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润烧伤膏保留灌肠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结肠炎1 例报告

2019-12-16肖文洁,鲍新坤,林爱珍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出血性湿润结肠炎

放射性结肠炎为腹腔、 盆腔和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因放射治疗引起的结肠黏膜炎性损伤[1], 主要表现为腹痛、 腹泻、 里急后重、 便血等[2], 其中出现便血等出血症状的称为出血性放射性结肠炎[3]。出血性放射性结肠炎病情较重, 治疗难度较大, 目前临床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此, 笔者鉴于中医药在放射性结肠炎的治疗中效果较好, 遂于本研究中将湿润烧伤膏保留灌肠与自拟涩肠止血汤联合应用于1 例宫颈癌放疗后并发出血性放射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性, 66 岁, 以“便血1 个月, 加重5 d” 为主诉于2018 年11 月收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1 个月出现便血, 色鲜红, 无肛门疼痛及肿物脱出, 偶有腹痛不适, 未行特殊处理; 5 d 前便血症状加重, 步行及肛门排气时均有出血, 量较多, 伴头晕, 为求进一步治疗, 遂来本院就诊。 患者既往有肝硬化病史20 余年, 肾萎缩病史多年, 脾切除术史18 年, 子宫肌瘤切除术史11 年, 乳腺癌根治术史7 年(术后放化疗6 次), 宫颈癌病史1 年(局部放疗28 次, 以下腹部照射为主, 其中5 次为后装治疗, 具体放疗强度不详)。 入院检查: 肛周截石位3、 7、 11 点处赘皮脱出, 直肠指诊未触及明显异常肿物, 退出指套有鲜红色血迹; 肛门镜检可见直肠腔内残存鲜红色血迹, 截石位3、 7、 11点处齿状线上黏膜稍隆起, 无明显充血, 未见明显出血点(图1); 血常规、 肝肾功能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肠镜检查示放射性结肠炎(图2); 舌红,苔薄黄, 脉弦细。 临床诊断: 出血性放射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肠澼病, 即气虚不摄证)。

患者入院并完善相关检查后, 在静脉滴注头孢替唑钠抗感染、 泮托拉唑钠保护胃黏膜、 复方谷氨酰胺注射液营养肠道等基础治疗的同时, 肛肠局部予以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00004) 30 g 保留灌肠(嘱患者排空粪便, 将装有30 g 湿润烧伤膏的注射器与引流管相连, 并将引流管另外一端涂抹适量石蜡油后插入肛门内10 ~15 cm, 缓慢注入湿润烧伤膏), 每天1次; 并根据中医辨证给予患者涩肠止血汤(黄芪15 g、 当归15 g、 藕节炭10 g、 地榆炭10 g、 槐花炭10 g、 侧柏叶10 g、 金银花15 g、 大黄(酒)10 g、 桃仁15 g、 丹皮10 g、 赤芍10 g、 生地黄10 g、 黄连6 g、 炙甘草6 g 水煎后平分为2 份, 早晚各服1 份) 口服。 治疗期间嘱患者清淡饮食。

治疗第3 天, 患者便血症状明显好转, 排便时未见明显出血, 无腹痛、 腹胀等不适; 治疗第6天, 患者排便时偶有血丝, 遂在涩肠止血汤中加入红藤15 g、 三七粉10 g、 白芨10 g; 治疗第10 天,患者便血症状完全消失, 大便色黄、 质软成形, 病愈出院; 出院后随访1 个月, 大便每天1 次, 未见便血, 无腹痛、 腹胀等不适, 肛门镜复查未见肠腔充血(图3)。

图1 入院时肛门镜检查显示, 直肠腔内残存鲜红色血迹, 截石位3、 7、 11 点处齿状线上黏膜稍隆起, 无明显充血, 未见明显出血点; 图2 入院时肠镜检查显示为放射性结肠炎; 图3 出院后1 个月肛门镜复查, 未见肠腔充血Fig.1 The anoscopy on admission showed bright red blood remained in rectal cavity, slight elevation of the dentate line mucosa at the lithotomy position 3, 7 and 11 without marked congestion and bleeding spots; Fig.2 The enteroscopy on admission revealed radiation colitis; Fig.3 The anoscopy one month after discharge showed no congestion in the enteric cavity

2 讨论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 出血性放射性结肠炎是盆腔、 腹腔及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以黏液样血便、 大便带血为主要表现, 严重者甚至出现鲜血便,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4]。 研究发现, 出血性放射性结肠炎的发生与肠黏膜屏障受损有关, 其本质是由外在的放射线诱发、 细胞因子介导的肠道炎症。 因此, 修复肠黏膜屏障、 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抑制肠道炎症对防治出血性放射性结肠炎具有重要意义[5]。

相关研究显示, 湿润烧伤膏保留灌肠可使药膏完全覆盖于创面, 使创面处于接近生理状态的湿性密闭环境内, 并使湿润烧伤膏中的有效成分充分作用于受损肠黏膜, 从而促进肠黏膜的修复[6]; 湿润烧伤膏中的黄芩、 黄连、 黄柏等中药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同时, 其含有的亚油酸等成分能够为细胞的增殖分化提供充足的营养, 加速受损肠黏膜的修复[7]。 此外, 中医学认为肿瘤患者本就正气不足, 对于已虚之体再进行放射治疗, 必将进一步加重本虚, 以致气不固血而出现便血等症状[8]。 本例患者的中医辨证即属气虚不摄之下血, 治当以补气止血为主。 笔者自拟的涩肠止血汤由槐花散、 小蓟饮子加减化裁而成, 治以补气调血、 收涩止血, 方中黄芪可补气升阳, 增强机体固摄能力; 槐花炭、地榆炭、 藕节炭、 侧柏叶可收敛止血; 黄连、 金银花可清利湿热; 当归可养血和血, 引血归经; 甘草可和中调药, 诸药合用共奏涩肠止血之功。 且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 地榆中的有效成分3, 3', 4-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可通过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 水平、 升高白细胞介素-10 (IL-10) 水平、 下调肠组织中核因子-kB (NF-kB) 蛋白活性而起到显著的止血和抗炎作用[9-11]; 槐花的主要成分槐树皂苷Ⅰ、 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以及芦丁、 鞣质均能显著缩短正常大鼠的出血时间, 而槐花炭比槐花的止血作用更强[12]。 本例出血性放射性结肠炎患者在湿润烧伤膏保留灌肠的同时口服涩肠止血汤, 治疗10 d 后, 便血症状完全消失, 大便色黄、 质软成形, 痊愈出院。 可见, 此疗法能够有效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结肠炎, 促进炎性创面的愈合。

综上所述, 出血性放射性结肠炎患者在湿润烧伤膏保留灌肠修复受损肠黏膜的基础上, 辅以涩肠止血汤通调全身, 可有效促进炎性创面的愈合, 疗效显著, 值得进行深入临床验证。

猜你喜欢

出血性湿润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The Desert Problem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空腹生吃鱼腥草治结肠炎
海边的沙漠
他的眼圈湿润之后……
安宫牛黄丸合手术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38例——附单用手术治疗35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