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纪念林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2019-12-14刘建英陈丹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规划设计景观

刘建英 陈丹

摘要 研究了红色文化纪念林的内涵,并提出从平面布局构思、场所空间营造、文化情感表达3个方面研究纪念性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茅山东进林为例,以红色文化时空序列进行平面布局构思,将红色文化的情感表达融入景观场所空间营造,重点打造星火广场、梦回沙场平台、东进广场、廉政铁军平台、五星平台5个红色文化序列核心节点。希望该研究能对红色革命根据地山林景观的规划和建设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红色文化;纪念林;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5.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9-012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9.038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ed cultural memorial forest, and puts forward three methods to study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memorial landscape from the aspects of plane layout, site space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emotional expression. On this basis, taking Maoshan fores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nceives the layout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sequence of red culture, integrates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red culture into the space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sites, focusing on five core nodes of the red cultural sequence: Spark Square, Dreamback Sand Plaza Platform, Eastern Forward Plaza, Anticorruption Iron Army Platform and FiveStar Platform.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mountain forest landscape in the re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Key words Red culture;Memorial forest;Landscape;Planning and design

自2004年以來,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已经连续发布3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提倡红色旅游建设工作[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关于红色旅游、红色文化等相关的研究和建设正大力推进。但是目前全国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建设存在缺乏特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单一等问题。因此作为红色文化载体的革命山区,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文化主题景点,同时融合山林优美的自然绿色生态环境,红绿结合,实现双色旅游[2]就很有意义。

1 红色文化纪念林概述

目前学者们分别从文化资源、革命文化等角度对红色文化的内涵提出了不同看法[3]。笔者认为红色首先是革命的象征,从革命文化角度来看,红色文化应该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革命战争时期孕育形成,并在后期进行整理开发的革命历史文化。

纪念林在林业中属于亚林种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纪念林在承载着生态公益功能的同时,具有传承历史、精神和文化的时代特征,是一种社会文化与自然的结合体[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国际友人种植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纪念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社会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也加入到纪念林的建设中。

红色文化纪念林景观是以纪念林所在的自然环境为载体,将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自然景观相结合,共同开发,形成“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的可持续发展双色景观[5]。一方面可以让参观者受到红色文化精神的鼓舞和激励,另外一方面可以让工作生活紧张的现代都市人去亲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绿意盎然的大自然风貌。

2 红色文化纪念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纪念林景观属于纪念性景观的一种典型表达方式,与纪念林类似的还有纪念园、主题纪念公园等。因此笔者不仅仅局限于纪念林这一概念,而是从研究纪念性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角度出发,总结纪念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最终,从平面布局构思、场所空间营造、文化情感表达3个方面进行设计方法分析。

2.1 平面布局构思

2.1.1 基本构图母题。纪念性景观平面布局的基本构图母题有方、圆、线3种形式,都具有历史文化渊源。方、圆、线的基本图式组成构成了纪念性景观的面,这也成为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线性空间序列的纪念性景观的基本平面布局构图思维方式。

2.1.2 融合自然环境。纪念性景观是用景观来界定纪念活动所生成的纪念物,环境因素对整个景观布局设计影响很大。营造纪念环境,注重自然要素的运用,越来越成为纪念性景观设计的主流。因此,纪念性景观越来越少使用传统的纪念碑,而是通过与植物、石头、雕塑、文学等紧密联系的方式营造纪念环境[6-7]。

2.2 场所空间设计

2.2.1 空间与时间的连续性。规划设计采用线性空间序列的组织形式,实现景观场所空间序列、主要景观视线通廊与主要游览路线高度重合[8],实现纪念者对纪念场所空间的体验以纪念主题为核心呈线性连续性展开。除了空间的连续性,在时间上,能够将不同的空间场所节点建立一种时间的逻辑联系,将能够更好地引导纪念者去感受纪念主题,增强空间的叙事性。

2.2.2 尺度的合理性。不同的尺度空间营造需要结合人的视觉特征。对于纪念林这种自然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的纪念性场所空间,往往线性空间窄而长,可以很好地引导游人到达节点场所空间。随着地形的起伏,在植被的掩映線下,视线或开敞或封闭,可以更好地欣赏沿途的生态林。节点空间,豁然开敞,可以为游人提供停留驻足的空间,通过结合地面铺装、小品、雕塑等元素设计锁定纪念者的视线。节点场所的纪念主体雕塑等构筑物要与场所空间尺度适宜,满足相应纪念活动如拍照合影等的需求。

2.3 文化情感表达

纪念性景观通过要素来传达主题和情感,并通过人来感受和体验,情感的表达是其中主要的因素,主导着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以叙事性的方式表达纪念性景观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具体的表达手法包括场景再现、象征、隐喻、留白、对比等叙事性手法[9] 。文化情感的表达重点从景观受体也就是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因此,从人的感官角度出发,研究能够引起人视觉、听觉、触觉的共鸣,从而获得纪念情感的表达形式是较好的出发点。

3 茅山东进林项目实践

3.1 背景分析

茅山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是国家5A级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东进林项目区位于茅山主峰大茅峰上,九霄万福宫西侧,占地面积广,周边拥有完整森林生态系统。

茅山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全国六大山地革命根据地之一,被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1958年为纪念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历史事迹,句容人民在茅山大茅峰西坡开垦山地,种植树木造出“东进林”3个大字。但是作为红色革命纪念林,因没有修建相应旅游景观设施,不能体现东进林的红色旅游价值[10]。

3.2 总体规划平面布局

东进林纪念林占地14 hm2。此次总体规划平面布局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围绕原有东进林字体建设一系列的栈道和景观节点,形成节点场所空间和栈道线性空间,围绕东进林字体的山林面域景观。栈道总长度共1 500 m,与原有景点构成一个紧密围绕字体的闭合的线性道路环带,在字体之间也穿插设计了竖向较短的栈道以加强游览路线的联系性。规划选择正面朝向字体的横向序列为核心区,重点打造红色文化序列景观,总长度为500 m(图1)。

在进行纪念林景观总体规划时的核心思想,是以时间的发展为序列,阐述新四军的红色文化历史,从革命的缘起,毛主席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阶段,到最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共经历了5个重要阶段。同时将5个阶段红色文化融入到5个空间节点,形成星火广场等5个空间序列节点(图2)。

3.3 节点场所空间设计

3.3.1 星火广场。东进林景观主入口命名为“星火广场”,其红色文化主要表现形式为在墙上镌刻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字。星火广场总面积188 m2,此次设计在原有休憩木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拓建,并增加四角景观亭,为游人提供驻足休憩的观景空间(图3)。

3.3.2 梦回沙场平台。梦回沙场平台的命名是为了纪念新四军开辟根据地的艰苦奋斗精神。红色文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展示牌介绍该阶段重要的历史故事——韦岗伏击战,以及播放新四军历史故事与音乐帮助游客了解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熏陶。梦回沙场平台为3.5m宽度的栈道围合的一个回字形场地,栈道长88 m,面积共300 m2,中间为保留的原有植物。在平台上沿途合理布置一系列木质坐凳,提供休憩空间(图4)。

3.3.3 东进广场。1939年新四军开始东进抗日,且此平台位于“进”字下方,因此被命名为东进广场。红色文化主要表现形式为典型标志性景观——东进林红色字体花坛。地面设计玻璃铺装来展现新四军东进的路线图,营造新四军当年东进抗日的红色文化氛围,并在玻璃铺装下设置地埋灯,打造声光电科技景观,实现路线图与游客活动的互动。在场所空间设计上,东进广场占地面积350 m2,高差有4 m,是5个节点中面积最大的节点空间。花坛顺应地势,选择在整个广场的最高处,减少土方工程,同时用植物雕塑结合花坛的形式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广场另一侧为弧形木栈道,为游人提供驻足观景的空间(图5)。

3.3.4 廉政铁军平台。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1940—1943年新四军进入了继续抗日的阶段,在此期间,全军建设廉政铁军,发挥铁军精神以坚持抗日。设计廉政铁军平台着重于挖掘新四军的廉政铁军文化内涵。该平台面积56 m2,为简单的圆形场地,中间一小部分镂空用来保留原有的山林树木,沿场地四周布置适量休息坐凳。在平台入口处以介绍牌的形式宣传新四军廉政故事,同时配备音响播放新四军廉政故事,弘扬廉政文化的正能量(图6)。

3.3.5 五星平台。1943—1945年,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阶段,五星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是胜利的象征,因此将此平台命名为五星平台。该平台位于林字右下角,是红色文化序列节点的终点,面积80 m2,为圆形,整体构图以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戴的竹笠帽为雏形。地上设计地埋灯做亮化,象征着广大人民群众;中间是红色五星地景的军徽,象征新四军在茅山地区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该平台所在地块坡度较其他区域平缓,视野较为开阔,是很好的观景点(图7)。

5 结语

东进林纪念林位于茅山抗日革命根据地,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历史,同时具有较好的自然山林景观。该研究围绕革命遗址东进林字体标志,规划了栈道和节点,重点打造5个红色文化序列节点,探讨如何将红色文化与绿色纪念林生态景观相融合,实现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建设绿色生态环境,促进整个根据地的红色旅游发展的目标。通过研究,希望对具有山林景观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春阳.论红色旅游的产业发展[J].学术交流,2014(1):121-124.

[2] 章广明,洪宇驰.浅谈句容茅山风景区双色旅游资源的开发[J].江苏林业科技,2012,39(2):50-53.

[3] 邓显超,邓海霞.十年来国内红色文化概念研究述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1):29-39.

[4] 李瑞生,陈海燕.首都纪念林现状调查与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0(3):91-93.

[5] 章广明,洪宇驰.红色旅游区生态园规划探讨[J].现代园艺,2011(15):90-91.

[6] 张红卫,王向荣.漫谈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10,26(9):38-42.

[7] 姚德权,蔡军.纪念性景观情感因素分析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14):11,26.

[8] 刘滨谊,姜珊.纪念性景观的视觉特征解析[J].中国园林,2012,28(3):22-30.

[9] 李方正,李雄.漫谈纪念性景观的叙事手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4):598-603.

[10] 韩钰,唐梦婷.东进林景区林相改造与规划设计探究[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8(6):154-155.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规划设计景观
规划设计作品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规划设计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