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仿制-仿研-自研:新巾国制式出枪发展史

2019-12-13Dboy

轻兵器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口径冲锋枪步枪

D boy

53式步骑枪全貌图

在抗美援越期间也有不少53式步骑枪援送到北越,这是在美国民间交易市场上发现的一支中国53式步骑枪,是美军士兵偷偷带回国的战利品。由于缴获时枪托已经损坏,所以进行了修补,枪口安装有一具北越的N4枪榴弹发射器,其仿自美国M8枪榴弹发射器

仿制阶段(1960年代以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装备的武器种类繁多,枪械种类达几十种,制式化非常迫切。但在装备何种制式步枪上,未有统一的规划。例如当时在东北兵工厂就尝试测绘仿制了250支美国M1卡宾枪,这是新中国建国后仿制的第一种枪械,但由于当时的工业基础比较落后,难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所以就没有继续扩大生产,这一批仿制的枪支也未正式装备部队。

由于对轻武器建设未作重视,到了朝鲜战争爆发之前,才发现参战部队的武器五花八门,每个军仅步枪就将近10种。于是,在部队陆续入朝前后,便紧急与苏联签订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总价值8000万卢布),其中就包括大量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

肩背53式步骑枪的女民兵。当开始装备56式“枪族”时,53式步骑枪便逐步移交给民兵

除了进口苏联轻武器,国内兵工厂也开始仿制苏联枪械。此时,苏联正在撤装莫辛纳甘步枪,换装SKS半自动步枪,于是苏方就将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资料卖给中国。该枪在中国仿制成功后,定型为1953式步骑枪,简称53式步骑枪,该枪于1954年开始装备部队,其造价约为进口苏联枪支的一半。

53式步骑枪的生产于1960年停止,部队开始换装56式“枪族”。56式“枪族”在19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試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全套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品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并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建立了生产线。

笔者曾以某民兵单位打过的56式半自动步枪,当时解放军正在换装95式步枪。

56式“枪族”也统称为“半式枪族”,其包括1956年式半自动步枪(仿SKS半自动步枪)、1956年式冲锋枪(仿AK47自动步枪)和1956年式班用机枪(仿RPD轻机枪)。56式“枪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枪族,因为这3种枪械有着不同的结构和原理。

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均采用自动装填原理,且在外形上有相似之处。比如活塞筒均设在枪管上方,护手和枪托均为木制且形状相近,外行人认为这两种枪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但其实不然。

56式半自动步枪采用短行程导气活塞原理,闭锁机构为枪机偏移式。正如其名称所示,仅能半自动射击,由一个不可拆卸的弹仓供弹,弹仓容弹量为10发。装填时,将枪机拉开,用一个带有10发弹的桥夹从机匣顶部的抛壳窗将10发弹压入弹仓,然后取下桥夹,释放枪机。当射完弹仓中的10发弹后,枪机会自动空仓挂机,方便重新装填。

56式冲锋枪采用长行程导气活塞原理,闭锁机构为枪机回转式,机头上设有两个大型闭锁突笋,该枪可进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由一个可更换的30发弹匣供弹。除了固定木制枪托的56式冲锋枪外,还生产有折叠式枪托的56-1式冲锋枪。最初生产和装备的56式冲锋枪与AK47一样,采用锻压工艺生产的机匣,全枪较重。

中苏断交后,我国工程师于1960年代后期在阿尔巴尼亚援建时曾接触过苏联的AKM步枪,发现该枪采用冲压机匣。于是,工程师回国后即开展了冲压机匣的攻关研究工作,在1970年代生产出冲压机匣型56式冲锋枪。但最早一批冲压机匣型56式冲锋枪的寿命过短(可能是钢材的问题),因此部队将这批枪退回工厂,继续使用了一段时间的锻压机匣型,直到冲压机匣的耐用性问题得到解决,才再次装备冲压机匣型56式冲锋枪。所以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参战部队所使用的56式冲锋枪大多是锻压机匣型的。

出口到乌干达的56-1式礼宾枪

锻压机匣的56式固定枪托型冲锋枪

冲压机匣的56-1式折叠枪托型冲锋枪

冲压机匣上的铆钉位置与苏联的AKM步枪不一样,在国外,这通常是区别中国56式冲锋枪与苏联AKM的一个典型特征。但事实上中国最初生产的冲压机匣,铆钉位置与苏联AKM步枪是一样的

笔者曾经打过的一支56式冲锋枪,其铆钉的位置证明,该枪是早期型号,采用冲压机匣

笔者曾经打过的一支56式冲锋枪,其铆钉的位置证明,该枪是早期型号,采用冲压机匣

中印战争期间,印军士兵使用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和布伦轻机枪

56式冲锋枪经常被简称为“56冲”,虽然被命名为“冲锋枪”,但其实是自动步枪。在当时的战术指导思想中,56式半自动步枪是取代53式步骑枪的,因此其担当的是步枪角色,而56式冲锋枪则是取代54式冲锋枪(仿PPS43冲锋枪)的,因此其担当的是冲锋枪角色。比如当时在一个9人步兵班中,只有正、副班长装备56式冲锋枪,其他7名战士则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因此把仿制的AK47自动步枪称之为冲锋枪,是从其用途来定位的,而没有局限于“发射手枪弹”这一现代冲锋枪的定义。其实,类似的情况并非只在中国出现,比如美军在越战时期装备的XM177系列,虽然现在被认为是短突击步枪,在当时其正式的定型名称也是“冲锋枪”,显然也是从“用途”来命名的。这说明冲锋枪要发射手枪弹这一定义,并非一开始就有严格规定,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慢慢形成的一种统一观点,最终成为定义。因此,现在有些人纠结“56冲”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叫法,着实没有必要。

56式半自动步槍经常被简称为“56半”,有时也被称为“56式步枪”。由于56式冲锋枪不会被称为“步枪”,所以“56式步枪”就是特指“56半”,并不会产生混淆。

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长期以来在步兵班中搭配使用,基本是以56式半自动步枪为主,这种情况持续到对越自卫还击战为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战术指导思想是“全民皆兵”,强调传统步枪的作用,即能在中远距离上瞄准射击,在接近距离时要刺刀见红,可以大量装备,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弹药消耗,所以对单发步枪情有独钟。因此导致SKS这种在苏联只服役了几年就过时并被AK系列全面替换的武器在中国勃发第二春,在军中装备时长近30年,民兵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情况也很普遍。

罕见的折叠枪托型63式步枪,具体情况未知,可能是个别工厂或研究所的尝试之作

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首次投入战斗是在1962年爆发的中印边境战争,有个别资料臆想中印战争是56式冲锋枪对FAL步枪形成压倒性优势,但其实当时印军还未装备FAL。当时,印军主要装备李·恩菲尔德步枪,而56式冲锋枪只有解放军正、副班长装备,数量较少。但相比印军手中的李·恩菲尔德步枪,56式冲锋枪与56式半自动步枪在火力上是相当有优势的。

仿研阶段(1960~1970年代)

中印边境战争之后的第二年即1963年,我国设计定型了一种新步枪,即63式自动步枪。63式自动步枪是基于“步冲合一”理念而研制的,其目的是将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合二为一,既能准确地进行半自动射击,又可提供火力威猛的近战连发火力。这样部队就可以只装备一种枪支,完全取代两种56式枪。

63式自动步枪的整体结构以56式半自动步枪为基础,且采用短行程导气活塞,但增加有气体调节器,提高了各种环境、气候条件下的动作可靠性;枪机设计是在56式冲锋枪的回转式枪机上进行改进,供弹具也是基于56式冲锋枪的设计,但缩短弹匣长度,采用20发容弹量的弹匣;握把与枪托一体,则取自56式半自动步枪的设计。虽然该枪的外形在现今的审美观下让人觉得落后,但其设计在当时的中国是比较先进的,确实是把两种56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由于设计人员的知识、经验有限,63式自动步枪存在不少先天缺陷,假如能小批量地试生产、试装备、反复改进,即使整体设计比较落后,还是可以改进成一种可靠的武器。然而,当时正好遇上高调备战的时代背景,急需大批量生产,所以在匆匆经过试验流程后,便于1968年开始生产及装备部队,拟取代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一些工厂为了减少工时、提高产量,又盲目修改工艺,进一步恶化了设计结构和生产质量。由于新枪发到每支部队的同时,该单位原本使用的旧枪都要上交,所以许多率先装备63式自动步枪的部队高呼“还我半自动”。再加上63式半自动步枪存在的问题无法根治,于是只得匆匆撤装,部队重新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

目前,两种56式仍是国旗班的礼宾枪

81式的竞争对手:一种基于56-2式冲锋枪的改进型,在枪口安装了枪榴弹发射器,准星座后移,护手两侧的散热孔增至3个

81式自动步枪采用固定式木制枪托

81-1式自动步枪采用折叠式枪托

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开战前,由于预见到56式半自动步枪的火力在面对越军普遍装备的各类AK47(既有苏联原装,也有我国在抗美援越期间大量支援的56式冲锋枪)会比较吃亏,所以紧急往前线参战部队调拨了大量56式冲锋枪,作为此战中的主力枪。当然,在战争期间,仍然混用了不少56式半自动步枪。

中国曾经援助给北越大量56式冲锋枪,这些枪在机匣上不会有国内的厂标,而是统一刻上“M22”标记。另外,“M21”则是援助北越56式半自动步枪的机匣上的标记。

自研阶段(1980年代至今)

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后,军方下达了研制新型步枪的命令,结果两年后即1981年便设计定型了81式自动步枪。该枪的研制周期如此短,是因为该枪起初的定位便是一种过渡性装备。这其中的原因,要从中国研制小口径步枪讲起。

虽然中国第一种正式装备的小口径步枪是1990年代的95式,但其实小口径研究工作早在1960年代就开始了。在1960~1970年代,全世界都看到M16在越南的成功应用而开始研制小口径步枪,其实中国也是其中之一,起步并不比别的国家晚。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导致进展比较迟缓。而且当时的想法是先研制出比较理想的小口径枪弹,再研制步枪。直到1978年,5.8mm步枪弹定型,同年才开始该口径步枪的研制工作。

紧接着在第二年即1979年又发生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根据战后总结经验,认为还是应该装备一种可以同时取代56式冲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的新式步枪。然而,小口径步枪才刚刚开展研究工作,时间上来不及,于是决定紧急研制一种过渡性的轻武器,而且必须是包括自动步枪和轻机枪在内的枪族化装备,在小口径步枪问世之前用来应急。这种应急的过渡性枪族于1981年正式定型,1984年开始正式装备部队,它就是我们所熟知的81式枪族。两山轮战期间,1986年的“兰剑B”行动中,我军参战部队使用了81式步枪,经过实战证明,该枪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武器,但其外形不够“现代化”。

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的81式步枪

87式自動步枪全貌

87A式自动步枪全貌

对于这种过渡性武器,部队的要求很简单,仍然使用56式普通弹,结构比56冲锋枪优化即可,材料也不要求创新,总之就是要“快”。虽然要求“快”,但在设计定型前,仍然要求由各个兵工厂、研究单位分别研制样枪进行竞争,从中选中最合适的装备。81式自动步枪是其中的一个方案,比如还有仅仅是在56式冲锋枪的枪口装上一个枪榴弹发射器的简单方案。

81式自动步枪采用短行程导气活塞、回转式枪机,该枪扳机和弹匣之间的距离较长,许多人都认为这是81式外形最难看的部位。同时打过81式步枪和56式冲锋枪的人都知道,81式步枪连发发射时比56式冲锋枪连发发射时要稳定得多。这是因为81式改善了自动机的运动状况,虽然结构上不如56式冲锋枪紧凑,但连发射击时的后坐感比56式冲锋枪要低。

虽然81式步枪原计划只是作为一种过渡武器,但由于小口径枪族以前从未搞过,技术和经验都不足,所以导致研制时间大大超出预期,然后逐步换装又花了不少时间(其实81式换56式也用了好几年),结果导致81式步枪一“过渡”就过渡到21世纪。

在81式步枪“过渡”期间,还曾出现过一种87式小口径步枪,它是81式步枪的小口径版,作用是用来验证小口径步枪的性能。

从外形上看,87式步枪和81式步枪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在内部结构方面,也基本一致。但87式步枪外形确实太丑了,所以刚设计定型没多久,就在同一年开始改变外形的研究工作,并在两年后即1989年定型了87A式自动步枪。

87A式步枪就是美颜后的87式步枪,也换用了部分材料进行改进,内部结构无变化。相比之下,87A式步枪比87式步枪在人机工效方面还是有所改进的,外形上也确实要好看一点。

第39军116师在训练中使用87A式步枪的照片

QBZ95式自动步枪全貌图

笔者曾经打过的95式步枪

但无论是87式还是87A式,生产量都极少,只在小范围内试装备。笔者目前没有发现使用87式步枪的资料,但曾发现过一张第39军116师使用87A式步枪的照片。

在87A式步枪研制成功后,我国第一代正式装备的小口径步枪就是95式枪族。

从95式枪族开始,轻武器的命名规则发生改变,该枪族由两种步枪和一种轻机枪组成,两种步枪分别为QBZ95式自动步枪和QBZ95B短自动步枪,前者是枪管长463mm的标准型,装备数量较多;后者是枪管长320mm的卡宾型,装备数量较少。

95式枪族采用短行程导气活塞、回转式枪机,可单、连发射击。与以往我国装备的制式步枪相比,95式枪族最大的改变是采用无托结构,由于无托结构使得枪支的瞄准基线缩短,为提高射击精度,不能继续使用以往56式、81式上的缺口式照门,因此在95式步枪上,改用觇孔式照门(注:缺口式照门需要远离眼睛,而觇孔式照门则要贴近眼睛)。笔者曾打过两种56式、81式和95式,相比之下,95式无论是重量、后坐力、易用性都是最好的。

在95式步枪替换81式步枪的过程中,出现了另外一种步枪,就是QBZ03式自动步枪。正如其名称所示,该枪于2003年设计定型,与95式步枪相隔8年。因此在网络上有许多传言宣称,由于部队对95式不满意,或是对无托步枪不满意,因此才专门研制了03式步枪。

其实,在1989年决定设计新型小口径突击步枪时,就已经有传统结构和无托结构两个方案。无托方案即95式虽然早已定型,但毕竟是第一次摸索着装备无托步枪,为保守起见,有托方案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研制。最初的设想是让有托方案和无托方案能通用关键部件,为生产带来便利,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95式的结构难以照搬到传统有托结构的步枪上,于是放弃了关键部件互相通用的要求,最终研制出03式步枪。

由于对无托步枪存在争议,在03式步枪公布前,经常有人拿81式与95式进行比较,而在03式步枪公布后,就经常出现95与03孰优孰劣的争论。归根结底就是“有托与无托之争”。这个问题国内外专家争论了几十年也没有一个结果,因此网络上的争论也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使用95式步枪的三军仪仗队

建國70周年阅兵式上使用95式步枪的维和部队方队

笔者在2009年时曾经看过某步校拍摄的一段95式与03式进行操作对比的视频,该段视频得出的结论似乎是03式更优,特别是在进行平战转换、更换弹匣等战术动作时,战士们操作03式更快更好。然而仔细观察视频中的操作动作,就会发现无论是使用95式还是03式,这些战士都是采用操作81式步枪的动作姿势来进行,而95式作为一种无托枪,其枪身短、护手短、质心偏后、弹匣在握把后方,这些特点是不适宜照搬81式的动作要领来操作的。这样生搬硬套,自然就会得出03式更优的结论。

所以,与其说是95式步枪存在严重的缺点而使得03式能继续研制并定型,不如说是因为部队还没完全准备好装备一种无托枪,相关的训练、教材都没有及时调整过来,如果换装了95式的单位不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研发适应操作95式步枪的战术动作,仍然按照操作81式步枪的方式去练习,就会出现所谓的“不满”。

那么95式步枪是否存在缺点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枪支,任何产品都必定存在缺点,无论95式还是03式都有自己的缺点,只不过在网络上的许多争议中,一些所谓的缺点并未一针见血。

后来,95式的改进型95-1式步枪的研制及定型,就是根据从基层单位中收集、累积、汇总了战士们对95式步枪的一些抱怨或建议而研制出来的。但95-1式虽然解决了95式的许多缺点,却又产生了另外一些问题,如枪膛挂铜等缺点。又比如针对95式快慢机操作不方便的缺点,95-1式将快慢机移至握把上方,可以用握枪的右手拇指进行操作。但这个快慢机的位置太低太贴近虎口,故操作时右手需要先松开握把稍为挪一下掌心角度,才方便用拇指去拨动它。

目前,又一种更新式自动步枪研制成功了,并且在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亮相。

95式步枪(图中远处)与03式步枪(图中近处)

2009年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使用03式步枪的空降兵方队,但事实上空降兵虽然曾“使用”过03式步枪,但一直以来都是装备95式步枪

03式步枪在边防部队中较为常见,但也有一些边防部队使用95式

对于新式步枪,现在还没有更多公开资料,笔者没有亲身接触过,仅看过照片和视频,所以難以作出评价。但笔者的一位在军工行业工作的朋友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接触过该枪,阅兵式结束后他终于可以不用再“憋着”。根据他的描述,新式步枪的人机工效非常优秀。需要说明的是,笔者的这位朋友其实是个AR15爱好者,他对人机工效的评价通常以AR为标杆。新式步枪无论用左手还是右手操作都灵活方便,据枪瞄准的动作自然舒适,可以说95式和95-1式上存在的一些人机工效的缺点都在新步枪上得到解决。而且新步枪很坚固,又经历了严苛的可靠性试验,射击精度高,可靠性也高。

新步枪的设计团队普遍年轻化,年轻的工程师们有许多新的思维和观点,而且据说在设计团队中,还有几名虽然不懂设计却有各种枪支使用经验的编外人员专门负责提意见,也就是说新步枪从一开始设计时就非常注重“用户体验”。

笔者一向认为95式是一种好武器,这个好是指纵向比较,与以往装备过的56式、63式和81式进行对比。而新式步枪则是比95式更好的自动步枪。现在新步枪有可能已经通过设计定型,按照以往的惯例,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完善才进行生产定型,且装备部队也需要好几年时间来逐步换装。但笔者还是十分期待这种颜值高、性能优秀的新步枪能尽快装备全军。

编辑/曾振宇

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使用03式步枪的军校学员方队

驻港部队装备的QBZ95-1式步枪

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使用QBZ95B-1式短步枪的女兵方队

在全军特种兵比武中使用QBZ95-1式步枪的参赛队员

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使用新步枪的官兵都在机械化部队方队中出现

猜你喜欢

小口径冲锋枪步枪
丛林冲锋枪
步枪口径之争(下)
当手枪遇上冲锋枪
冲锋枪创世篇
先导式小口径顶管法在给水管道穿越既有铁路线路中的应用
小口径岩心钻探技术在陕南地1井施工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冲锋枪当自强
小口径岩心钻探钻孔缩径的预防与处理
机械设计制造中的现代检测方法之应用
步枪成长相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