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弘扬中国民歌

2019-12-13李晓冉

北方音乐 2019年21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歌课程标准

李晓冉

【摘要】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是中国文化中的灿烂瑰宝,值得不断继承、发展与研究。传统音乐文化是音乐的重要部分,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教育将丰富多彩的民歌作为音乐教学资源对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重大价值,因此本文以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民歌为切入点,从意义、应当遵循的原则、实践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传统民歌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民歌教学的意义

(一)是各大音乐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纵观音乐发展的历史,大量作曲家与研究者都专注于研究民族音乐,浪漫主义时期更是出现了民族音乐的乐派。同样,音乐教育家也非常注重民族音乐的教学素材,著名教育学家柯达伊在改革之初就提出“音乐教育应重视本民族的本土音乐语言,音乐课堂运用的主要材料可以从民间歌曲与民间歌唱游戏中选择”“本民族的音乐素材能够给与儿童更多的见识与洞察力”“带有歌曲的儿童游戏能让儿童不知不觉中增强民族意识,了解与熟悉民族的特色。俄罗斯的音乐教育学家巴列夫斯基也说“在设计音乐课本内容时,民歌、传统音乐、流行音乐三者缺一不可”。民歌作为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珍惜资源,是各大音乐教学教学理念的具体提现。

(二)能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近两年的教育语汇,艺术学科以面向全体学生,以美育人,培育学生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四方面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中重视民歌的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民族音乐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三)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2011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通过音乐作品中祖国山河、历史和文化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定义为知识与技能,目标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三个不同的维度中都确定了传统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同的音乐能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中国的民歌更是传承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四)推动我国民歌发展的时代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祖国未来的一代,尽管现在很多民歌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国家、政府、教育部门的重视,但青少年对传统的文化,特别是传统的音乐的兴趣与热情不高。现阶段社会多元化,青少年接触的音乐类型众多复杂,青少年对于娱乐性强的流行音乐更感兴趣。文化传承离不开教育,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民歌不感兴趣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不理解、听不懂。因此音乐教育工作者有让学生了解、引导学生喜欢中国民歌的责任与义务,让学生通过了解而喜欢上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传统民歌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以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为使命

中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便有了反应当时生活和社会的民歌,发展到现在,形成了以“山歌、号子、小调”三大类别的民歌。民歌能体现出中国不同的民族与地域特征。以“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为使命”可作为民歌教学中的核心理念,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围绕着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来完成,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作用,通过教唱民歌来启发学生的民歌韵律感,教会他们歌唱与欣赏民歌的简单方法;在立足于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让他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情怀。

(二)以中国民歌为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课堂主要通过欣赏、学唱等几个环节进行,在课堂中进行民歌课教学,可以将民歌设计到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欣赏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学唱民歌。在教授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地域性来进行课程讲解,以《茉莉花》为例,《茉莉花》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歌,江苏的《茉莉花》委婉温柔,河北的《茉莉花》豪爽,这些都是民歌课堂教学中可以和学生分享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会了一首音乐作品,也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与地域,通过中国民歌作为教学内容从各个方面让学生对民歌更具有浓厚的兴趣。

(三)以地方特色为依托

中国音乐学院研究所所长谢嘉幸曾经说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在發扬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从民歌入手普及传统音乐是一种非常快捷的方式。近些年教育逐渐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园特色建设校本各学校都在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校教材。地方民歌作为音乐课堂内容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教师在音乐课堂讲解民歌的同时,充分的了解当地的民歌资源与特色,成为民歌传播的使者。中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有很多民族都能歌善舞,甚至有些民族还有“不会说话便学会唱歌”的说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结合地方特色来进行民歌教学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非常好的先天优势,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很快找到兴趣点,找到熟悉感。

三、民歌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民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民歌所包含的内容与小学生熟悉的歌唱、器乐、身体律动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使民歌能够充分的体现到音乐教学中。在教学设计时,尽量保持歌曲本来的原汁原味,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进行环境的创设,可以简单的学习民歌中的方言,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多多注意将音乐与文化、人文结合来进行。比如在小学五年级学唱《凤阳花鼓》(苏少版)时,通过“感受——讨论——学唱——实践”的设计思路来进行,从旋律曲调中感受民俗风情和风土人情,其次让学生了解整首音乐的创作背景,然后教学生演唱这首音乐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在歌曲中出现了“得儿”的演唱,通过音乐的语言展示出的风土人情。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学生的通过敲鼓以及实践与小活动,感受到安徽民歌的地域特色。由此仅仅的围绕一条民族音乐的主线来进行教学思路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设定

通过民歌的学习,完成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设定,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民歌让学生对音乐基础理论有进一步的认识。过程与方法,学唱、表演等一系列的方法来一步一步加深对民歌的认同与喜爱,采用情景陶冶、合作探究一些类的方法来了解与掌握民歌艺术的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民歌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如在四年级下册《太阳出来喜洋洋》(苏少版)的学习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紧紧围绕三维目标来设置,在知识与技能上,能用清晰明亮且富有表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在学习过程中能了解与认识中国的五声调式;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对歌曲的聆听、学唱、感受、体验、创编实践,从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来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了解“山歌”的风格特点,理解各民族的差异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小结

民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歌词和旋律,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与历史的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的民歌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灿烂瑰宝,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中通过民歌的教学可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在课堂中,学生们可以获得音乐的相关知识,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与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褚瑶.论小学音乐课民歌补充教材的选择方法[J].大众文艺,2017(8).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歌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