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台民生新闻节目的转型路径

2019-12-16

视听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扬州民生栏目

卞 玮

扬州电视台城市频道于2005年开播的民生新闻栏目《今日生活》,以幽默的扬州评话主持、故事化的结构呈现、向上向善的精神引领,服务扬州人的生活,好看管用,在扬州本地传媒的影响力多年稳居第一。

一、服务内容贴近民生

《今日生活》栏目娴熟使用扬州评话故事化说讲来展现本土亲和力,坚守内容为王,以更真的需要、更诚的态度、更实的对接,和扬州人365天的生活同行。

一些传统的民生新闻,流于生活猎奇,故事化叙述往往沉迷于故事本身,而《今日生活》的每个新闻故事,力求做到“四个一”,即一张脸、一件事、一种情、一个理,鲜活生动地呈现小民生事件却从不忘记顺出一个道理。以扬州方言命名的子栏目“说长道短”严守“生活1+1”的报道思维,说事件、加链接、增服务,让节目做到既好看、又管用。传统的民生新闻只是播报、转发、推送,而《今日生活》在生产、派发新闻的基础上,延伸做介入,引导更多市民介入、参与、行动。例如,子栏目“做拦停”,劝和矛盾双方或多方力求生活和谐。“做拦停”通过热线和网络留言,召集社区主任、律师、志愿者和本地知名人士,接受老百姓委托,前往现场,帮助老百姓解决情感纠葛和家庭纷争。

“一切策划源于生活的需要,一切策划终于生活的服务”,情感服务、家庭服务、文化服务、公益服务,加上“路路通”板块的衣食住行服务,全覆盖落地,全生活对接,节目兑现了主持人每天的结束语:今日生活、服务生活、快乐生活。

二、服务传播聚人气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今日生活》栏目抓住先机,及时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扬帆APP(扬州广播电视台的视频资讯手机应用)等平台搭建阵地,活学活用新媒体的特点发布资讯,将整档节目切分为便于碎片化传播的单条小视频、图文推送,并在扬帆APP的手机频道根据需要发起视频直播。在第一时间,用最直接方式,将生活热点推送给手机用户,在手机小屏里互动、分享,再加工成为电视屏的节目,线上线下大小屏分工协作,形成“365天24小时生活环形互动场”。例如,2018年春节前为期一个月的温暖大行动。《今日生活》每天播出一个急需帮助的家庭故事,第二天把全城观众的爱心捐助送到故事主人的家门口。《今日生活》把该故事主人公的详细信息和援助项目同步推送到网络平台,征募网民支持。栏目还定制了鎏金碗,设计了公益广告语“吃的一碗饭、合的一副脸”,并请扬州文化名人书写成条幅,网上公益拍卖送温暖。这样有通道、有内容、有需要、有互动的活动,将观众转化为用户,既弥补了丢失的人气,又增补了服务的内容。

三、服务体系互补整合

城市台的发展不能仅仅依托某个栏目,而要设置立体式节目群,形成综合服务型平台。

扬州电视台城市频道就是依托《今日生活》这一方言民生新闻栏目的高强影响力衍生出的平台。继《今日生活》之后,频道设置了《相亲相爱》(相亲)、《甲方乙方》(调解)、《扬州好佬》(小品)、《蔷薇花开》(励志)等节目,对扬州生活中的同一个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或是新闻服务进行更深度、宽度的探讨和表达。例如一小伙在某个突发事件中见义勇为的行为,被《今日生活》作为老百姓的身边事报道,而《蔷薇花开》也对其生活背景和更多细节进行访谈,受到很多女粉丝的追捧后,《相亲相爱》又将其作为男嘉宾为其征婚。

城市台不但要打通内部栏目,也要整合兄弟台的资源,拓宽民生服务的覆盖区域。如2010年开始《今日生活》栏目携手全国九座历史文化名城共同举行“盛世钟鸣,祈福五洲”跨年祈福活动,如《相亲相爱》栏目在“宁镇扬”城市圈跨地举办相亲会。

城市台民生新闻节目的服务不仅仅是线上的资讯传播,还可以进入线下的实体运营。栏目经过实地调研,制作了翔实动人的生活故事,客观真诚推介,把城市居民想买却难买到的绿色农产品从地头运到社区,既帮助农户摆脱困境,也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在融合传播语境下,栏目组又与扬州台旗下资质良好的公司开办电商平台,以优惠的价格上架农产品。在电视播放相关节目时挂上二维码,并制作精美的微信推送,将它们直接链接到产品购买页,以门店自提和快递的方式销售给老百姓。

把节目做成平台,观众在哪里服务就到哪里,服务体系越完善,用户越依赖。

四、服务落地具有公信力

(一)用更真的事实传播稳住民心

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公信力能带来顽强的生命力。扬州某乡镇一位媳妇跳河自杀,该消息立马在网上传开了。两个小时后,网上传出该媳妇是生病加班后被婆婆屈辱才去跳河。当地百姓义愤填膺,数百人围攻该媳妇的婆婆。面对群情,栏目立即派出几路记者,找到该媳妇的婆婆、丈夫、当地村领导等,一一核实,句句对证,结果并非是因婆婆的虐待才引发媳妇跳河。栏目迅速在两微一博声明真相,在当晚的电视节目中详细报道调查真相,并请警方和律师从法制角度解读分析传播谣言的法律后果。通过这样客观、公正、及时的报道和传播,终于将因为自媒体讹传引发的恶性社会事件遏制住。

(二)用更新的文化创意引领民意

服务是抽象而非实体概念,一个媒体在提供服务时,可以借助具体的服务符号来加深受众印象。

每到新旧年交替时,栏目就会开展跨年祈福“福罐”公益行动,定制“每天投入一块钱,每天积累一份爱,帮助他人,幸福大家”的生肖福罐,供全城市民认领,每天献爱心,在年底跨年撞钟时回收到由栏目和文峰寺共同成立的慈善基金会。“福罐”汇聚的基金,用来帮助弱势群体和公共文化项目,每笔使用情况由栏目报道公示,来得明白、用得清楚。经过8年良好的口碑积累和实打实的公益服务,现在福罐发放量,每年都达到了上万只,先后帮助了上千个困难家庭和三十个公益文化项目,“日行一善”的好习惯也推动了扬州城“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得民心、领民意,《今日生活》的服务自然会成为一面金字招牌。

在媒体融合大潮中,不固守过去的成绩和生存方式,不断创新,强化服务内容更民生,强化服务传播更融合,强化服务体系更互补,强化服务落地更公信,城市台民生新闻节目就可以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被依赖、更强品牌。

猜你喜欢

扬州民生栏目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扬州的夏日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栏目主持人语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扬州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