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子好起来 幸福画出来

2019-12-16郭鹏

民生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滩区乡镇干部新村

《民生周刊》记者郭鹏

在山东,有60多万群众生活在黄河滩区,他们迫切希望通过搬迁实现脱贫。近几年,山东省全面启动的黄河滩区脱贫与迁建工程,让他们触摸到了希望。

在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采访期间,老百姓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

长兴集乡竹林新村的农民画家毛吉志说,他家过去几十年盖了七八次房,塌了又盖,盖了又塌。

残酷无情的洪水一次次把他们的家园冲毁,所以,在黄河滩区采访时,我发现這里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安居梦,他们对未来的迁建新村都充满着期待。

镇里的许多干部也都是在滩区长大的。他们说,即便迁建工作再难,也一定会兑现当初的承诺,让老百姓搬进新村,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黄河滩区迁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没有点愚公移山的劲头,还真的很难把这项工作做好。”一位乡镇干部信心满满。

2016年,毛吉志和乡亲们通过迁建,从受灾多年的老村搬到新村,他说在搬进新家的那一刻,兴奋和激动的泪水如同决了堤的洪水,哗哗啦啦地从眼里倾泻了出来。

他们终于可以不再为房子忧愁了。

对此,70岁的毛吉志将村庄的变化用一幅幅图画呈现出来,他说这是在记录历史。“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滩区生活的改善,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党和国家一直在关心着我们的疾苦。”

其实,黄河滩区的变化,仅仅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生事业大踏步发展的很小一个点而已。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才最终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而这幅长卷,还将继续不断更新……

猜你喜欢

滩区乡镇干部新村
清代黄河滩区治理与区域社会研究
中国画《林涧·新村》
乡镇干部如何摆脱“身份迷茫”?
托起滩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黄河下游滩区社会经济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