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老战士致敬

2019-12-16

中国火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关工委关心

朱彦夫: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7月生,山东沂源人,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1947年参军,经历战斗上百次,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10次负伤,3次荣立战功。退伍后用自己的抚恤金,建图书室、办夜校,帮助农民提高文化素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带领群众治山治水、脱贫致富,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山清水秀的富裕村。他身残志坚,用残肢抱笔,历时7年创作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朱彦夫我不信命 我信党

张新强

“回看走过的一生,我不信命,我信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参加抗美援朝的一级因战残疾军人、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常常这样教育青年一代。

用信念让村民走向富裕

老战士朱彦夫参加过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上百次战役,在抗美援朝战场参加争夺250 高地战斗中失去四肢和左眼。为了减轻国家负担,他不让别人照顾,毅然要求回到自己的家乡张家泉村。得知村里许多户揭不开锅,吃不上饭,穷得叮当响,他很难过。

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朱彦夫回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办夜校。他当起了老师,站在油灯下,用臂碴夹着粉笔一笔一画把字写在黑板上,然后再一遍一遍领着大伙念,字念熟悉以后,他再讲解字的意思。农民学员越来越多,他因体力消耗过大,越来越吃不消。每次回去他的腿碴、臂碴都疼痛难忍,伤口红肿的厉害,还流着血,差一点儿就坚持不下去了。他想:这点事都做不了,今后还能干啥?他咬紧牙关挺下去了。两年多的夜校老师,730 个夜晚,朱彦夫用血汗浇灌出了硕果,村子里100 多名学员学会了写信、看书、算账,有十几个人先后当了会计。“起初我真不敢想象,我这个文盲,高残疾的人还能教出那么多学生来。”

为了让学生们有书读,他拿自己的残疾补贴金到省城里购置了200 多册书,又从朋友那里借了一部分。找木匠打了个书架摆上书,开办了图书馆。办夜校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山区里绝对是件新鲜事,这使得他在附近的村庄里小有名气,自己的学生也觉着老师很有本事。

1957年,全村8 名共产党员,一致选举朱彦夫当了村党支部书记。他没有退缩,而是拄着双拐爬山头、到田间、访贫问苦到家院;他用残臂、用假肢支撑着,开山劈岭,治山改水,打机井;他躺在地里,跪在沟里,育苗、拔草、浇水;他带领村民,历经艰难,把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绿山果园;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产;修道路、搞副业,全村用上了电……经过25 个春秋,朱彦夫终于把一个穷山村,变成了全乡的先进村,使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用生命赓续革命传统

朱彦夫没有进过学堂,14 岁参军,负伤致残后行动不便,一次偶然事件把他逼上了讲台。那是1952年的清明节,附近的学校到荣军院请一名同志去给学生作报告。学校与院领导选中了伤残最重的他。没等他反应过来,他就被抬进会场,抱上了讲台。吵吵嚷嚷的会场一下子安静了。望着台上没有左眼,没有四肢的“肉轱辘”,同学们都呆住了,有的害怕,有的吃惊。朱彦夫焦急地思索,第一次报告也不知道讲些什么。他显得慌张,语无伦次:“各位老师、同学们,我是个大老粗,不会讲话。我给大家讲讲我在朝鲜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的经过吧。”他把烙印在头脑里的惨烈的战场实景讲述了一遍,没有拔高,没有渲染。很多学生都感动地哭了, 他的报告在学生、老师中产生了很强的震撼力。一传十、十传百,从此,来邀请他作报告的络绎不绝。

几十年间,朱彦夫拖着残腿,每请必到,奔走大江南北,无偿作了1000 余场报告。为了作报告时不上厕所,他不敢喝水,每次都讲得口干舌燥,激动得头昏眼花。讲到沉痛处,他和听众一起落泪;激昂处,恨不得一起呼喊。为了战友的嘱托,为了让人们珍惜他和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成果,他觉得值。在听众眼里,朱彦夫是信念、意志的标尺,是力量的象征。

用极限人生传承革命精神

一次,朱彦夫应邀去一所中学作报告,一个孩子会后问他:“朱爷爷,有的同学在议论,当年你们打仗那么拼命,不是太傻了吗?现在办啥事都讲钱,你拿了学校多少钱?” 这话深深地刺痛了朱彦夫,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自己必须告诉孩子们,世界上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他决定写书,把共产党人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的凛然正气写了出来,把一个特残军人自强不息、挑战生命极限的精神信念和奋斗历程写出来!1987年,在专程来看望他的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鼓励下,朱彦夫终于拿起了笔。他把被子叠成“方块”,垫在大腿上,再把写字板放在被子上,弓背低头,用嘴含着笔尝试写字。口水顺着笔柄往下流,浸湿了稿纸,就换一张重新写,再湿再换。就这样,翻烂了四本字典,用掉半吨稿纸,朱彦夫整整写了7年,终于在1996年7月出版了33 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这本书成了好多人的枕边书、励志书。当地各中小学校、包括淄博预备役工兵团将《极限人生》作为必读书目,朱彦夫也成了他们最贴心的“课后辅导员”“政委”。

老战士朱彦夫历尽坎坷,却从未向命运屈服,用一生的忠诚与执着,奋斗与奉献,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却始终生生不息、昂扬向前的精神因子。他是名副其实的钢铁战士,将永远屹立在青少年心中,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楷模榜样。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九旬抗战女战士:孙瑞英党是我一生的信仰

上海市黄浦区关工委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阅兵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在接受检阅的50 个阅兵方队中,有两个乘车方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抗战老同志方队。这些走过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经历了血与火考验的老战士,平均年龄90 岁,他们中间,有一位来自上海的老兵、抗战女战士孙瑞英。

孙瑞英童年时代,日寇的铁蹄蹂躏祖国大好河山。在南洋中学求学期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举起右手宣誓的那一刻,她就下决心要用一生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奋斗到底。忆起那段难忘的日子,孙瑞英动情地说:“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自由和尊严,在那种恨不得死的环境下,加入党组织使我找到了光明的出路。”

新中国成立后,孙瑞英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她熟悉青年,了解青年,不管是从事共青团组织人事、纪律检查工作,还是独当一面主持团区委工作,她都干得很出色。离休后,孙瑞英长期担任黄浦区关工委副主任。在她眼里,关心下一代是老一辈的责任,老一辈打下的江山就是需要年轻人去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需要年轻一代发扬光大。不管是讲演、报告、还是撰文交流,孙瑞英都是倾情付出。2015年5月,孙瑞英寄语年轻同志:“爱党爱国,矢志不渝”,这既是她几十年追求理想,奋斗不息的写照,也是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和嘱咐。

2017年9月,黄浦区委老干部局收到了离休老党员孙瑞英、孙增闳夫妇的来信,信中写道:“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牵挂,习总书记对西部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并提出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的要求牵动了我们的心。年老未曾忘初心,我们商量之后决定,对深度贫困地区奉上一份爱心,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小康梦尽献力量。奉上人民币80 万,请以离休老党员的名义捐给青海省玛多县作助学帮困之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他们的赤子之心。区委老干部局为了关心下一代,每年都以党支部的名义开展助学活动,每个同志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而孙瑞英总是额外捐出5000至2万元。在建党90周年时,她以“特殊党费”名义捐出10 万元;90 岁生日时,又捐款5 万元资助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每当国家遭到重大灾害时,她总是第一时间在社区捐款,表达爱心。

老战士孙瑞英的事迹感染了很多人,她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15年入选中国好人榜。

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朱孔岗坚持与时俱进 活到老学到老

王召江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朱孔岗曾是一名老战士,他1963年入伍,转业后曾任赣榆县(今赣榆区)武装部部长、政委。2006年,从县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休后,他又把钻研精神用到了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

每年朱孔刚都把全区所有乡镇跑一遍,重点镇村跑好几次。为挖掘五老的先进事迹,他会多次登门采访,十多年来,先后撰写了20 多篇调查报告。他自费购买了价值数万元的数码摄影器材,成为关工委的“专职”摄影家,每次关工委组织活动,总能看到他身背相机的身影。近年来,朱孔岗又紧跟潮流,玩起了无人机拍摄,关工委活动的宣传报道又多了新颖的角度。“我要坚持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 朱孔岗说。

对弱势群体青少年的关爱,一直是朱孔岗心中的牵挂。他积极与企业联系,为弱势群体募集资金10 多万元;联系安排山区困难学校双特学生,邀请新闻部门跟踪报道,将关爱活动越办越红火。厉庄中学一名学生父母双亡,虽然成绩优异,但面临失学。朱孔岗得知后,为她连续几年争取到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周报》“冰凌花”奖学金和江苏省关工委爱心基金,让她圆梦大学。

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胡乃豪关心下一代就是老有所为

宋爱平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关工委五老胡乃豪,1934年出生,1951年7月入伍,在部队曾立三等功三次,1960年出席铁道兵部队召开的先代会,受到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1963年6月转业,先后在教育、法院等部门工作。1995年3月退休,婉辞了民办院校、律师事务所的聘请。1997年至今,一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

22年来,胡乃豪一心扑在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民主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上,写了30 万字的讲稿,讲课425 场,听众达16 万多人。胡乃豪借助重大节日和中国关工委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宣讲,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红色基因革命传统等,教育和激励未成年人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讲课中他插入自己的两个小故事,深深地感动了青少年。

胡乃豪常说,关心下一代就是老有所为。他先后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关工委关心
如何面对“贴上标签”的关心
光荣榜
赤水市召开企业关工委2018年总结表彰会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六盘水召开市县关工委座谈会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关心
台江县关工委开展乡、村两级关工委成员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