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环境对受众人格的塑造

2019-12-16栾轶玫

视听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谣言人格媒介

新技术引发了媒介生态的巨变,身处全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其受传状态、受传渠道、受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自媒体环境对受众人格的塑造与以往有很多不同。

媒介环境指由媒介营造的一种社会情境,这种社会情境是传者、受者及广告商等多方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受众人格是指受众在传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是受众自身与媒介环境互动而生的结果。受众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独特性四大特征。随着大众传播日益发达,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媒介环境,人们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感知世界,大众传媒用各种手段搭建起一种仿真环境,人们在这个仿真环境中生活。媒介在塑造受众人格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受众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反哺媒介环境,随着受众水平不断提高,必然要对媒介环境提出新的要求,媒介环境像一把双刃剑,它对受众人格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媒介环境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受众人格的健康与否。

媒介环境对受众人格的影响分为消极与积极两方面。以传统电视时代的媒介环境对受众人格的影响为例,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电视暴力与电视色情方面。由于模仿或观察性学习的作用,电视成为导致暴力行为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犯罪率居高不下,且电视常常播出一些暴力节目如武打片、枪战片、警匪片,许多传播学者把电视暴力与社会暴力活动联系起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哪一种行为,都会受到电视的鼓励而得到促进。电视不仅会导致暴力行为,同样也会增强人们“有利于他人或整个社会而为社会所需的”的亲社会行为。比如研究发现,看过把钱捐献给慈善机构的儿童节目的儿童所捐的钱超过没看电视的儿童;看过黑人角色的《芝麻街》儿童节目的儿童,过后比较倾向和黑人儿童玩耍,这些都是媒介环境对于受众人格的积极影响。

自媒体,即“由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她们本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谢因波曼、克里斯威利斯《We Media (自媒体)研究报告》,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具体而言即“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如邮件、手机、博客等,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特定个体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称为自媒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社会大事件与网络媒体影响力研究》,2009年7月)。本文所探讨的自媒体环境主要指微博、微信、百度贴吧、论坛等网络社区对受众人格的影响,这种影响也表现为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主要是自媒体给受众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发声渠道,更为充分的发声机会,更为激烈的观点碰撞。但与此同时,自媒体环境由于传播难度不断降低,加之,传受一体化,受者逐渐打破了与传者之间的界限,当他们接收到信息之后可以随手转发分享,成为新的信息的扩散者,这使得“制造谣言”与“传播谣言”都变得比以往更为容易,谣言极易在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里滋生。有研究学者将喜欢传播谣言的人分为报复攻击型、唯恐天下不乱型、唯利是图型、逞能型、恶作剧型以及无意识的谣言制造者,这些人多因为“好玩”或期许建构自己的“信息来源广”等形象,采用移花接木、颠倒黑白、虚张声势等手段制作并传播谣言。与此同时,普通民众因为“宁可相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定势,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因而盲从和跟风,加速了谣言的传播。谣言生成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风险、消减了社会信任、扰乱了民众心理,这些都会对受众人格产生影响。

此外,碎片化、场景化、速食化的媒介内容消费模式也会对受众人格塑造的各个阶段产生影响。与传统传播环境不同,自媒体环境降低了“发声”与“参与”的门槛,一些关乎人情冷暖、民众素养等贴近生活的新闻事件,极大地释放了受众“发声”与“传播”热情,他们通过站在道德高点积极评论、通过煽情来表达情绪,以此建立与维护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这造成了近些年反转新闻事件的频发,这是后真相时代,人们更关注情绪而不是事实本身的媒介环境对受众人格的一种新塑造,潜在的危害毋庸置疑:受众被情绪裹挟而远离理性判断。

传播,说到底是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的过程。受众规模、受众构成、受众信任、受传习惯、受众人格等因素共同构成了传播的基础。如同高雅文化需要高雅群体一样,受众水平(知识水平、道德水准等)、受众人格等同样促进或制约着传播事业的发展,因此,塑造积极受众人格的良性媒介环境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谣言人格媒介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