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防治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研究

2019-12-13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8期
关键词:暴力校园家长

康 新

(450000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河南 郑州)

在普遍的认知中,校园应该是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净土,是一汪纯粹的汲取知识的海洋。然而,现阶段,校园却成了暴力问题的滋生地,各种不安定因素也越来愈多,最为恶虐的校园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校园暴力直接对师生身体造成伤害,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且破坏了学校纪律和社会秩序,对学校的财产造成损毁,对师生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我国目前对于施暴者的惩罚一般都在教育系统内部解决掉了,顶多是训斥、记大过,即使事情闹到了公安机关,也通常是批评教育了事,并不会对问题学生进行惩处。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防治校园暴力,不仅从根本上牵住“牛鼻子”,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还能妥善化解矛盾的普遍性呢?下面我总结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加强道德与法制的双重教育

自古就有“天理、国法、人情”的表述,要想有效遏制校园暴力,在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加强德育工作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对学生法制教育。要让学生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做了不该做的事,会承受什么样的惩罚,付出什么的代价。进而从道德上教育和感化,从法制上约束和震慑。

在道德教育方面,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贯彻落实好国家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道德与法制》等文件和教材之外,还要总结、宣讲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团结友爱精神,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不拉帮结派,不恃强凌弱,不以恶意的话语或谣言侮辱他人人格。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和包容个体之间的差异,学会调控情绪、情感表达、适应环境变化、积极主动应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孩子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懂美丑、能进退。

在法制教育方面,重点在于教育中小学生法制观念和相关法律知识,提升法制意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既要贯彻落实好《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内容,还要联合公安和司法等部门开展法制教育,并利用好法制课堂,重点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教师和学生责权的规定。同时,引导孩子加强课外相关阅读量,并采取多样化、趣味化、简易化的方法,通过开展知识答辩、课堂竞赛、板报专栏等方式宣传学习法制。使孩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宣传法。

二、强化教师对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教师有示范引领性,而学生也有独特的“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要在师德培养上下功夫,着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使教师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做每一件事都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呵护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要在教书育人上下功夫,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来革新自我,提升自我,影响学生。通过教师创造性的语言、灵活的方法、积极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感,减轻学生压力,使其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通过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热情的工作态度、独特的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教师乐观的情绪、博大的胸怀、开放的思想等精神风貌,造就学生无私、互助、诚挚、大度、顽强的健全人格。

三、深化同学间团结友爱教育

每个学生的脾性特点、处事方法、家庭环境等情况存在很大差异,这样也就必然决定着会造成同学之间产生分歧、摩擦、语言伤害,甚至是肢体冲突。通过深化同学团结、互助、友爱教育,提升学生在学校、班级学习生活中与人相处的知识水平和技巧能力,使校园形成良好氛围,充满正能量,给每一位学生以温暖、安全、团结和友善的感受,从根本上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的概率。

健全规范制度,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促进同学间互助友爱,进而减少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制度的制订充分考虑学校暴力特殊性,增加尊重、团结、互助、公平类的条文内容。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发动学生参与讨论制订规章制度,积极采纳学生好的想法,确保规章制度的表述简单易懂,力争使每一条制度都获得学生的一致同意。当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和矛盾时,一方面要遵照规章制度,通过引导和教育,把冲突和矛盾妥善转化成为凝聚班集体的动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情节严重时还需承担民事与刑事责任。

营造良好班风,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巩固和增进学生团结友爱的情谊。通过开展集体活动,认识自我作为集体中一员的义务和责任,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人际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建立道德规范,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并增强团队协作和团结互助的意识感。通过开展自主性活动,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抑制冲动或不良情绪等。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绽放出优秀的一面,提升荣誉感和幸福感。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会适应社会环境、生活,主动融入并积极应对变化,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注重学校与家庭间深度融合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和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目标一致。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学校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树德育人,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接班人。

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关爱,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熟知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谊友,使学生逐渐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和所遭遇的困境告知教师。教师发现或了解到学生存在异常情况时,要遇事不推脱、不逃避,勇于承担责任,有效化解矛盾。同时,要及时将学生异常情况产生的原因,表现的状况,处理的结果,及恶化的趋势告知家长。对于一般情节,可通过电话或短信形式详细告知家长来龙去脉;对于严重情节,可通过家访的形式进行面谈,深入地交换意见;对于非常严重情节,学校应成立临时矛盾化解机构,召开由校长、专家、教师、家长、学生等成员组成的专题会议,深入地了解情况,认真地分析研究,科学地制定方案,彻底消除矛盾。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产生暴力行为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暴力事件原因产生于家庭,行为暴露于学校。家长要切实加强学生暴力基本概念的学习和培训,了解学校防治学生暴力的相关政策与规定,正确定位家庭氛围、父母行为以及家庭管教方式与学生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家长行为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塑造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善于发现与注重关注孩子行为的变化,并通过学校开设的家长会、家委会等途径,与学校及其他家长详细地介绍孩子异常情况,真诚的发表个人看法,深度地交换意见,找准“病因”,确诊“病情”,清除“病根”。

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校园暴力的防治是一个庞大工程,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需要细致运作,净化社会生态,强化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防治联合机制,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的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各司其职,联动协作,多方治理,才可能真正遏制校园暴力的高发势头,为孩子们营造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暴力校园家长
反性别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则
两公婆之间的暴力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暴力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