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云南金石类古籍的出版及其成就

2019-12-15孙海静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题跋金石著作

孙海静

民国以来,云南地区创办了一大批书局、报馆等图书出版机构,并出版了大量古籍著作,既促进了西南古籍在国内的传播,也是云南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民国初年,云南地区先后创办了光复史局、云南省图书馆印售部、云南通志馆、新云南丛书社、正中书局云南分局、崇文印书馆等,通过文雅堂、新亚书店、云岭书店、新滇书局等部门发行。①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出版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6页。

云南金石学著作在民国时期有了较大发展,一方面,各类出版机构都有影印著作出版;另一方面,云南本地的金石学者也有相关著作问世,主要有:袁嘉谷《孟孝琚碑题跋》(1911)、李根源《九保金石文存》(1919)、李根源《景邃堂题跋》(1932)、张希鲁《汉孟孝琚碑录》(1933)、由云龙《石鼓文汇考》(1933)、李根源《腾冲金石目录》(1933)、邓永龄译《瑜伽王石刻》(1934)、李根源《云南金石目略初稿》(1935)、由云龙《疏凿仙云两湖口碑记汇录》(1935)、赵治琛《爨龙颜碑考释》(1936)、李根源《松海集》(1936)、由云龙《定庵题跋》(1938)、方国瑜《云南金石文物题跋》(1940)、石钟《大理喜洲访碑记》(1942)以及赵藩《介庵金石书画题跋》(抄本)、方树梅《碑记汇录》(抄本)等。

一、民国时期云南金石学著作的出版

云南金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始于明人周弘祖的《古今书刻》,后来清人王昶的《金石萃编》、阮福的《滇南古金石录》都涉及云南碑刻的考证。民国以来,袁嘉谷、李根源、方树梅、方国瑜等一批学者以云南金石文献为研究对象,撰写了大量著作,为云南金石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国时期云南地区出版的金石类著作,包括文物、图录、书画类作品对传承古代思想文化有积极意义。

宣统元年(1909)云南省图书馆正式成立,下辖印售部,出版发行了一批重要的著作,金石图集类著作重刻了《滇南虞横志》,出版了赵鹤清《滇南名胜图》。其中成书于嘉庆年间的《滇南虞横志》收录云南重要的金石材料,不为世人注意,此书后来收入《续云南备征志》。1924年云南省图书馆还出版了袁嘉谷、方树梅的《滇南书画集》二十卷,保存了大量云南地区书画遗珠,袁嘉谷、方树梅又是云南金石学大家,经过他们的整理和题跋又使此书增添了学术价值。

1914年成立的云南丛书处聘请金石学者赵藩为总纂,赵氏最早发现《汉孟孝琚碑》,并为之撰写题跋。云南丛书处又聘请袁嘉谷、赵芹、钱用中等一批学者为编纂人员,按照“经史子集”四部编纂《云南丛书》,收录了明清以来云南地方著述和文献共计205种,163卷,另有不分卷的51册。由于云南文献未被收入《四库全书》,云南学者的著述少为内地学者知晓,《云南丛书》对云南省的古籍整理和文献保存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收录的吴树声的《鼎堂金石录》对云南金石的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收录了商周至五代金石文物170余种,如《周公华钟》《周尚中鼎》《周宰父敦》《汉刚卯》等,此书对青铜器及汉代铜器关注颇多。①(清)吴树声:《鼎堂金石录》,《丛书集成续编》第73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第1页。让学界获知云南金石学的发展情况。

1930年建立的云南通志馆以周钟岳为馆长,由方国瑜、袁嘉谷等人为编审员,编纂了《新纂云南通志》及《续云南通志长编》。其中《新纂云南通志·金石考》由方国瑜主笔,收录云南金石文献2599种,并有题跋若干,至今仍是学者研究云南石刻的重要参考。当时的云南大学也出版大量金石文字类著作,如方国瑜《广韵声谱》、姜亮夫《文字朴识》等,西南联合大学还编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选》,选录有关文章。

李根源是云南金石学的代表,他于1919年出版了《九保金石文存》,1932年出版了《景邃堂题跋》。《九保金石文存》收录《曲石丛书》中,该书是对九保古迹、文物进行的考证,是研究九保的珍贵文献资料。《景邃堂题跋》则是其重要的金石题跋汇编,如《校官碑》《水石坎摩崖》《王文毅公武侯祠碑》都是重要的考证文字,不为世人所知。李根源还有《云南金石目略初稿》,是现存唯一一部汇编云南金石的目录。由云龙于1933年出版的《石鼓文汇考》二卷,由杜福堃题签,序中回顾了石鼓文的年代,并考证石鼓文相关问题。由云龙还有《疏凿仙云两湖口碑记汇录》是对仙云湖碑文的汇编,石碑今已不存。《定庵题跋》与《景邃堂题跋》相似,专门汇集金石考证文字,收录题跋159则,此外方国瑜《云南金石文物题跋》、赵藩《介庵金石书画题跋》皆属此类。金石著作及题跋的出版使后人了解到云南金石的研究情况,有其深刻的学术史意义。

二、金石文献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

民国时期,云南金石领域主要以方国瑜、方树梅、张希鲁为代表。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新纂云南通志》等,著有《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等,后人辑有《方国瑜文集》,收录其单篇文章若干,其中第四辑为其金石题跋。方国瑜担任总纂的《新纂云南通志·金石考》引“金”部分多来源于张希鲁。方国瑜1939年5月29日致信张希鲁,希望获得有关昭通地区的金石拓片,“故劳吾兄帮忙,请将铜鼓(李氏家庙收藏者)铜洗(吾兄及鄢氏收藏者,谢履庄所得两器仍存昭通否?)每器精拓(黑色不宜淡,恐影:印不明也)并照相(每器六寸相一张,请勿数器同照);又货布玺印刻石只须精拓;凡此请记原器之尺寸为要。至于窑堆出土无文字铜瓶铜釜及陶人陶杯,确有价值否,吾请兄裁夺。”①(清)张希鲁著,平锦主编:《西楼文选》卷4《方国瑜兄来书》,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301页。《新纂云南通志》收录方国瑜大量题跋,其中引用张希鲁资料若干,如《素洗跋》:“近年昭通出土铜器数件,张连楙《西南古物目略》已著录,无文字及花纹,然其形制与洗同,当为洗之属,张氏记其形制、大小。”②刘景毛等点校:《新纂云南通志·金石考》,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4页。

云南金石学另一位名家方树梅也常为所称道。方树梅有《学山楼文集》《滇南碑传集》等三十余部著作。方树梅平生嗜好藏书,尤以搜求、整理云南文献为志。《北游搜访文献日记》记载了方树梅北上搜访文献的经历,张希鲁亦在其中,张希鲁《北游搜访文献日记后序》:“先是甲戌秋,连懋自金陵北上,旅食京华。岁晚先生从昆明寄书,约同游中原,取道东南,搜访文献。除夕前二日,先生果来,同寓宣外北馆中。此后日陪杖履、步厂甸、搜逸书;暇日或览名胜,或访耆宿,余则到北海图书馆借读手录为多。”③(清)张希鲁:《北游搜访文献日记后序》,昭通:昭通图书馆藏抄本,1958年。1934年秋,张希鲁结束了成都的行程,先到南京,再往北京与方树梅汇合。张希鲁在京期间不但结识了滇中诸师友,还拜访了一大批学界前辈。《北游搜访文献日记》(1935年2月16日):“旅平同乡邀希鲁饮于西长安街大陆春,是日主人有朱丈伯勋,师宗何文贞公曾孙何槐青、石屏许燕公后裔许云亭,云龙杨崇峰曾孙杨晓楼,昆明简南坪后裔简灿奎,皆乡之前辈。”

张希鲁著有《滇东金石记》《西南古物目略》《史地合选》《唐白居易诗选》《通鉴选钞》《滇东史事》《西楼藏书总目》《海内间人赐札墨迹》等二十余种著作,后人择要将其论文、序跋、书信等结集,编为《西楼文选》。张希鲁于1929年至1945年在《昭通研究》《艺林月刊》《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说文月刊》《考古》《云南旅平学会季刊》《旅行杂志》等杂志发表数篇金石文物考证的文章,主要围绕昭通地区的金石、考古展开,其中发掘“梁堆”、考证“朱提铜洗”成为张希鲁金石考古研究的重心。张希鲁在金石收藏和考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汉建初器与虫鱼器跋》《跋汉建初画刻》《记汉建初两器出土处》等文皆是对汉代铜洗的考证,相关文字收录在《新纂云南通志·金石考》中。

民国以来云南地区出版的金石学著作,一方面以影印金石碑帖为主,传播保存了重要的金石文献,据《云南省志·出版志》记载,这一时期的印刷出版机构有三十余家,其中崇文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云南分馆都印刷了一定数量的金石著作,中华书局昆明分局还印刷了不少大部头著作。另一方面,中原地区的重要学者也开始向云南迁徙,在带来了不少金石著作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学术思想,袁嘉谷、方树梅、方国瑜虽都是云南学者,但他们都有在北京求学的经历,他们与北京的重要学者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对云南的金石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题跋金石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题跋课程在高等书法专业教育中的缺失与建设
赵轶峰著作系列
金石不朽 承载灵渠千年记忆
杨大春著作系列
新增编委介绍
李帆著作系列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李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