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

2019-12-16刘晓哲何彦霏

理论探索 2019年6期

刘晓哲 何彦霏

〔摘要〕 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既是道德规约,又是重要的政治品格。新時代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对于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蕴含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要把坚持政治原则与敢于担当作为内在统一起来,把遵守政治纪律与发扬党内民主内在统一起来,把执行政治路线与勇于发展创新内在统一起来,把站稳政治立场与推进思想解放内在统一起来。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政治纪律,政治规矩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19)06-0056-05

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出席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要求各级党委特别要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并将“政治忠诚教育”放在道德情操教育、优良作风教育、党的纪律教育和拒腐防变教育的首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将“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作为评价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首要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建设更加重视。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对云南工作的指示及在之后多个重要会议上指出,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2018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再次强调要“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2019年5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会上习近平强调,党员干部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治忠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

我们党历来重视政治忠诚,从革命战争年代为了信仰信念的敢于流血牺牲,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又红又专”,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四有”标准,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注重“讲政治”,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政治忠诚已经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品格,烙印在每个共产党员的头脑。进入新时代,突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对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破解党建难题,特别是加强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建设,适应新时代对党员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要求,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是防范和化解各种政治风险的重要屏障

从国际上看,近年来,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样化使得国家之间、政党之间的斗争更加隐蔽,政治风险随之加剧。国外敌对势力企图利用“普世价值”“自由民主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来扰乱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干部在这些“西化”“分化”的阴谋中迷失和沦陷,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背弃了政治忠诚,做出了愧对于党和人民的事情。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历经深刻的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重金重利、信仰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问题,严重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别党员干部政治忠诚的缺失。缺失了政治忠诚,也就丢掉了信仰,背弃了宗旨,忘记了初心使命,致使利益熏心,腐化堕落。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查处了一大批高级干部,有的还是党和国家领导层的干部,哪里像党的高级干部?连做普通党员都不配!关键就是对党忠诚出了问题。” 〔1〕28因此,有必要强化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这样才能在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中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在思想上形成坚实的“屏障”,抵御各种政治风险。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有力保障

崇高的理想和严明的纪律是我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一刻也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指引,更离不开铁的纪律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内出现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贪污腐败等问题,党中央亮明纪律这把利剑,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大力惩处违法乱纪行为。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布的数据,从2013年到2017年10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案件19.32万起,处理26.26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51万人 〔2 〕。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科学的党内法规,强化了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成为规范党员干部政治行为的“硬约束”。但制度的“硬约束”还需要政治忠诚这一思想“软约束”同向发力。对党绝对忠诚是根本政治要求和最重要的政治纪律。丧失政治忠诚,就会不畏约束,丢掉信仰,背弃宗旨,腐化堕落,不断触犯纪律底线,做出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严重影响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因此,要强化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用思想指引行动,约束行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保持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党性原则的坚持,以及对党规党纪的敬畏。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首要目标

政治过硬、忠诚正派是新时代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强化政治忠诚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关键一环,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首要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面对复杂多变的时代,以及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强调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要求,提出“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 〔3 〕413。只有强化政治忠诚,才能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克服浮躁情绪,正确对待权力,踏实干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对于年轻干部而言,政治忠诚尤为重要。年轻干部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改革创新意识强,但同时也存在缺乏党内政治锻炼和应对政治风险考验的能力。因此,强化政治忠诚对于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素质,增强抵御政治风险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二、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既是道德规约,又是重要的政治品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以及对近百年党的建设发展经验的总结。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党员干部要经受思想政治的洗礼,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 〔4 〕9。这一重要论断为把握新时代政治忠诚的内涵提供了基本遵循,赋予政治忠诚新的科学内涵。

(一)要始终忠诚于党

天下之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党员干部的修身立德之本。习近平指出:“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 〔5 〕189这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政治忠诚的核心要义。

第一,忠诚于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信仰的党,这个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是中国这个古老东方大国创造前所未有发展奇迹的不竭动力。我们在发展中始终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秉承了开放性和时代性,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才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才有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执着奋斗的信念。

第二,忠诚于党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余年的实践反复证明,中国所取得的成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一个优秀组织的高超领导力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治理发展,更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繁荣兴旺。特别是对于一个有着9000多万党员、460多万基层组织的大党来说,治党与治国紧密相关,只有忠诚于党的组织才能保证党的团结,确保集体智慧得到最大发挥。其中,始终坚持“两个维护”是忠于党的组织的根本要求。每个党员都要从理论到实践上践行“两个维护”,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同德,听党指挥、为党尽责。

第三,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只有理论上清醒,行动上才能坚定,只有掌握党的科学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坚定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把握正确的行动方向,取得“中国道路”的最终胜利。忠诚于党的理论,就是要深入学习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忠诚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和落实。只有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抓好落实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才不会落空,伟大的目标任务才能实现。

(二)要始终忠诚于人民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对人民忠诚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共产党人的执政之基。习近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6 〕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服务解难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政治忠诚的核心要义。

第一,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7 〕18。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共产党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权力来源有明确认知,弄清“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明白我们党是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政党;一定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说话、办事自觉从人民立场出发,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第二,樹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内在要求。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重视和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第三,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服务解难题。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对人民忠诚就要努力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为群众办事。想群众所想,要设身处地站在人民立场想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人民的视角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急群众所需,要深入到群众当中去,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敢于、善于分析和回答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问题;为群众办事,要从实际出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不做“面子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和困难。

(三)要始终忠诚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实现自身解放指明了道路。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与行动指南,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忠于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7 〕8,“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7 〕9。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的核心要义。

第一,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科学性、真理性、实践性和人民性是被实践检验的“真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党员干部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解领会其中的深刻哲理,系统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练就自身“看家本领”。

第二,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活力、动力和潜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一系列原创性思想观点是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当今中国问题的生动体现,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只有这样,才能做政治忠诚的信奉者和坚定的实践者。

第三,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化解矛盾的能力,最终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此外,坚持政治忠诚还应自觉与各种“伪忠诚”的言行作斗争。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是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忠诚,而不是盲目崇拜和毫无原则的狭隘忠诚,不是受利益驱动的“伪忠诚”。极个别党员干部过分强调付出与回报的对等关系,用“伪忠诚”换取个人利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伪装成“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低级红”“高级黑”。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是不讲条件、不计回报的毫无保留的彻底忠诚,不是利益交换的“伪忠诚”。中国共产党人坚守政治忠诚,就必须与各种“伪忠诚”的言行作坚决斗争。

三、 新时代筑牢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的有效路径

坚持政治原则、遵守政治纪律、执行政治路线、站稳政治立场是坚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的具体要求。目前党内还存在一些如“消极论”“狭隘论”“盲目论”“依附论”等错误认识,成为个别党员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的托词与借口,不利于政治忠诚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要做到坚持政治原则与敢于担当作为的统一,遵守政治纪律与发扬党内民主的统一,执行政治路线与勇于发展创新的统一,站稳政治立场与推进思想解放的统一。

(一)把坚持政治原则与敢于担当作为内在统一起来

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守社会主义信念,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坚持“两个维护”,是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离开了政治原则,一切政治目标、政治路线和政治使命都无从谈起。因此,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首先要坚持好这一政治原则。实践中个别党员干部在说话办事时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不负责任,消极应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自己的不作为、乱作为和懒政怠政行为推诿于“坚持政治原则”,这从根本上曲解了坚持政治原则的主旨。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担使命”,要“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 〔4 〕7。党员干部在坚持政治原则的同时要发扬担当精神,做到坚持政治原则与敢于担当作为的统一。为此,一方面,要正确理解政治原则的内涵,把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守社会主义信念,坚持“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实践中必须坚持的指南针。另一方面,要时刻明白忠诚是履职之魂,担当是成事之要,树立敢于担当作为的意识,主动承担起自身责任。在坚持政治原则的前提下,确立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良好作风,让敢于担当作为成为全党共识,实现坚持政治原则与敢于担当作为的统一。

(二)把遵守政治纪律与发扬党内民主内在统一起来

我们党是靠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而“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 〔8 〕13。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必须遵守政治纪律。个别党员干部片面狭隘地理解政治纪律与党内民主的关系,把遵守政治纪律与发扬党内民主对立起来,认为强调政治纪律就会导致忽视党员主体地位和个人权利情况的发生。实际上,遵守政治纪律与保障党员的权利、发扬党内民主是内在统一的。作为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标尺的《党章》中明确规定:“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9 〕20也只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党员权利得到保障,黨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积极性才能更高。因此,要把遵守政治纪律与发扬党内民主内在统一起来。一方面,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牢牢守住纪律底线,在遵守政治纪律上不能有丝毫含糊。要尊崇党章,坚持民主集中制,做到“四个服从”,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规矩人”。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员干部选举罢免制度、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基层党组织民主制度等制度,保障党内民主的充分发挥。

(三)把执行政治路线与勇于发展创新内在统一起来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立场、观点、思想、策略的集中表达,是统一全党思想、坚定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新时代我们要坚持的政治路线。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和展开。实践中要防止个别党员过分盲目地求新图变,为了达到标新立异而偏离或抛弃党的政治路线,走上邪路、歪路。实际中,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与发展创新并不是彼此牵制而是内在统一的。作为党的生命线的政治路线是党在不同时期依据时代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党的目标任务作出的具体规划,其制定本身就是党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创新的结果。实践证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引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根本遵循。因此,一切创新都必须立足于党的这一政治路线来进行,不能偏离政治路线。党员干部都要将这一政治路线作为发展创新的根本导向,在坚持执行政治路线的前提下勇于发展创新,这样才能确保党的各项事业紧跟时代发展,永葆生机与活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稳致远。

(四)把站稳政治立场与推进思想解放内在统一起来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这是关乎人心向背,关乎执政根基的问题。现实中存在个别党员干部利己主义作祟,将个人私欲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为了保持个人的既得利益和既有成绩,不顾人民需求,一味保守,消极懈怠,长此以往,形成了僵化禁锢思维。同时也存在个别党员干部奉行腐朽的官本位和官僚主义思维,受特权思想毒害,对领导惟命是从,企图通过人身依附或小团体、小圈子来获取不当利益,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利益,背离了人民立场,不利于思想解放。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思想解放的主体,解放思想需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需要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推动,实践中要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在人民立场中推进思想解放,坚持站稳政治立场与推进思想解放的统一。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始终铭记权力来源于人民,时刻将人民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强化公仆意识,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端正为官做人思想,摒弃官本位和官僚主义思维,树立共产党人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另一方面,要深知“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10 〕23,在站稳人民立场、走群众路线中冲破思想观念禁锢和利益固化藩篱,廓清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思想解放,永葆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激扬“功成必定有我”的进取精神,创造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新成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中央纪委监察部.咬定青山不放松,要留清气满乾坤——五年来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工作综述〔EB/OL〕.http://www.ccdi.gov.cn/special/bxgdbbwzn/topnews_bxgdwzn/201712/t20171205_113150.html.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4〕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 以严和实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N〕.人民日报,2015-09-13(01).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陈 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