省,一点一点的改变学习方法,逐渐形成习惯。数学知识本身是不会变通的,变通的是人的思维。光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算是没有用的,只有让学生明白了解题思路,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运算,知道了第一步要做什么,才能解决问题。在学会解决问题后,教师要培养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尝试不同解决办法的能力,逐渐发展发散思维。

结语:数学能力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多种思维方式和知识交织形成的必然。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时,要让学生学会提取题目中的重要条件,然后学会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在解题时学会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多讲,多听,多练,多说”,四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创新性。致力于让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索答案,解决问题,通过多角度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在尝试创新思路时,不管学生的想法是对是错,教师都应给予鼓励,让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意识,激活发散思维。

猜你喜欢

思路解决问题数学知识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不同思路解答
解决问题的设计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