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市2019年5月23日~24日高温过程分析

2019-12-16李璇于芳健余克勤王宏超于跃刘丹丹

吉林农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高温

李璇 于芳健 余克勤 王宏超 于跃 刘丹丹

摘要:利用2019年5月23日~24日地面实况观测资料、地面及高空天气图及物理量场分析了此次高温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图上强暖脊控制,并配合内蒙古中部地区东移的暖中心是造成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高层到低层强烈的下沉气流引起的绝热增温及晴空辐射和地形作用,也是高温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朝阳地区;高温;下沉气流;垂直速度

中图分类号: P45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22.080

高温是我国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尤其对于降水较少的北方地区,更是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朝阳市位于辽宁西部地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偏少,日照充足,高温天气出现日数较多。因此,分析高温天气过程的成因及变化特征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高温天气的预报有着较好的指示作用。

1 高温天气实况

2019年5月23日~24日朝阳地区出现连续高温天气,其中,5月24日朝阳市7个国家站最高气温均超过35℃(见表1),25个乡(镇)最高气温超过40℃,朝阳县东大屯最高气温达到41.8℃。多地最高气温超过历史同期极值。

2 影响系统分析

2.1高空形势

5月23日200hPa图上整个东北地区位于高压脊前强的西北气流控制。风速可达30m/s以上,为高空急流区。从23日~24日500hPa高空图上可知,整个欧亚大陆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贝加尔湖以西为浅槽控制,贝湖附近及河套地区受冷槽控制,槽纬向度较大,从25°N~35°N,东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处于槽前脊后,西南暖湿气流中。朝阳地区受高压脊控,且有温度脊相配合。700hPa高空图上可知,河套地区至西南地区为深槽控制,槽前暖湿西南气流从西南至江南地区可输送到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受高脊控制,位于暖湿的西南气流区。

从23日~24日850hPa图上可见,朝阳地区受高压脊控制,并处于高压脊线的中心位置。且内蒙中部地区为强盛的暖中心控制,中心最高温度可达32℃。受西南气流的影响,暖中心逐渐东移,强温度影响中心逐渐扩大,在24日移动到东北地区西部,位于朝阳地区附近,24日朝阳温度达到最高,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

2.2地面形势

由23日~24日地面图分析可知,23日~24日朝阳地区受地面热低压的控制,并且低压带比较稳定少动,暖湿的西南气流一直向北输送,朝阳地区的等压线比较稀疏,风力也较小。可见从卫星云图上也可知,23日~24日朝阳地区天空状况较好,尤其是升温时段无云的影响,辐射增温比较明显。且前期温度也较高,为24日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提供较好的基础温度。

3 物理量诊断分析

3.1垂直速度场

選取5月24日14时沿41°N和120°E分别做垂直速度的垂直剖面图(图略),整个暖区由下沉气流控制,且下沉气流比较强盛,自中高层至近地层都为下沉气流,层结较稳定,下沉气流发展深厚。下沉气流最大值位于300hPa左右,强度可达5.9×10-2hPa·s-1。

表明整层深厚、持续的下沉气流伴随绝热增温和晴空区的辐射增温,对高温天气的发展与维持比较有利[1-4]。

3.2涡度场

选取最高温度出现的24日涡度场,沿41°N和120°E分别做涡度场的垂直剖面图(图略),低层和中高层存在涡度的负值区,涡度负值的大值区出现在近地层,最大值可达-20×10-5s-1。由上可以说明涡度负值区是由高层扩散到底层,有强烈的下沉运动,利于高层的暖脊和地面的暖高压发展。

3.3温度平流

分析23日及24日700hPa和850hPa温度平流可知,23日内蒙古地区中部存在暖中心,且温度平流不断加强扩散,暖中心逐渐东移,至24日午后暖中心位于东北地区西部,朝阳地区受暖平流影响,导致了高温天气的发生。

4 地形的影响

朝阳地区西高东低,西部地势较高。当高空偏西气流强盛时,气流下山,在山的背风坡出现焚风效应,导致背风坡温度升高,对这次高温天气也起到增幅作用。

5 结语

23日~24日东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处于槽前脊后,在西南暖湿气流中,高空槽径向度大,暖湿气流从南向北输送。朝阳地区受高压脊控制,且有温度脊相配合。

由垂直速度剖面图和涡度剖面图可知,从高层至近地层都为下沉气流,层结稳定,天空状况较好,利于绝热增温和晴空辐射。

受温度平流加强和扩散的影响,朝阳地区受暖平流控制,导致了此次高温天气。地形对高温天气也起到增幅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佳,宋自福.一次高温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2,(s1).

[2]谢庄,崔继良,刘海涛,等.华北和北京的酷暑天气Ⅰ.历史概况及个例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9,4(04).

[3]孙建华,陈红,赵思雄,等.华北和北京的酷暑天气Ⅱ.模拟实验和机理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9,4(04).

[4]史印山,谷永利,林艳.京津冀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分析[J].气象,2009,35(06):63-69.

作者简介:李璇,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天气预报。

猜你喜欢

高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全球高温
高温天如何让身体喝饱水?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宇宙高温榜
持续高温农作物也需“避暑”
高温来袭,警惕寒湿作祟
一种高温DC/DC降压变换器的设计
高温超导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