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士人的正气与风骨

2019-12-14阎崇年

公务员文萃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严嵩士人风骨

阎崇年

士被列为“四民”之首

“士”有三画,在甲骨文中就有这个字。至今,“士”字的写法一直没有变化。“士”是什么意思?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士者,事也”。反过来,事者,士也。说白了,士就是事,事也是士。“士”属“史”部,最早的士和史、事有关。士,还与数有关,上面是“十”,下面是“一”,始一终十,推十合一,“士”从事历算工作。所以在今天看来,士就是读书人、有文化的人。

古代社会分成四类人——士农工商,四者的排序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发生变化。商朝,士商农工。周朝,士农商工。汉朝,士农工商。其中,“士”从商朝开始到清,在传统社会中一直列为“四民”之首,始终排第一。为什么?因为,第一有文化,第二有地位,第三有俸禄,第四有话语权,第五有修养。所以,几千年来,士始终处于首位。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办私学,孔子有学生三千、七十二贤人。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唐朝进一步推广,中等家庭、部分农民子弟可以考秀才、举人、进士。到了明清,士成为庞大的社会阶层,影响更大了。

士这个社会阶层,自古有着共同的理念,有理想、有胸怀、有风骨、有正气、有丹心。宋朝哲学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范仲淹则在《岳阳楼记》中写下了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明清士人的正氣风骨

明朝的“士”,一般泛称为“士大夫”,是指“已出仕”和“未出仕”的读书人。“已出仕”指在政府任职、去职、停职及致仕等各级官员;“未出仕”指未授职的士人。

明朝士人的风骨,集中表现有三次。第一次是靖难之役。其中,方孝孺被诛十族,其党连坐死者873人。7个案子,牵连2200多人。第二次是明末李自成攻城陷地,大量明臣死节。第三次是清军入主中原,许多士子面临生与死、仕与隐的抉择。

清乾隆中期,修纂有《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共收录明末殉节之士4043人。明代殉节之人数,超越汉、唐、宋、元,为历朝之冠。

士人,以身许国,临难殉职,建言匡正,忠耿直书。

李时勉,以天下为己任,身历七朝,四蒙大难。永乐时上疏,触犯了帝意,不久被谗下狱,关押年余,是为一难;洪熙帝立,李时勉又上疏。洪熙帝大怒,把李时勉召到金殿,时勉不屈答对。洪熙帝命武士将李时勉扑倒在地痛打,打断三根肋骨,拖出殿外,奄奄一息,是为二难;洪熙帝临终前,对尚书夏原吉说:“时勉廷辱我。”当晚,帝崩于钦安殿。

宣德帝继位后,听说李时勉得罪先帝皇父的事,大为震怒。宣德帝见李时勉,骂道:“尔小臣敢触先帝!”是为三难,正统年间,他又被皇帝戴枷示众,是为四难。

退休之后,他的学生、同僚有3000多人为他送行,一直送到运河上船才回来。他就是明代正义知识分子的旗帜。

还有杨继盛,幼年一边放牛一边读书,考上进士之后,看不惯严嵩,上书痛斥严嵩的十大罪状。严嵩把他抓起来,打了100大棍,皮开肉绽,肉烂生蛆,他就用破碗片刮去烂肉和蛆虫。

临刑前,他写下诗句:“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 留作忠魂补”。

清代也有很了不起的士人。清代士人除了汉人,还有满人、蒙古人等。

王懿荣是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任国子监祭酒。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时,慈禧和光绪皇帝逃跑了,他就坐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上,要用身体挡住敌军的铁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但是他怎么可能挡得住呢?敌人进来了,他就携夫人与儿媳一起投井自尽。

崇绮,清代唯一一位旗人状元,他也有士人的风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他不仅自己自尽,“儿子葆初点燃了窗棂,全家人巍坐不动,以身殉国”。

其实,中国社会的“士人”也是忠奸并存,良莠不齐。作为现代的知识分子,我们理应继承先贤遗泽,发挥自身优长,制约自身不足,扬善抑恶,纳清吐浊,奋发学习,与时俱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摘自《今参考·历史》)

猜你喜欢

严嵩士人风骨
明代大老虎严嵩可能不是穷死的
李绅和严嵩
世有多少“触奸柏”
风骨
风骨
荷花
文献视域中的中国古代“行乐”观念及园林行乐生活
《续夷坚志》对《夷坚志》在内容上的继承
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明代权臣严嵩父子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