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水资源特征及承载力的研究

2019-12-16李雯

吉林农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河南省

摘要:水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近年来,由于水资源污染严重,加之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导致我国多个地区出现了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的现象。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对河南省的水资源特征以及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概述,希望能够为我国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河南省;水资源特征;水资源承载力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河南省水资源 -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与优化利用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HNKJZK-2019-41B)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22.023

1河南省水资源特征

河南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年降雨量较少,近几年的年降雨量在790.1mm左右。河南省每年有超过半数的降水量都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差异较大,其中,年际降水量差异最高可达到4.6倍。此外,河南省的降水量为南方地区最多,并向北递减。河南省以南降水量最高可达到1400mm,而河南省以北降水量最低为590mm。河南省的地表水资源丰富,据近几年的数据调查约为320亿m3,其径流深可达190.1mm左右。在河南省境内共有四大流域,即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以及海河流域。这四大流域之间的径流深度也有较大的差别。比如,长江流域的径流深度大约为209.9mm,最深值可达510.8mm左右,而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最低深度为129mm左右。由此可见,河南省的地表径流量呈现出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现象,且山区地表径流量相较于平原地区而言较大。

若是从地下水资源的特征来分析,河南省地下水资源的季节变化以及年际变化较小。目前,河南省着力于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因而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年开采量仅为108.5亿m3。此外经过河南省境内的河流较多,其中包括丹江、沁丹河以及黄河等,年过境水量高达460亿m3。

2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

2.1影响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主成分分析

水资源承载力即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所需的生态系统保护以及供需平衡,因而蓄水、水资源使用情况以及供水等多个因素都会影响到区域水资源的承载力。从整个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系统来分析,水资源开发系统以及经济、人口,还有环境这四个因素都会对水资源的承载力造成影响,而水资源开发系统又包括工程系统来水、需水以及供水。

2.2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主成分需求计算

计算区域水资源承载力需要参考多个变量,一般情况下将这些变量看作是评价指标。而在选择评测指标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易选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充分性原则以及可靠性原则。本文选择了以下几个评价指标,即人均供水量X1、需水模數X2、供水模数X3、产水系数X4、水资源利用率X5、灌溉率X6,具体如表1所示。

2.3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的分类及评价

由表1可知: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潜力最小的几座城市分别为:安阳、鹤壁、郑州、焦作以及濮阳;而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几城市分别为:驻马店、信阳、洛阳、南阳以及三门峡。许昌、周口以及商丘等城市的水资源开发潜力相较于其他城市而言较为居中。不论是经济发展状况好或者是经济发展状况不好的城市,其在进行资源开发时都要以当地的水资源开发潜力为最终依据,在对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整时,也需充分参考其水资源发展状况,促进水资源配置与当地产业布局协调。比如,在水资源缺乏的河南北部地区,要避免高耗水产业的开发,可以着力于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而对于河南南部地区等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可以种植水稻等耗水量较大的农作物,以便于促进南北经济的协调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河南省在水资源分布方面,其南北差异以及季节性差异还是较大的。近年来,河南省着力于地下水的开发,并注重对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但其水资源利用率始终不高。所以,河南省应进一步改变省内经济发展模式,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省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举,皇甫伟.河南省水资源特点与节水灌溉的发展[J].节水灌溉,2000(05):36-38.

[2]雅凤.乌鲁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合理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212-213.

[3]许有鹏.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3,8(03):229-237.

[4]王建华,江东,顾定法,等.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与理论[J].甘肃科学报,1999,11(02):2-4.

作者简介:李雯,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水文学及水资源学。

猜你喜欢

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