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的演奏技巧及心得体会

2019-12-17程嘉璐刘广伊

黄河之声 2019年23期
关键词:奏鸣曲贝多芬黎明

程嘉璐 刘广伊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一、贝多芬《“黎明”奏鸣曲》作品风格及特征

《“黎明”奏鸣曲》这首作品是贝多芬最优秀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它的内容精彩丰富,技术炫丽,而贝多芬的钢琴演奏技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首作品原本是没有标题的,但因它处处洋溢着大自然朝气蓬勃的活力、清新的气息和抒情的诗情画意,因而这首奏鸣曲被赋予了《黎明》的题目。整首曲子充满了自然界富有的生命力,在第二乐章间奏性的慢板进入回旋曲主题极其清新质朴,虽然简洁但是却进行了充分的展开和无穷的发挥,虽然使用的素材简单但没有乏味之感,无穷的扩展让作品得以丰富和发展。这首曲子有着磅礴的构思、新奇特别的乐思、并且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贝多芬对于大自然的热情和喜爱。其诗情画意的曲风使得贝多芬进入浪漫主义时期风格转变的时期,使其创作姿态有了新的发展。

二、贝多芬《“黎明”奏鸣曲》演奏技巧及曲式结构分析

《黎明》全曲洋溢着勃勃生机、清晰的音乐思路、抒情的诗歌性。全曲共有三乐章,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描绘了气象万千、万物苏醒的景色,一幅阳光、白云的美好自然景色展现在眼前。展开部将音乐材料不断扩充变化,从速度力度表情节奏织体等方面进行不断变化,新的素材出现使得全曲耳目一新,风格变换促进音乐不断发展。谱面上随处可见的力度标记是对演奏者的要求,要想弹好贝多芬的作品,力度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只有将力度做到位才能更好的感受音乐氛围,乐句是起落不断的,情感的起伏与乐句起落密不可分。在乐章的一开始有着四小节的动机,起初是轻盈灵动的断奏(staccato),接下来是逐渐增强(crescendo)一直到强(forte)的一个力度变化。我们弹奏时要准确地把握好速度的快慢变化,把握好乐曲的基本走向,表现出灿烂辉煌的气势。这一个力度的变化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要注意手指的发力,用巧妙的力度表现出一种辉煌的场面。在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中,力度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的创作特点就是丰富强烈的力度变化,不仅在这首曲子当中有所体现,力度变化可以说是贝多芬的一个象征。在这四小节中,就要把握好正确的力度、速度,掌握音乐所要表达的基本脉络以及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将力度变化准确的表达出来,才能使音乐具有生机和气势。用现实主义的方法描绘了自然带给人的无线生命力,从大自然获得的启示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都在这首曲子中得以体现和证明。

第14小节开始是乐曲中的连接段落,也是向乐章副主题转变调性的过渡段落。这个乐段把乐章主题的出现用十六分音符进行颤音的变化,要弹奏出十六分音符连续绵延的感觉,注意手臂在指尖触键后的松弛感,对颤音的基本功要求较高。此时的音乐开始恢复到一开始的轻快灵动,活泼具有跳动性,音乐氛围活跃。第23小节,用连奏(legato)带有激情的弹奏,力度为p轻柔的连贯副主题,热情的弹奏在右手上的十六分音群和左手的十六分分解和弦,两手的弹奏都要清晰均匀。27小节开始逐渐的强度增加,要注意第28小节的力度表现——每个音群的音头都是特强,这个特强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准确表现出力度的变化。第35、36小节副部主题出现,音乐形象开始转变,由力度为主的刚劲有力变为亲切柔和浪漫,具有明朗的曲调、清澈的音色,像一首管弦乐演奏的颂歌,表现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以及对光明和幸福的陶醉之情,达到了作品的一个小高潮。在第43小节时,旋律线换到了左手的高音声部,丰富了调式色彩,音乐内容更加充实。第一个主部主题结束在50小节,它巩固了E大调的主调性,这里的踏板主要是依据和声来进行交替,在E大调上结束第一部分并为后续呈示部的展开做了准备。在呈示部副部主题中,该旋律优美宁静,表现一种祥和的幽静之感。第54到57小节,左右手同时是三连音进行,弹奏时一定要齐整、稳定、流利。在第56小节出现了渐弱的标记,此时要注意力度的控制。力度渐强到第62小节出现了ff,随着力度的增加和节奏的发展,音乐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气氛变得逐渐紧张。在接下来第71小节,弹奏时注意双p的轻若音响效果,控制好力度。然后左手是低八度的重复进行。第82小节使用了完全终止进行结束。

接下来是展开部的进行,首先要压缩在主高声部上的主部主题的动机,它描绘的如蝶飞蝉鸣、莺歌燕舞的勃勃生机,带来了一种紧张庄重的色彩,要用饱满的情绪和强烈的力度弹奏,注意其隐藏的旋律线条及节奏的稳定。157-243小节为再现部,充分体现了回归原调的调性特点,丰富发展乐曲并最终以完满终止结束该部分。

尾声为244-302小节。在尾声部采用旧材料对音乐进行变化重复延伸,丰富音乐内容发展音乐脉络,使得音乐得以不断完善巩固调性。这是一种结合了心灵和大自然生活而后产生的平和欢愉。295小节最终安静的回到主题,加大弹奏力度,速度保持不变,乐曲最后激情的结束在强音的短促和弦中。

三、对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黎明》作品的学习也促进我对贝多芬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贝多芬在作品创作生涯中经常运用到主题和变奏的手法,而在晚期创作中更是将这种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创作构思与手段已经超越了传统,并且不断别出心裁,他希望将自己的情感通过音乐来表述,打到音乐为情感所服务的目的,任何所谓的规范只会提供框架而不会成为限制音乐发展的绊脚石,这使得贝多芬与后期19世纪的浪漫主义有了一定的联系,晚期的创作更加体现出作曲家的思想与愿望,为浪漫主义的后辈揭示出音乐艺术的神秘魅力和巨大潜力,他深入的研究前辈巴赫、亨德尔的创作风格,在晚期奏鸣曲的创作中都能感受到前辈的烙印。

总之,贝多芬作为优秀传统音乐的集大成者,融入了前期古典主义的音乐特色同时加入了19世纪的浪漫色彩,不仅如此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确立了新的奏鸣曲结构,并将奏鸣曲式运用在大量作品当中,不仅各部分的独立性与对比性增强,而且将展开部作为对比最明显、矛盾最突出的一章,音乐动机得到了合理的利用,音乐材料在各部分之间相互渗透,使得整个乐曲求得完美和谐与统一。贝多芬将音乐表现手段变得更为丰富和扩展,旋律简洁但表达情感韵味十足;节奏变化起伏较大,打破传统的平衡性特点采用切分式节奏或改变重音位置等处理方式,促进贝多芬音乐的紧张与突变;在和声方面,不协和、转换频繁作为动力源,打破了占据主导的主调和声地位;力度变化更为突出,在一句中力度有可能从很弱到很强,这样的变化更加促进了音乐语言的丰富。

四、结语

通过了解贝多芬的创作风格特点,分析了《“黎明”奏鸣曲》这首作品的风格及演奏技巧。他的优秀作品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既有古典主义色彩又有浪漫主义色彩,因此,贝多芬是一位在钢琴音乐史上十分重要的德国音乐家。

猜你喜欢

奏鸣曲贝多芬黎明
手机上的奏鸣曲
风云三号E星——黎明星
东方黎明
黎明之光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大笨狗酷比多
——贝多芬和钢琴
饥饿奏鸣曲
三部奏鸣曲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