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甬江北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研究

2019-12-14任昕彤荣玥芳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遗产宁波用地

任昕彤,荣玥芳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1 甬江北地区历史及发展概况

宁波近现代工业起始于洋务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一定发展,改革开放后愈加繁荣。甬江北岸是新中国重要的港口工业基地,是宁波沿江发展序列中重要的节点,位于宁波老外滩下游,集中分布了20多家生产单位,是一处依托码头航运及铁路运输发展的仓储物流基地。1976年后,宁波市临港工业主要分布于北仑、镇海片区,甬江北岸工业区逐渐衰落。目前,甬江北岸的工业遗产为20世纪70年代港口工业风貌。

甬江北地区(本文指西至庆丰桥,南至甬江,东至东环北路(明州大桥),北至大庆北路、风华路,约6 km2的区域)是宁波城市生产记忆的集中承载地和潜在工业遗产建筑最密集的区域,区域内大多数厂区停产时间都在10年左右。该地区饱含近期鲜活的城市记忆,是“阅读城市”的重要物质依托。

对甬江北工业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保留及改造,能延续宁波的城市记忆,助力于塑造宁波城市文化。此外,通过工业遗产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挖掘,还能大幅提升甬江北的用地质量,有效促进产业升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2 相关规划解读

为对宁波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更为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宁波市编制了《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甬江北岸工业遗产保护做了相关阐述:甬江北岸是近现代形成的集货运、仓储、工业于一体的滨江工业区,体现宁波近代工业发展特色。现状仍保留铁路、码头、大型仓库等一系列与产业相关的物质遗产,特点鲜明。其中,宁波北站白沙货场、宁波食品冷冻总厂、宁波天宇水产进出口有限公司、远洋渔业集团宁波水产食品加工场等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宁波市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指出,甬江北地区具有区位地理优势,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具有特殊价值,该地区在区域整体定位、滨水空间价值挖掘、功能策划、特色塑造、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大幅提升的空间。在规划的实施路径、机制设计方面也存在潜在的机会,可通过创新型发展,更好地促进该地区活力再生。

《宁波文创港概念规划》指出,甬江北地区要打造以工业设计为核心、以市场服务为推动,文创与科创紧密结合的、体现本地制造业与商贸业优势的、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平台;以人为本,吸引和培育本地的创新阶层,带动文化生产营造文创、科创与生活有机融合的城市新社区;传承历史、张扬个性、展示未来,打造月湖、老外滩、东部新城之后的城市新地表,既是文化产业的新地标,也是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形态的新地标。

3 甬江北地区工业遗产资源基本情况

3.1 工业遗产资源概况

2003年7月公布的《下塔吉尔宪章》指明:“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物、机械、车间、磨坊、工厂、货栈、仓库、矿山矿区和相关加工提炼场地,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生产相关用于居住、宗教、教育等的社会活动场所等。

通过对各个地段进行详细调查,对各工业遗产要素进行价值评估筛选可知,项目范围内重要的工业遗产数量庞大,种类丰富,特色鲜明。

甬江北地块具有典型的工业遗产属性,其本身反映并代表着宁波市工业发展过程中码头大工业时代的重要特征,是一段宁波历史的缩影,是码头大工业时代的精华。按现状用途划分具有保留价值的工业遗产,主要包括:冷库及其附属建筑、办公建筑及宿舍、站台及货站、仓库及厂房、构筑物、教堂、铁轨以及特色景观场所。铁轨要素横贯整个调研区域,成为联系不同地段内工业要素的重要线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业景观。码头运输行业也是甬江北岸工业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之一,铁轨、吊臂等极富代表性的要素遍布,代表性工业的典型特征使这些工业遗产要素极具保留价值。

多样的工业构筑物从侧面展现出宁波工业发展历史中码头大工业的繁荣景象,是一段工业发展史的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其存在对场地文脉及工业遗产景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3.2 工业遗产结构及特色价值

3.2.1 线状结构

项目范围内的货运仓储行业以及海洋渔业水产加工业都需要大宗货物运输,实现水运与陆路运输的快速转换。因此,铁路运输成为必要的运输方式。

以铁轨为线索,铁路将甬江北不同用地地块串联在一起,各用地单位以及各主要建筑都围绕铁轨分布两侧,尤以西段宁波北站白沙货场以及东段海洋渔业总公司更为明显。由此可知,项目范围内的工业遗产要素天然地呈现出一种以铁轨为纽带,围绕铁轨布置的线性结构特征。

3.2.2 点状分散结构

受用地现状及工业业态影响,项目范围工业遗产现状自然呈现出随用地单位既集中又分散的现象。工业遗产主要集中在3个区域,这3个区域又相对均质地分散于各项目用地范围内。

从项目范围现状用地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出,甬江北工业业态以仓储运输(西段)以及海洋渔业(东段)为主、这两个行业无论在用地面积还是工业遗产上都占据主要部分。由此形成整体工业遗产以两端为主,中间为辅的点状分散结构。遗产要素主要集中在西段和东段,且分别代表着仓储运输行业和海洋渔业,中段遗产量较少。

3.2.3 片状结构

项目范围东段是甬江北最具代表性的渔业水产业聚集区,由丰富的遗产要素形成集中的遗产区域。场地内共有5个冷库,冷库由多个大小不一,棱角分明的“盒子”体块搭接,主体部分“冷冻仓库”为长、宽、高各为25 m左右的巨型“方块”,机器切割的建筑“棱角”,冷酷的钢管,高耸的“运冰槽”等,使基地成为壮阔的巨型“雕塑”的展台,使建筑成为一种工业景观。建筑本身已成为一个承载了宁波工业历史沿革最生动的展品[1],各种各样的工业构筑物与建筑场地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机械化工业景观。

4 甬江北地区发展瓶颈分析

4.1 上位规划的合理性存在疑问

上版控规的用地规划,赋予甬江北地块重要的商业及公共服务功能,居住用地较少,商业公服用地占地比例为33.4%,居住用地占地比例为14.6%。甬江北在区位上紧邻三江口和老外滩城市中心区,过高的商业公服用地比例将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浪费。同时,沿江绿地的规划合理性也存在疑问。腹地平均宽度在60~100 m的沿江绿地规模太大,与甬江南的建成状况相似,甬江南现状沿江绿地使用率低,人气不高。控规道路规划线形也没有考虑地块现状,尤其没有考虑现状工业遗产状况,破坏了部分重要工业遗产的整体性及保留价值。

4.2 缺乏文创土壤

宁波素来以港口及商贸为主导产业,缺乏顶级智力资源,在长三角范围内没有孕育文创产业的产业优势和人群优势。宁波市文创产业的GDP占比仅为6.9%,低于上海市的12.6%和杭州市的24.2%,对于文创产业的发展不利。但宁波大学生人数占比较高,文创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空间。

4.3 区域成熟度较低,缺乏城市认同

从总规描绘的发展格局看,宁波先是向北镇海、北仑片区发展,然后向东南东钱湖方向扩张。甬江北区域虽然一直处于三江核心片区中,但始终不是城市重点的发展区域。根据商业设施、居住设施、产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核密度分析显示,甬江北地区虽然位于城市中心建城区,但由于缺乏投资和设施配套,呈现出“灯下黑”的尴尬处境。

4.4 缺乏开发腹地

甬江北区域狭长,腹地宽度在300~400 m之间,平均约350 m。内部城市道路极少,除大庆北路之外,只有一条大通路。范围内用地90%为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除此之外还有少量居住用地、沿街商业用地、军事用地、宗教用地等,用地权属共33片,分属不同的用地单位,保护要求多,开发缺少腹地,投资主体难以抉择。

5 甬江北地区发展的发展思路

5.1 引入产业为主,本地配置为辅

宁波市如今的文创产业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题,创意产业占比很小,商场经营红火,但文化街区很冷清。各地街区试图发展文创业,但最终都成了单纯招商,发展并不长久。其原因在于文化街区缺少产业引入思维,通过引入来培育本地人才。

引入产业发展文创的同时,必须同步进行人才的引进。近年来,各地方接连出台文创人才落户政策,在大力扶持文创产业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及引进。

宁波甬江北地区的发展须从运营角度,利用宁波地区高校智力资源优势考虑人才库的建立和培养,与教育产业深度互动。

5.2 运营提前介入,引流造势在先

结合成功案例,针对宁波甬江北地区发展现状,建议从项目初期开始,持续制造城市关注的事件,提高项目的关注度,引发公众的参与感和兴趣感,提前造势,最终形成长期人群引流。

宁波甬江北地区周边有德记巷、莲桥街等11个历史地段和天一广场等商业核心,共同形成了一个密集的、具有互补性的整体区域,商业地段饱和。甬江北地区如能集合企业、政府、社会关于影响力、环境、服务、资金、税收等多方诉求,植入外部文创产业,保证人群的活力,就可保持持续繁荣。

5.3 整体谋划,具体开发

国内目前效益较好的工业遗产创意园区,如成都东郊记忆、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上海红坊创意园等,片区多为10~20 hm2,建筑面积多为10万~30万m2。宁波甬江北地区虽然地域狭长,但却具备工业遗产园区发展的可能性。

通过对甬江北片区资源、交通、产权进行分析,海渔公司地块工业遗产资源遗产丰富、交通条件便捷,土地产权已完成征收。除此之外,海渔公司地段位于宁波老城区和宁波大学的中间地带,具备双向引流的能力。因此选取海渔公司地块作为“爆点”,启动宁波甬江北岸工业遗产的开发。

6 结束语

当前城市正处于新旧交替中,旧城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要素,工业遗产的复兴应关注于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对市民精神世界的引领。文章梳理了甬江北地区工业遗产资源基本情况,分析甬江北地区的发展瓶颈,提出了甬江北地区发展的建议,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及利用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遗产宁波用地
遗产怎么分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千万遗产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喜相迎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