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49例临床观察

2019-12-12李振峰闫书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厌食症中西医结合营养状况

李振峰 闫书文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7例厌食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48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49例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胃动力水平、营养状况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GAS、NPY、MOT、ALB、FN、LP水平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能够显著调节小儿厌食症患儿胃动力,促进营养状况改善。

【关键词】 厌食症;小儿;营养状况;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8-0079-03

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胃肠道菌群失调,或者大脑内摄食行为控制区域调节失代偿,导致胃动力不足而引起[1]。患儿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对其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均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常规治疗以药物为主,主要通过调节胃动力,以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但整体治疗效果并不明显[2]。厌食症属于中医“不嗜食”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生与脾常不足、喂养不当,以致胃络受阻、湿热蕴蒸有着重要关联,治疗时应据此着手。该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台前县中医医院收治的97例厌食症患儿作为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常规组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2~7岁,平均(3.73±0.43)岁;病程3~6个月,平均(4.65±0.43)个月。联合组49例,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3~8岁,平均(3.69±0.45)岁;病程4~8个月,平均(4.71±0.4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经实验室、纤维胃镜、超声图像等检查确诊,符合小儿厌食症诊断标准[3],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腹胀、便血、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患儿食量较之前降低>1/3,有喂养不当史。中医符合“不嗜食”诊断标准[4],证见厌食、形体消瘦、食量减少、大便稀溏夹杂不消化食物、口中异味、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细滑。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患儿家属知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4 排除标准 排除药物禁忌症,不能耐受中医制剂者,因其他器质性、神经性病变导致的厌食症,合并精神疾病患儿。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饮食管理,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在此基础上,常规组给予西沙必利(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345)口服,>25 kg患儿5 mg/次,3次/d,<25 kg患儿,0.2 mg/kg/次,3次/d,葡萄糖酸锌颗粒(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3021503)口服,30 mg/次,2次/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60010)口服,2片/次,3次/d;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健脾方煎服。组方:茯苓9 g,焦白术6 g,茵陈6 g,鸡内金6 g,薏苡仁6 g,胡黄连3 g,五谷虫3 g,明党参3 g,山楂炭3 g,甘草3 g。水煎后取汁液60 mL分早晚两次分服,2剂/3 d,两组患儿持续治疗14 d后观察比较疗效。

1.6 观察指标 ①营养状况: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纤维粘连蛋白(FN)及瘦素(LP)水平;②胃动力改善效果:晨起于空腹下抽取静脉血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胃动素(MOT)、胃泌素(GAS)及神经肽Y(NPY)水平;③临床疗效[5]。显效:食量减少、大便稀溏、面色萎黄、精神淡漠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5%;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分率45%~75%;无效:未到有效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 两组治疗前LP、FN、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療后其水平均明显提升,联合组治疗后营养状况指标改善效果更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胃动力 两组治疗后NPY、GAS、M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联合组治疗后NPY、GAS、MOT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临床疗效 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8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小儿厌食症又称为消化功能紊乱,是一种以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要表现的症状。有研究[6]表明,脾胃功能失常、饮食喂养调理不当、饮食结构不合理、家长过度溺爱等因素与小儿厌食症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饮食喂养不当会增加患儿进食期间神经紧张度,不利于大脑内食欲信息的正常传递,患儿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引起营养缺乏,进而导致机体胃肠激素、消化酶水平改变,引起胃肠道菌群失调。常规治疗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主要通过补充微量元素,改善机体胃肠微生态水平,促进患儿胃动力恢复,以达到改善患儿症状体征的效用[7]。该研究后果显示,常规组患儿治疗后胃动力水平及患儿营养状况较治疗前均显著提升,证实其应用于小儿厌食症治疗中的有效性。但是由于治疗疗程长,见效缓慢,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小儿厌食症在中医学中并无对应病名,依据其症状体征可归属为“恶食”“不嗜食”“伤食泄泻”等范畴。中医认为,小儿由于自身脏腑功能未发育完全,经脉未盛、气血未充,稚阴稚阳之体更易引起外邪侵入,加之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患儿饮食无度,进一步加重脏腑损伤程度,不利于脏腑功能的正常发育。其中,尤以脾胃功能改变最为明显,表现为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脏腑不和,患儿进食食物无法正常运化,湿热内生,痹阻脉络,病位在脾胃,治疗时应以健脾和胃、除湿清热为治疗原则[8]。健脾方内以茯苓、焦白术健脾益气,利水燥湿,温中扶正,两者共为君药,合用健脾养胃除湿;山楂炭、茵陈、鸡内金、薏苡仁理气健脾,消食养胃,利胆除湿,宽中消积,合用共为臣药,助君药提升除湿效用;方内明党参、胡黄连、五谷虫,消滞散结,和胃解毒,清热祛湿,益气养阴,三者合用共为佐药;以甘草为使,解诸药之毒,方内所选之药,以君药养胃健脾,促脏腑功能恢复,联合臣药、佐使补中益气,清热除湿,宣上、畅中、渗下,促脾胃升降运化正常,诸药合用,醒脾和胃,燥湿化湿,促三焦通畅,湿热分消,脏腑功能正常,疾病自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9]水煎剂通过调节脾脏抗体水平,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菌群微生态恢复平衡;山楂[10]内的有机酸能够提升胃蛋白酶活性及胃液酸度,改善机体胃肠管道壁平滑肌舒张功能;白术[11]水煎剂能够有效调节机体内溶酶体消化功能,改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鸡内金[12]内的角蛋白及胃肠激素能够有效提升机体内胃液含量,提升胃液强度,增加消化动力,提升患者的胃肠功能。GAS、MOT均有调节胃动力,控制消化液分泌水平,调节胃窦及幽门括约肌活动,提升食欲及胃肠吸收功能,改善中枢神经食欲控制区域,促进肠粘膜生长及营养转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NPY、GAS、MOT、LP、FN、ALB水平改善效果更优于常规组患者,证实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健脾方煎服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患儿胃动力,促进其营养状况改善,与有关研究[13]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疗法通过改善胃动力水平,促进营养吸收转换,改善小儿胃肠功能及消化功能等,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天成. 胡天成儿科临证心悟[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7-40.

[2]高汉媛,王维红,王继芳,等.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型厌食症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8,31(7):52-55.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62.

[4]國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3.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7-269.

[6]周雁蓉,庞冲.浅谈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病因[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3):5671-5672.

[7]张新平,哈依霞,吴高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1):4900-4902.

[8]高国财,韩雪,葛国岚,等.郑启仲教授运用疏肝乐食汤 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49-50,56.

[9]徐硕,姜文清,邝咏梅,等.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6,31(3):327-330.

[10]李建华,胡金林.山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1,17(6):334-336,338.

[11]龙全江,徐雪琴,胡昀.白术的化学、药理与炮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1):1033-1034.

[12]李飞艳,李卫先,李达,等.鸡内金不同炮制品对大鼠胃液及胃蛋白酶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9):2282-2284.

[13]崔桂杰,曾苓.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9):126-127.

(收稿日期:2019-07-10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厌食症中西医结合营养状况
国王的厌食症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厌食症,你知道吗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撷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