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五届小学语文课堂大赛观摩心得

2019-12-15伏留平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写字识字汉字

伏留平

啊,外出培训,太好了!哦,去的地方竟然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南京,真是喜出望外。那不仅是书画中“绝胜江南”的温婉、迷蒙,也是浸润“才子佳人”的摇篮,更是语文苏教版的发源地,不用说那里的大师云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应是我最重的行囊。

第一天培训开始了,当听到第五届小学语文课堂大赛以“识字写字”为主时,我懵了一下,似乎有些乱了阵脚。为什么呢?羞惭,这一块是我的“盲点”,可谓一窍不通。一直从教三年,我更多在“扬长避短”。总觉得语文味既要有散文的辞彩,又要有诗人的哲思,所以用“情”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多精力用在“思考”“理解”“拓展”上,效果呢?一群小孩能说会道,飞瀑流长。听着,自以为“精彩”。可一落到纸上,天呀!惨不忍睹。就那几个字都丑得对不起刚才的思想。所以我很纠结,个人偏好导致了这样的“不搭”,说大点,是有些误人子弟。面对自己,有太多的不满意:一堂课2-3个课时,最忐忑第一课时,永远在教“字、词、朗读”上憋手蹩脚,总认为“字词”的讲解会剥离文本的“境”、语文的“味”、情感的“灵”,所以在语文第二环节:整体感知中认读走得太潦草,自由读吧!这些生字你会读吗?检查朗读效果这些按部就班但都明显是在走过场,正因舍不得第一课时的激趣导入,又不想割舍语文情感的熏陶,矛盾中的我就上出了“混搭”。要了第一课时的“开场”加上第二课时的“味道”。哎!一路走来走得一瘸一拐。写字这部分更是一带而过,黑板上孤苦伶仃的就一课题。下课了,一瞅它,怪怪的,这节课有啥?就一题目,不用值日生,故作聪明擦干净,走人。哎!也许教室里明眼的都知道:老师字丑,不好意思……

培训中,我很认真。静静的看着,用心的听着,飞速的记着。每一个选手是怎样驾驭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是怎样环环相扣?为了疏通课文,不同形式的朗读是如何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朗读过程中细心的老师如何及时的到位点拨?再看教师手中的生字卡片如何灵活活跃于课堂,为理解文本起到“醒目”作用。特别是“识字”为达到正确流利教师如何恰当引入,有序组织(开火车),相机评价,扎实训练呢?在行云流水的过程中,最新颖和精心的要数“写字”教学。它的引入,它的出现(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它?)它(象形字)的样子,你猜它像什么?它的演变(从古至今),它书写的关键(口诀、技巧、方法)都与这个课堂如何紧密联系?最后解决写字,首先带领学生读帖,观察字帖,交流发现,其次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关键(红粉笔),再次生描一个,仿写一个,最后评价改进。

说到这,我真觉得这些赛课的老师不简单。她们的一招一式都做到“炉火纯青”,细细琢磨,19节课真是异彩纷呈,精益求精。她們一气呵成的教学让第一课时的目标扎扎实实的落实,她们真的很美:一张口,字正腔圆;一行走,不着不急;一提笔,悦目赏心;一点评,字字珠玑。

这次培训,我懂得了要从容,不着急(胸中有丘壑,叶纳百万兵)。第一课时有着另一种别样的美:朗读美、识字美、写字美、评价美、倾听美……这些美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像极了这次获一等奖的女教师追求的“务实而不失灵动,大气而不失严谨”的语文教学课堂风格。我也不再纠结了,什么课时就上什么课时的味道。泰戈尔说到:“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方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想语文中语言文字便是这汪清亮的水,没有它,再深邃的思想、再凝练的语言、再敏感的“触摸”也会被“搁浅”。

还是纪伯伦的话:我们走得太远了,以致我们忘记了为什么出发?远吗?不是……

字,是语文的根。没有“字”我们的语文就是在“飘走”。而今,键盘代替了笔墨,若说笔顺不必强求,造型,运笔不必苛责,是否亵渎了祖宗造字的苦心?我们的汉字的确有非凡魅力,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这样盛赞我们的汉字: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是的,一场挽救汉字危机的“革命”势在必行!最近CCTV10《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正在电视媒体上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也是为曾经辉煌的汉字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渐渐被“束之高阁”而做着力挽狂澜的努力。作为学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警醒:汉字是尊严,书法是国粹。

猜你喜欢

写字识字汉字
学写字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汉字这样记
写字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写字大课堂
我会写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