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经济视角下的扬州剪纸产业化发展理念的思考

2019-12-16尹星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发展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在精神经济逐渐成为新经济增长點的新时代,扬州剪纸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要破解发展中诸如产业化程度不高、创新乏力、开放程度不高等发展难题,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理念为精神引领,实施科学发展,才能使扬州剪纸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精神经济;扬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李向明1999年在出版的《精神经济》一书中指出:“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物质财富呈现基本饱和和相对过剩状态,精神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并吸引更多的资源向其集中,以精神产品生产为龙头的新兴产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时代——精神经济时代。”[1]在精神经济逐渐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新时代,扬州剪纸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目前仍存在着产业化程度不高、创新乏力、开放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如何抓住新时代精神经济发展新机遇,需要从理念转变入手,遵循市场规律,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好扬州剪纸产业的发展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本文根据扬州剪纸产业发展实际,择取其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四大发展理念,并以此为精神指引,厘清扬州剪纸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以期使扬州剪纸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良性发展。

一、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扬州剪纸产业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是国策”“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扬州剪纸要赢得未来,必须贯彻落实“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以创新引领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扬州剪纸,其传承的基本内涵是剪纸的技艺及其文化。活化的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就是着力打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市场生存空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剪纸文化遗产的传承除了需要政府的政策保护外,更要借助于市场机制,激发竞争的内生动力,促进剪纸文化的传播。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之一就是创新,促进精神经济下的剪纸业发展,创新同样是引领发展的不二法门。

(一)扬州剪纸要走融合创新之路

古代扬州剪纸体现了高度的实用性,比如剪鞋花、剪花样、剪花灯、剪纸品都是应日常生活所需而生,实用性第一,观赏性第二。而现在的剪纸,大多是为了观赏性,实用性功能已退居其次。剪纸要传承发展,光靠过去的老面孔已经很难赢得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扬州剪纸在传承发展中需既保留原有的技法和韵味,又能能够赢得不同消费群体的青睐,“融合创新”才是可取之道。

扬州剪纸在融合创新方面,选择与旅游产品的有效融合,是大有可为的。目前已有融合创新的成功尝试,但总体看新品较少,亟待形成规模。例如,在题材方面的融合创新,扬州剪纸过去的题材一般选择本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如瘦西湖、大明寺、个园等,或者扬州八怪,但年复一年,就会失去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近些年,扬州剪纸在题材上不断推陈出新,融合新元素创作新品,如扬州剪纸博物馆在扬州2500年城庆时推出了西门遗址剪纸、卢绍绪盐商住宅剪纸、崔致远纪念堂剪纸等富有地方文化的新剪纸产品,广受好评。但这类新品较少,亟待挖掘和创新开发。[2]扬州剪纸在题材上融合创新,也有学者提出了贴近时代、引入流行元素,比如融合最新的影视动漫人物、道具、场景、流行音乐、网络用语等题材元素创新设计旅游产品,这不失为一种值得探索尝试的新路子。在融合创新上,笔者认为不能一味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融合创新需要有个度,也就是不能丢弃扬州剪纸的本真,即技艺的特色和风格的特色,如果融合创新后的剪纸品最后失去本真而成了四不像的东西,那就背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初衷。所以,在题材的融合创新上,笔者赞同戴昕的观点:“应尽可能立足于本地文化,择取如孝道文化、爱情文化,以及极具扬州特色的饮食文化、沐浴文化、戏曲文化、盐商文化、园林文化、美女文化、宗教文化等以增强文化寓意。”[3]作为精神经济的剪纸产业,创新设计必须始终紧扣精神元素,提高作品文化含金量,才能使剪纸作品真正依靠独特的文化内涵以获取消费者青睐,从而创造市场价值。

(二)要重视剪纸材料和装裱方面的创新

扬州剪纸的材料一般使用纤维纸张。在材料使用上,笔者认为不必唯纸是从,搞一刀切。剪纸也可以用绢布等其他材料,古代剪胜就多用绢帛材料。现在旅游市场大多是纸品剪纸,由于纸张脆薄、不易携带,不太为游客所看好,所以面向旅游市场的剪纸品,可以选择不易破损的材料进行设计创作,或者对剪纸品进行适当的装裱包装,使其便于携带和收藏。

过去,剪纸品不太注重装裱,现在市场上能见到装裱的剪纸品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剪纸传承人的好作品大多经装裱售卖,这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剪纸品的外观品味。但目前装裱形式单一粗糙,有待进一步开拓创新。

(三)剪纸创新除了政策支持外,最关键是人才

扬州剪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工艺大师荟萃,人才优势明显。除了老一代剪纸大师张永康外,还有翁文、张慕莉、熊崇荣、李烈烽等一批剪纸人才。目前,扬州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传承到了第七代。第六代传人张秀芳是张永康的侄女,现年76岁,张慕莉是张永寿的女儿,现在也已经58岁了。第七代传人4位中有3位是80后,如今是30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尽管如此,作为扬州剪纸,如果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还需要一大批能够形成生产能力的剪纸专业人才。目前基本的生产能力捉襟见肘,亟待加强年轻传承人的培育和孵化。由于剪纸人才除了需要相当的技艺外,还有具有创意和设计能力,这就要对已有的从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开办学习班,举办研修班,邀请大师名师进行授课指导,同时加强民间艺术交流,提高其理论修养和技术创作技巧,才能使扬州剪纸后继有人,兴旺昌盛。

创新人才培育,除了必要的数量和质量保障外,还要建立人才合理使用的体制机制,包括:出台鼓励和吸引剪纸专业人员进行剪纸作品的研发的政策机制;建立剪纸产业创新基地;重视剪纸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专业人员的原创积极性;完善政策机制,积极推动扬州剪纸产业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激励导向偏于智慧、知识和情感的生产力,使之成为剪纸这一新兴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就业,带动关联产业的共同发展。

二、以“协调”发展理念促进扬州剪纸产业的有序竞争

“协调”发展主要是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党组织的协调组织作用,统筹兼顾,解决剪纸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政府可以在制定政策法规、保护产权、税收与工商管理政策给与保护性倾斜、设立保护基金;还可以发挥宣传功能,促进和引导消费。尤其是应牵头成立剪纸行业协会,利用独特的调控职能,加强对行业的协调组织和市场指导,促进剪纸产业市场的有序竞争和产业链的形成。

在行业协会方面,广州的做法值得借鉴。广州市通过成立剪纸协会来协调组织和规范剪纸业。广州于1998年8月成立广州剪纸协会,宗旨是建立和培养剪纸业技术团队,继承传播和发展剪纸艺术,提供研究交流平台,开发拓展剪纸艺术市场。剪纸协会初始加盟的單位有月荣剪纸艺术社和月荣剪纸艺术培训学校。目前艺术社有高级技工300多人,产品包括了精品剪纸、花鸟剪纸、吉祥剪纸、仕女剪纸、民俗剪纸、春节剪纸等十几大类,销往全国各地及欧美、港澳等地,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剪纸加工生产基地。

河北张家口蔚县的民间剪纸是通过县委县政府和剪纸行业协会两套机构来进行调控管理的。蔚县县委县政府将剪纸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文化产业加以重点发展。全县拥有25家剪纸企业,2001年也成立了剪纸行业协会,作为剪纸艺术的管理服务机构,协调和规范剪纸行业的市场行为,加强对剪纸产品的质量管理,有意识地保护剪纸艺术的精品,促进剪纸艺术与时代相结合,推动了剪纸业的快速发展,使剪纸产业一跃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撑。

除了政府统筹协调外,党组织在扶持和协调剪纸艺术产业化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吉林省公主岭八屋镇党支部成立剪纸艺术传承培训班,建立满族剪纸培训基地,特邀八屋镇剪纸艺术名人孙丽荣担任校长,剪纸艺术协会会员赵光旭担任培训教师,培训班免费培训当地的村民,村民经过培训掌握了一般的剪纸技艺,一方面形成了生产能力,传承了剪纸艺术,另一方面农民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上述案例说明,政府和党组织协力推动剪纸艺术产业化,不仅可以解决组织协调问题,还能在精神经济的发展中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扬州剪纸业学习借鉴。

扬州剪纸目前虽有扬州工艺美术协会作依托,但这只是文联系统下的一个艺人协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性质的行业协会,无法承担起组织、咨询、指导剪纸产业发展的职能。扬州剪纸作为一个国家级非遗品牌,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加之扬州剪纸艺人多、品种多,应该单独成立剪纸产业协会组织,把相关艺人和公司组织起来形成联盟,强化产业化运行和管理,促进剪纸产品的品牌建设,才能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

三、用“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扬州剪纸产业健康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是总书记多次反复强调的发展理念。2018年4月10日,总书记在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时说:“面向未来,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4]绿色发展关系列剪纸产业在内的每个产业、每个个体、每个政府部门和每个家庭。推动低碳经济,绿色发展,人人有责。

过去,我们总以为剪纸业属于无烟工业,属于绿色产业,成本低,投资少,价值高。剪纸产业基本不需要大型加工设备,不要大资金投入,只要一柄剪、几把刀、几叠纸,加点颜料即可,主要依靠艺术含金量,文化含金量,创意含金量,创造高附加值。与其他许多产业比,剪纸业几乎是无能耗、无污染,的确属于绿色产业。但这并不等于说剪纸业的发展不需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

但剪纸产业同样需要走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绿色发展主要包括节能减排及污染治理。对剪纸业而言,主要是突出绿色理念和内涵,身体力行,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剪纸业用剪纸品作为载体,应肩负起绿色环保宣传责任。剪纸品作为大众产品,重要的文化信息的载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载体,举办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展示活动,把绿色环保元素植入剪纸品,宣传绿色环保理念,这样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公共宣传作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扬州剪纸,还可以利用剪纸艺术大师的社会声望,把青山绿水作为创作对象,展示家乡的环境美绿色美,这样也可以促进宣传效果的极大提升。

扬州剪纸业要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在其生产环节中贯彻节能减排理念。剪纸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纸张,科学设计、节省用纸,充分利用边角料,就能减少纸张的使用。剪纸材料的选择不能盲目创新,比如因为纸张容易破损,就都选用塑料纸品替代,这不利于环保。扬州剪纸业应当根据客观需要进行科学设计,按照剪纸的用途合理选用纸张。如果是年节用于张贴、营造节日氛围的剪纸品,可以选用一般的普通纸,不需要考虑其耐用性。如果剪纸品作为收藏用,就需要选好一点的纸张。如果作为头饰等装饰性剪纸,则可选择布帛,还可以把一些废旧纸品用来做剪纸材料进行创作。总之,扬州剪纸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忘了社会效益,必须把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始终。

四、用“开放”发展理念促进扬州剪纸走出去

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4]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走上了快车道,开放发展理念使我们赢得了40年的高速增长,也为我们未来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扬州剪纸业的发展,在当前中国正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进程中,拓展“门外”发展空间,实施“走出去”战略,把扬州剪纸输出国门、走向世界,乃当务之急。

扬州剪纸走出国门举办展览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剪纸大师熊崇荣2012年携600幅作品赴南非展出,2014年携700幅剪纸作品法国巴黎展出,作品包括《佛教百像图》《神话故事》《三国人物》《敦煌舞伎》《清明上河图》《脸谱》《盆景》《百龙图》《百马图》等。2013年,扬州张派剪纸第六代传人、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慕莉作为扬州剪纸代表参加在美国举办的“感知江苏”活动。2015年,张震梅赴意大利参加“感知江苏”的文化交流活动,共带去8套剪纸作品,并在现场展示扬州剪纸技艺。通过成功展示,让扬州剪纸走出了扬州,走向了世界,让世界各地更多了解和喜歡扬州剪纸。目前,扬州剪纸已有1000多个品种,虽然销售至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然而销售方式主要依靠展销,作为外贸旅游工艺品销售,而且多限于几位著名剪纸大师作品,尚未形成规模效益。

以网络营销为核心,实施开放式营销是扬州剪纸走出去的重要途径。2014年,扬州虹桥坊开设了扬州剪纸成果展示馆,游客可以体验扬州剪纸大师的现场表演,可以互动交流,可以学习欣赏扬州剪纸历史,也可以买到剪纸产品,这是很富时代感的营销创意。但我们在淘宝等国内知名营销网站上所能搜索到的扬州剪纸售卖品却很少,淘宝网上还没有扬州剪纸专卖店,尚未真正形成畅通的成熟的网络销售渠道,同时这也说明剪纸的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所以,扬州剪纸要扩大市场,需要拓展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网络营销平台,打造开放式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借助于现有发达的物流,这样就可以把扬州剪纸销往全国各地、全球各地,形成多元化立体式的产业链发展格局。

总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是扬州剪纸在精神经济下实施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精神指引。扬州剪纸作为特定的精神产品,必须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发展理念。同时,要把落脚点放在产品的品牌建设上,全力实施“扬州剪纸”品牌提升战略。在精神经济时代,产品的无形资产比产品本身更有市场意义。用科学发展理念打造扬州剪纸产业,塑造良好的扬州剪纸品牌,凝练品牌的文化内涵,强化品牌宣传,用品牌来带动和促进剪纸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样才能使扬州剪纸在高度开放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向民.精神经济[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何娟.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剪纸与旅游产品融合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

[3]戴昕.扬州剪纸旅游纪念品市场创新发展探讨[J].江苏商论,2012(1).

[4]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1-04.

作者简介:尹星,南京艺术学院2012级美术学硕士,现为江苏开放大学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非遗文化美术类传承与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开放大学“十三五”校级科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6SSW-Y-010)。

猜你喜欢

发展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发展的三重视阈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我国发展理念的演变与创新
习近平经济思想: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
奋力开创商务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