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视角下京津冀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差异比较

2019-12-16陈晔刘梦淳闫丽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京津冀现代化协同

陈晔 刘梦淳 闫丽平

摘要: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根据京津冀3省(市)2011—2016年农业相关资料和数据,从农业科技投入、农业信息化、农业创新产出、农业安全生产、农业生态环境等5个方面构建京津冀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京津冀农业现代化增长缓慢,甚至出现波动状态;3地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成长路径存在差异,北京市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业信息化,天津市在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处于领先位置,河北省的优势体现在农业创新产出方面。分析3省(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性,进而提出京津冀农业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农业现代化;协同创新;差异分析;综合评价;优势;描述性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农业科技投入;农业信息化;农业创新产业;农业安全生产;农业生态环境;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9-0327-05

收稿日期:2018-07-16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编号:HB15GL035)。

作者简介:陈 晔(1964—),女,内蒙古太仆寺旗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网络化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E-mail:932217735@qq.com。

通信作者:闫丽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技术创新、创业管理研究。E-mail:lyhylp@126.com。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促进了3省(市)合力构建和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推动了产业层面的结构调整和格局重塑。京津冀目前在科技发展水平、发展梯度、发展路径上已经初步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北京市(“创新驱动”“总部经济”“高端服务”)+天津市(“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河北省(“新能源、新材料基地”)的分工合理、层次清晰的产业链[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重要地位,2016年河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0%,超过全国8.6%的水平;2017年全年国内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分别为0.5%、1.2%、9.8%。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在新时代背景下,正好蓄能借势,承接京津农业先进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3省(市)资源互补联合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农业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依托,京津冀农业协同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2014年5月,京津冀3地农业科学院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科技合作协议》;2016年4月,原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另外,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机构相继成立,3省(市)在实践中也不断夯实平台载体建设,加强农业科技企业的培育。总体来看,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初步成效的创新模式,如错位发展战略,农业发展圈等[2]。但是京津冀农业发展不平衡、区域间承接和对接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问题亟须改善。本研究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根据京津冀3省(市)2011—2016年农业统计资料的相关数据,从农业科技投入、农业信息化、农业创新产出、农业安全生产、农业生态环境等5个方面构建京津冀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讨论,探讨3省(市)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进而提出农业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1 文献回顾

1.1 区域协同创新理论及相关研究

20世纪90年代Cooke等最早提出“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区域内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互动学习而形成的、根植于制度环境的系统,其核心是创新主体之间的协作性、互动性和网络嵌入性[3-4]。协同创新的实质是不同创新主体在各自利益与价值基础上追求合作共赢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我国学者针对区域协同创新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我国学者基本认同区域协同创新需要不同的创新主体(主要是企业、高校、政府)共同参与、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5]。区域协同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是战略、技术、市场、制度等多维度的创新协同[6]。总体来看,现有对区域协同创新的研究涉及协同的模式、路径机制等主题[7-8],中观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区域间产业协同的实证研究。

1.2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相关研究

现有研究有的基于区域整体视角分析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问题。孙芳等从京津冀区域3地三大产业区位商入手,分析3地比较优势,发现河北省农业产业与农产品的突出优势,进一步分析区域农业协同发展条件、制约因素及启示[9]。孔祥智等在描述京津冀3地整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利用六大类20项指标构建一个分析框架,对京津冀要素差异性和发展程度进行测算和分析,提出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推进路径[2]。

还有学者基于某一更细微的领域或者独特的视角来分析。母爱英等分析京津冀循环农业的优劣势,发现现有生态产业链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总体布局、工农循环相结合等方面加强培育和引导[10]。王军等认为,生态补偿机制下的京津冀农业合作模式是3地农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这种模式的内涵和框架,进而指出其实施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11]。李子彪等基于产业链整合创新视角,发现京津冀农业合作模式为政府主导下的“农企+基地+科研机构”,并提出提升3地农业合作质量和效率的建议[12]。

2 研究设计

2.1 京津冀农業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框架下,基于创新的视角客观地考察和评估3省(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分析差异程度,进而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因此,在指标选取时注意了以下事项:第一,围绕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目标选取评价指标。2018年河北省提出以“五个协同”推动京津冀3地农业共同发展,分别是农业产业协同、农业信息协同、农业安全协同、农业科技协同、农业生态协同,本研究在该框架指引下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第二,牢固树立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指标的选取侧重于与创新密切相关的指标,如农业产业指标,突出农业创新方面的产出。第三,指标选取注重数据的可比性和权威性。本研究指标涉及京津冀3省(市)不同年度、不同性质的指标,为使数据可比,均采用比率形式的指标和单位量化的指标(如人均量值)。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2—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及3省(市)统计年鉴。

猜你喜欢

京津冀现代化协同
边疆治理现代化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