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傅雷“神似说”解读老舍《考而不死是为神》

2019-12-13乔心怡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4期
关键词:文学翻译

乔心怡

摘 要:傅雷的“神似说”是从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翻译实践的成功过渡。其理论内涵的核心是化我为我,其目的是形神兼备。傅雷以其深厚的艺术素养和对东西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为中国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傅雷“神似说”为理论依据,以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考而不死是为神》为研究对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神似说”进行再解读,不拘泥于字面,略有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中再现原文的精髓,创造文学艺术。

关键词:形似;神似;《考而不死是为神》;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4.077

1 傅雷的翻译观

1.1 神似与形似

傅雷先生在1951年9月高老重译的序言中说:“就效果而言,翻译应该像一幅画,不是形似一幅画,而是精神上的一幅画。”要求生动技术,根据原文的语法,有必要传播心灵,达到意志,巴特说,掌握字典并把根据原文的语法做的事情都放在一起是不死的。傅雷在这里说的是翻译的标准和文学翻译的规范。换句话说,翻译原文“不是在形状上,而是在上帝中”来传达上帝的意思。

所谓翻译的标准来指导翻译,翻译品质评估尺度的做法。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的翻译标准,建立翻译的科学理论体系。傅雷先生在文学翻译中提出了“不相像,与上帝相似”的翻译标准,在翻译范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翻译理论,百家争鸣深入的发展,文学观念翻译行业逐渐认可的傅先生翻译,已成为翻译界的共识。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教授金胜华女士认为,“生动”的关键是在原文中传达词语和句子的音色。傅雷强调貌似不变形似乎意味着强调表面,而不是说形式可以被忽略,更不用说不应该提倡形式。郑海玲在文学翻译研究中强调,“从翻译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傅雷的翻译思想,应该是按形式写神,构成精神,把形式和精神统一起来。”“范忠英教授在《实用翻译教程》说:”是文学翻译的目的,首先由傅雷提出颇为相似。在他看来上帝也叫‘栩栩如生,也就是说,除了传承以外,我们应该尽力保持原来的魅力和风格。达到神似确非易事。连傅雷也情不自禁地感觉到:“传播精神是不容易的。”但是,这是翻译的要求,文学作品的翻译达到神似,译者和原读者得到大抵类似的感触。因此,这是每个从事文学翻译的人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1.2 翻译的语言问题

傅雷在他的“翻译阅历小贴士”中说:“这部分的写作多年来一直让我特别沮丧”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多远?他们青睐抽象和分析;咱们喜欢混凝土,擅长合成。还是在精神完全融化,突然从字面上刚搬到这里,不仅失去了美丽的原始感,甚至是艰涩感,也叫读者莫名其妙。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它还没有谈到风格。无论原文的格调是什么,它总是统一和完好的;当然,翻译不该是支离破碎的。文本的问题基本上是艺术视野的问题。

早在1951,在《高老头》的再译序言中,傅雷提出了文学翻译中语言和写作需须“生动表达”的问题。“在译文和原文之间,文本既没有被曲解,也在规则上有很大的不同。各种人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优势,没有模仿,没有补救的弊病,但也有本身的不可侵犯的戒律。中西方语言远不止这一点,需要生动的表达思想,锱铢必较。既然不是死抓字典,根据原来的词和句子汇编和堆砌可以帮助。”傅雷先生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

(1)文学翻译是语言的艺术。按照傅雷的说法,文学翻译的语言基本上是一个艺术视野的问题,“思索文本的部分作品使我多年来感到痛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翻译是艺术的语言,必须下苦功认真学习仔细地钻研“推敲”。

(2)文学翻译中的语言应是“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对文本进行思考,并不是“字面上把它带入”原著,而不仅仅是“寻求它的意志”,而是“在精神上完全溶化”,并考虑到“原文的风格”和“将思想传达给意志”。傅雷曾经说过,“要了解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与中国表达的问题。”理想的翻译似乎是原作者的中文作品。这样,原文的意义和精神,即翻译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就可以同时被提出和关注,这样就不再存在屈从或伤害的病痛。因此,不仅合乎中国读者的时代线,但也传达原作者的精神和风格,目标读者浏览原文翻译,完成了与原有的读者同样的效果。

2 “神似说”下的《考而不死是为神》的翻译

(1)“翻译应该像一幅画。我们想要的不是形式的相似,而是精神的相似。”

文章第一段中“早半天”在汉语中可理解为早半晌,大早上,一上午等,如果纠结其中文意思,钻牛角尖,执着其字面意思,想必是不好解释的。所以我在翻译时,所求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将其翻译为in the morning,简单易懂,概况了其所有意思。再如,就像你刚从方程式中出来,你的血液是X和Y。所谓的“钻”是老舍先生形象的用词,在文中意思是逃脱,摆脱,因此直接译为got out of;“你赴考人在做自己,你一吐代数,机器吐出的历史”“自居为人”我的理解是别认为自己是一个人,抓住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不咬文嚼字,追求神韵,所以翻译成“don't want to be man”。

(2)愚人对翻译的事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看法,且非常重视精神而不是外形。

“如果你像这样参加考试,你可以把所有的功课都吐出来,好吧,你可以保持原来的状态;日夜睡觉,迷迷糊糊地醒来,忘记所有的代数、历史、化学等武术,你就会想到“姐姐我爱你”。“这是一种蛇脱皮的工作,老皮脱尽是免费的;否则,你永远不会得到一个文凭这条蛇是你爱我的妹妹,妹妹不爱你,而准确。”这一段是我认为整篇文章最难的一部分,因为对于中文都不太能准确理解,更何况还要翻译成英文。在详细了解了“神似说”后,稍微有些明白,翻译文学作品,着重在于表达作者的意图,不拘泥字面,最真实最贴近的展示作品。“现原形”根据上下文则是做自己,成了人而不是考试机器,翻译为“be a man(be yourself)”。“你这才想起妹妹我爱你”,是说考完所有考试后,结束了考试机器的生活,有了人的情绪,有了感情,有了七情六欲,“you finally think of sister I love you like a human”.“蛇脱皮”则是结束考试后的自己,像蛇脱了皮会新生一样,考试后的自己就是获得了新生,译为“this is a work of snake peeling,and the old skin can be freed.“如果你没有文凭,即使你爱你妹妹,她也不爱你,是的。这句话则是讲了中国考试制度的现实,没有文凭,你就被人瞧不起,不会被这个社会接纳。我翻译时遵循重神似的观点,将其直接译为“your snake has never received a diploma,that is,you love your sister,and your sister does not love you.”

(3)“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其含意的一部分,这在文学中被说成是充满文字和无限意义的,这是西方人在行间所称的”。

“言有尽而意无穷”在作品中是最高级的表达方式,通过寥寥数语将作者所表达的意蕴呈现在读者眼前,不仅在字面上,更在语言文字组合的背后蕴含更为丰富的含义,让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从另一方面讲,就是翻译作品时将重点放在“神似”,不执着于字面。如果你能去逃避这一关,你将大有可为,足够的积分不够,反正你不会死的。被“世上的生命”所窒息并非罕见。文中用过关来形容考试,“死”字表示了考试制度让人崩溃。如果你在考试中不死,你就敢活下去,这告诉你,你是第十个转身的男孩。最后一句则是全文点睛之笔,总结性的说出了考试制度的繁琐和难度,只要是参与考试的,坚持考完全场的都是神;“童男转身”是与宗教相关的表达。对于绝大部分信仰基督教的西方读者来说,就很难理解中国佛教中“轮回”的真正含义。因此这句翻译成“you are the reincarnation of a virgin boy in Buddhism.”

3 结语

《考而不死是为神》是老舍先生最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寥寥数语便生动形象的讲述中国的考试制度的繁琐和困难,从另一角度激励了万千学子奋发读书,坚持学习,连考试都能经历过的人,还有什么不能承受的?通过傅雷“神似说”,重神似而不在形似,言有尽而意无穷,详细讲述了翻译作品的神韵。二者的结合,将理论用于实践,进一步展示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傅敏.谈翻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

[2]傅雷.傅雷全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3]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金梅.傅雷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

[5]宋学智.翻译文学经典的影响与接受[M].长沙: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6]肖红,徐钧.试论傅雷的翻譯观[J].上海: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

猜你喜欢

文学翻译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信息保真
浅谈文学翻译之语言美
翁显良翻译思想研究综述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翻译诗学操纵下的文学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