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河姆渡蝶形器的功能

2019-12-13唐曲卓玛

卷宗 2019年32期
关键词:河姆渡蝶形象牙

摘 要:蝶形器在河姆渡文化的艺术品领域中算是绝世佳作,也是河姆渡遗址中重要的代表性作品,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在翻阅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关于蝶形器的文章中研究和探讨的大部分是以蝶形器的纹饰、器形的认识、基本信息为出发点,并在纹饰的有些研究上有不同的几种说法,而从它的材质去探讨和研究它用途的文章是很稀少的,因此本文以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中出土的T226(3B)∶79“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残)为例,通过它的基本信息、材质等为出发点,研究和探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蝶形器的功能及背后所衬托出的先民们的精神文化。

关键词:蝶形器;T226(3B)∶79:功能

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浙江地区重要的史前遗迹—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周边考古学文化的事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中遗址中出土的堪称代表性的双鸟朝日纹象牙蝶形器作为研究的对象;自然,也因为这件器物出土后就成为河姆渡遗址乃至长江中下游史前遗迹的代表,并引起了较多的争议,围绕这件器物的各个方面,有许多的观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美学、民俗学等多个领域,它又得到了无形的加强。

本文主要是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这个器物进行研究,并从器物本身(器物本身将对其的基本信息、材质、器形、纹饰、用途等)的角度去探讨器物背后所反映的河姆渡先民的审美、心里思想等内容。

1 遗址及器物的认识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县罗江乡渡头村,地势西高东低,呈缓坡状,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河姆渡遗址曾先后于1973—1974年,1977—1978年进行过两次发掘,总发掘面积共计2600平方米,发掘成果见于《河姆渡》发掘报告。两个发掘区内地层堆积情况基本相同,只是第二次发掘时因第2层、第3层和第4层自上而下土质土色略见不同,故进一步分别细分为2A、2B,3A、3B、3C,4A和4B层[1]。

出土的蝶形器(包括残件)35件,有石质、骨质、木质三类。其中第四文化层出土蝶形器石质2件、骨质11件、木质13件。第三文化层出土骨质蝶形器8件,其中象牙质蝶形器6件。第二文化层出土石质蝶形器1件[2]。

以上蝶形器根据不同形制主要分为两个类型:

1)A型。象牙质,制作均较精致,全器大多呈圆角倒凸字形,正面往往阴刻以重圈纹、多重弧线纹为主组合成各式图案,也有以鸟形和太阳纹图案为主题的。如一件上部残损,两角圆弧,正面磨光后阴线刻图案一组。中心钻一小圆窝为圆心,外刻同心圆纹五周,圆外上半部刻火焰纹,似象征烈日火焰,两侧各刻对称的回头望顾的鹰嘴形鸟各一。鸟头中心钻有小圆窝为眼睛,鸟头上部两侧各钻有不等距的小圆孔两个,下侧各钻有小圆孔一个,圆孔间以弦线间以斜线组成的连弧纹图案。背部制作较粗糙,中部有二道纵向突脊,两翼之上半部有横向突脊,脊上各对钻有纵向孔,孔上部使用致残后又重新钻孔穿透正背两面。

2)B型。利用动物的盆骨加工而成,呈薄片状,加工简单,仅将全器修磨近似蝶形,两面基本保留原貌,在近翼之上端处钻有小圆孔。

蝶形器除了象牙和盆骨制作以外,还有木质和石质的,共计35件,其中象牙质数量最多,共15件,是先民经常使用的器物。

在众多蝶形器中从第四和第三文化层中大量出土的骨质蝶形器。以象牙质居多。这类蝶形器是河姆渡文化蝶形器中制作工艺最精细的,虽然出土时均非完整器,但正面通常刻有繁缛的纹饰。如T224(3B):82和T211(3C):91。

T226(3B):79象牙蝶形器出土于第三文化层,是河姆渡文化蝶形器中选料最讲究、制作最精美、纹饰最详尽的一件,长16.6、残宽5.9、厚1.2厘米。

上下部已残损,两角圆弧。正面磨光后阴刻图案一组。中心钻小圆窝一个为圆心,外刻同心圆纹五周,圆外上半部刻“火焰”纹,似象征烈日火焰,两侧各刻对称的回头望顾的鹰嘴形鸟各一。鸟头中心钻有小圆窝为眼睛,鸟头上部两侧各钻有不等距的小圆孔两个,下侧各钻有小圆孔一个,圆孔间以弦线间以斜线组成的连弧纹图案。背面制作较粗糙[3]。

T226(3B):79象牙蝶形器中间一组由五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构成的太阳纹,外圈上端刻出以象征着太阳光芒的炽烈的火焰状纹,两侧作圆眼、钩喙、伸脖昂首相望之态的双鸟纹,器的边缘用以衬托的线条洗练简洁的羽状纹,均以阴线形式雕刻。鸟的眼和太阳纹中心均以圆锥浅钻而成。在图像两侧以捆绑或悬挂的6个小圆孔均为对称钻而成。

2 河姆渡蝶形器的功能

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对以上器物最多的文章是从研究它的纹饰出发,对纹饰进行描述、假设、分析,目前學术界存在诸多的观点,笔者认为要想还原先民的生活情景,要考虑诸多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精神因素,从纹饰出发去研究原先民族的心理思想,去找精神因素,从自然因素去研究河姆渡先民们的生活情景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件事情,河姆渡先民为什么去选择这些材质去制造他们所认为的生产工具、器皿,甚至是装饰品,这背后不仅仅表现的是他们的心理思想、生活水平,更能表现出他们那时期的经济形态。

象牙是动物硬组织中一种特殊的生物材料。象牙质地坚韧,色泽华贵,加之象牙的白度、纯度及温和性,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它常作为特殊的装饰和艺术雕刻材料,在古时候还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4]。

我国悠久历史,先后发现和出土一些古象牙及象牙器文物,诸多为装饰品,分布范围也很宽,但总的来说,出土实物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包括河姆渡遗址出土的T226(3B):79象牙蝶形器。相对来说,选择象牙的材质做随葬品,说明象牙本身的功能还是很强的,对于象牙的主要功能,黄剑华认为,中原等地区对象牙蒯彭月现象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从河姆渡文化遗址、大坟口文化遗址,到殷商时期的墓葬之中,都出土有数量不等的象牙制品,说明古代先民很早就有利用象牙进行雕刻加工成各种使用之物的习俗。特别是殷墟出土的象牙制品,不仅雕刻精致,而且器形丰富多样。

先秦时期一些地方的祭祀活动也有使用象牙的。《周礼注疏·秋官·壶涿氏》记载:“除水虫,以炮土之鼓殴之,以焚石投之。若欲杀其神,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沉之,则其神死,渊为陵。”[5]

象牙即被赋予了镇压精怪、驱除水患的祭祀功能,并且在先秦时期象牙制品的利用主要存在于服饰和祭祀生活方面,

源自宋先生的鸟形装饰器之说对于高山族的研究。宋先生认为高山族“以坚木为木牌,高三尺余,阔二尺,绘画云、鸟以蔽身”。正是说明鸟形器在家宅中起到了庇护的作用,可以驱邪避鬼。由此可推,河姆渡先民很有可能是用此类挂件悬挂于屋顶(明显宋先生也注意到了钻孔、脊的存在,考虑了它们的作用),用来一种蔽身的工具。根据上述的几种说法,笔者更倾向于它是在祭祀或膜拜等原始先民活动时使用的,而不属于日常生活用品。

3 结论

简而概之,精美的雕刻纹饰,独特的文化特点,别具匠心的取材,使得T22(3B):79双鸟纹象牙蝶形器成为了河姆渡文化的标志性器物,当属原始艺术中的精品。在翻阅关于河姆渡遗址蝶形器的资料过程中,大部分学者是以蝶形器的纹饰出发,从最直观的方式对河姆渡遗址原先人们的心理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但是对河姆渡蝶形器物用途方面的研究只有几少数个。通过了解河姆渡遗址蝶形器物的用途,我们才对河姆渡遗址原先居民的生活背景、心理思想、社会活动有更高的认知。

参考文献

[1]牟晓琳.河姆渡文化分期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6月.

[2][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2003年.

[4]汪灵.中国古象牙文物及保护意义[J].宏观天下.

[5]《周礼注疏》,中华书局,1936年.

作者简介

唐曲卓玛(1995-),女,藏族,西藏日喀则,硕士,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美术考古。

猜你喜欢

河姆渡蝶形象牙
在FPGA上实现FFT的高效串行流水线结构
蝶形引入光缆技术新进展
一根象牙筷
象牙长啊长
象牙战争
穿越之旅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
蝶形弹簧的受力分析及弹性拉压杆改造
My Forever Valent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