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种鸭病毒性肠炎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2019-12-13朱卫华赵亭赵万升李静范明杰张莉莉李玉峰

家禽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养鸭肠炎圆环

朱卫华 赵亭 赵万升 李静 范明杰 张莉莉 李玉峰

中图分类号:S858.31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085(2019)11-0051-03

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 enteritis,DVE)又称鸭瘟,是雁形目鸭科成员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宿主的消化道、内脏和淋巴器官,造成消化道出血、淋巴器官受损和实质性器官的退行性病变。该病呈世界分布,在我国主要养鸭地区广泛存在,但主要呈地方性流行。该病的病原是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现归于疱疹病毒科马立克氏病毒属。该病毒可以感染各品种和日龄的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是对鸭致病性最强的病原之一,一旦感染往往会对鸭群造成严重损失。黄引贤等[1]最早于1959年报道了该病在我国的存在,之后我国研发出了针对该病的弱毒疫苗,起到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CoV)感染最早报道于德国[2],据称能够引起鸭生长迟滞,发育不良,并造成鸭免疫抑制增加其他病原继发感染的可能。DCoV呈世界性分布,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在养鸭业中的阳性率较高。DCoV可以感染北京鸭、番鸭等多个品种,根据其基因组结构可以分成I型和II型[3],目前在我国主要养鸭地区流行毒株以I型为主。

近来某养殖公司陆续出现育成期种鸭发生DVE的病例,发病时间多在10~16周龄,发病鸭群表现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排白色或绿色稀粪,死亡率达到每天1%~3%,经实验室诊断为DEV与DCoV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采集与处理  发病鸭来自山东地区某种鸭场15周龄育成鸭,外观精神萎靡,有的表现头颈肿大。剖检可见心肌出血或心肌苍白,肝脏肿大出血,脾脏斑驳状或者出血,有的胰腺坏死;肠道有明显的肠炎症状,泄殖腔出血明显。多数病死鸭食道有典型的条纹状出血或坏死。采集病死鸭肝脏、脾脏和胰腺等作为病料,混合后以1:5比例加入灭菌生理盐水,使用组织匀浆机将病料打碎形成混悬液,置-80℃冻融2次,4℃ 8000g离心15min,取上清进行实验室PCR检测。

1.2  实验室PCR诊断  病料上清按照试剂盒(Axyen)方法提取病毒核酸,利用本实验室设计的针对禽流感病毒(AIV)、鸭肠炎病毒(DEV)、鸭肝炎病毒(DHV)、鸭呼肠孤病毒(DReoV)、鸭细小病毒(DPV)、鸭坦布苏病毒(DTMUV)和鸭圆环病毒(DCoV)等常见病原的引物,通过PCR或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1.3  病毒分离  病料上清加入适量抗生素(卡那霉素1000IU/mL),混合后通过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12日龄健康鸭胚,每胚0.1mL。接种后每天观察鸭胚死亡情况,收集死亡鸭胚绒尿膜和尿囊液,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实验室PCR核酸检测。

1.4  动物回归试验  将病毒分离物以生理盐水1:100稀释,通过肌肉注射途径接种5只10日龄健康雏鸭,每只接种0.2mL,另设5只作为对照,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2mL/只,每天观察记录试验鸭发病和死亡情况。采集死亡试验鸭肝脏、脾脏等病料进行实验室病毒核酸检测。

2  结果

2.1  实验室PCR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DEV和DCoV-I型为阳性,其他常见病毒均为阴性。结果见图1。

2.2  病毒分离  病料接种鸭胚于接种后72~96h死亡,死亡鸭胚表现绒尿膜水肿,胚体出血。分离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DVE阳性,其他病毒均为阴性,结果见图2。

2.3  动物回归试验  攻毒组试验鸭于攻毒后96h开始发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于144h全部死亡,剖检可见肝脏坏死出血,食道条纹状出血等典型病毒性肠炎症状,5只试验鸭病料实验室检测均为DEV阳性,结果见图3。

综合实验室PCR检测、病毒分离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将该病例判定为鸭病毒性肠炎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

3  讨论

DVE是养鸭生产中的传统疫病,一般呈地方流行或散发,但该病近年来有发病增加趋势。根据从业者反映,现有的弱毒疫苗对该病的保护率有所下降,鸭群发生病毒性肠炎后用弱毒疫苗紧急免疫效果不理想,有的养殖场发病后将紧急免疫剂量提高到十倍以上仍不奏效。自2006年以来,国内多次出现“新型鸭瘟”疫情的报道[4, 5],该疫情的流行特点、发病症状等均与传统病毒性肠炎相似,病原也具有疱疹病毒的特征,但中和试验证明其与DEV不同。近年来的病例实验室诊断结果病原仍是DEV,弱毒疫苗也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说明这些病例不是“新型鸭瘟”。报道显示,这些流行毒株与疫苗株和原参考株仅有个别基因差异,从分子水平来看没有发生明显变异[6, 7]。

在本病例中,除DEV以外还检测到DCoV-I型病毒。DCoV自发现以来,世界上多个国家报道了该病原的存在,我国的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山东、安徽、河南等主要养鸭地区均有该病报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以上主要省份DCoV感染总阳性率在30%左右,而个别鸭场阳性率可达80%以上[8]。感染DCoV病鸭表现为生长迟缓、体况消瘦、羽毛发育障碍等症状,病理学分析表明DCoV可以造成法氏囊、胸腺、脾脏、肝脏等器官损伤,尤其是引起淋巴细胞凋亡而造成免疫抑制,从而加剧其他病原的致病性[9]。由于DCoV感染普遍存在,近来DVE病例经常能够同时检测到DCoV,因此推测这可能是DVE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由于缺乏实验证据,DEV和DCoV是否能够协同致病以及其协同致病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DCoV目前尚无有效的分离培养方法,也没有商品化的疫苗产品可供使用(因此在病毒分离时,仅分离到DEV)。对于该病的防控只能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手段,避免使用劣质的粗制抗体以防止该病的人为传播。另外,还应该关注该病在父母代及祖代种鸭上的感染情况,必要时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切断病毒的垂直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引贤,欧守杼,邝荣禄,等. 鸭瘟病毒的研究 [J]. 华南农学院学报, 1980, (01): 21-36.

[2]  Hattermann K., Schmitt C., Soike D., Mankertz A. Cloning and sequencing of Duck circovirus (DuCV) [J]. Archives of virology, 2003, 148(12): 2471-2480.

[3]  萬春和,程龙飞,傅光华,等.鸭圆环病毒基因Ⅰ型和Ⅱ型PCR-RFLP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J].中国家禽, 2016, 38(17): 53-55.

[4]  刁有祥,吕桂霞,郑福英,等.一种新型鸭瘟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J].中国兽医学报, 2006, (02): 136-139.

[5]  丁巧玲,袁生,李建军,等.广东部分地区发生“新型鸭瘟”的初步诊断报告[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6,(04): 28+32.

[6]  傅光华,陈翠腾,刘荣昌,等.鸭瘟病毒新近分离毒株部分基因变异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8,49(10):2215-2222.

[7]  姜甜甜, 张大丙. 鸭瘟强毒与疫苗毒的囊膜糖蛋白序列比较 [J]. 中国兽医杂志, 2013, 49(02): 3-7.

[8]  黄瑜,万春和,彭春香,等.鸭圆环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 [J].中国家禽, 2013, 35(05): 47-48.

[9]  李鹏飞.鸭圆环病毒在人工感染雏鸭体内的侵染分布、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其致凋亡作用的研究[D].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5.

猜你喜欢

养鸭肠炎圆环
圆环填数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巧得妙方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得了肠炎怎么办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巧剪圆环
成语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