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伦理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16王生清

商情 2019年50期
关键词:伦理学伦理物种

王生清

【摘要】生态伦理学是研究和調适人与自然的伦理及道德理念,规划和约束人对自然的伦理态度以及道德行为,引导和塑造人与人之间伦理及道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对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本质及生命规律的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生态素养的重要职责,且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学思想,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我国的生态伦理教育流于形式,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这一要求为生态伦理教育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生态伦理教育

一、挖掘教材生态伦理思想

1.蕴含“所有自然物、生物物种具有内在价值”的生态伦理观

所有自然物、生物物种都有其内在价值,我们在认清自己价值的同时,也要承认自然物以及生物物种的价值,生物特有的结构及功能为人类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这是生态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初中生物教材从生态规律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物、生物物种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例如,在教“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一章节内容时,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除了生物因素外,还有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土壤等。这些都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缺一不可。无论是生物因素,还是非生物因素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例如,在教《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很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物种受到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地给生态系统带来影响。所以,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2.蕴含“生命物种平等”的生态伦理观

生态伦理观主张人类要尊重每一种生命物种,要确认自然物和生命物种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平等的权利,这就是人的最终道德。例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一课内容中,无数的生物分布在大自然的各种环境中,它们有着各自的生物特征以及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又如,在教《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一课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每一种生命物种和自然物在生物圈中都有平等的权利。

3.蕴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

生态伦理学认为,人类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还要实现环境的良性循环,与自然和谐相处。例如,在教《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课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认识到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并切实地感受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从而合理地利用与开发自然资源。在教《留住碧水蓝天》一课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濒危动物的现状,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只有和睦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蕴含“人类在生态系统中负有保护生态伦理责任”的生态伦理观

人类作为一个有智慧的生命群体,具有理性思维和伦理道德观念,应该承担起制定和执行生态伦理学规则的责任。生态伦理学要求人类保护自己周围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就决定了人类在生态系统中不仅是普通的一员,而且担负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职责。例如,在教《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一课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以及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和爱护环境的情感,使学生认同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保护资源、计划生育的国策,这对于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二、基于生态伦理学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1.在生态伦理观的指导下更新教学行为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不尊重或残害其他生命的现象是经常存在的,比如,在实验中对小白鼠、青蛙进行解剖,制作蝴蝶、昆虫标本等。长期以来,这种教学模式都被当作是天经地义的,但这些教学行为却与生态伦理观相违背,严重阻碍了对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为此,在生态伦理观的指导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物教学资源,尽可能地让学生少制作生物标本,尽量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虚拟生物实验,从而减少对动植物的伤害。例如,在教《远离烟酒,拒绝毒品》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水蚤”实验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酗酒对人体的危害,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要远离烟酒,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增强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

2.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生态伦理意识

人类主宰自然的同时,也应担负起保护生态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仅仅是理论上的教学,更应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学会运用生物知识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例如,在教《生物与环境》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生物的情感。在教《建设生态家园》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校园内的绿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设计出最经济、最合理、最美丽的校园绿化方案,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从日常生活做起,从我做起,积极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在教《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一课内容时,在学生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学会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当地的生态养殖基地、生态鱼塘、农业生态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与调查,让学生学会将食物链的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这对生态畜牧业、生态林业、生态渔业、花卉草木业等方面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实践意义。此类实践活动,既有助于学生深切地认识到生态系统发展和环境保护现状,又能有效促进学生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自然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此,生物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态伦理知识,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生态伦理道德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使每位学生都能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学会应用生物知识解决环保问题。

猜你喜欢

伦理学伦理物种
丽水发现新物种
阅读理解两篇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三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将于山东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