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对策

2019-12-12李岩

医药前沿 2019年32期
关键词:烟雾头痛综合征

李岩

(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血管神经外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烟雾病(MMD)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血管造影时可见颈内动脉末端出现狭窄或者阻塞,常伴随脑底异常血管网组成,该网形状与吸烟时喷出的烟雾极为相似,故临床称之为烟雾病[1]。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及早行血管重建术可以阻止烟雾病的血管病变进展,降低患者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但也有报道显示,采用该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脑血管功能会出现异常、血压异常升高以及灌注升高,极易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影响预后,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消除或减少这类风险因素。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接收的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患者30例,将给予常规护理的15例设为A组,将给予针对性护理的15例设为B组,A组患者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介于15~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22±3.25)岁;其中7例为出血性烟雾病,8例为缺血性烟雾病;B组患者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介于14~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18±2.86)岁;其中9例为出血性烟雾病,6例为缺血性烟雾病;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烟雾病,且已确认术后出现高灌注综合征;此次研究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字认可;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P>0.05),可进行下一步对比分析。

1.2 方法

术后,A组患者给予常规,内容主要包括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心理护理以及用药指导。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为:(1)生命体征监测与血压控制护理,由于进行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行血管重建,血液会重新进行分流,容易出现灌注过度和血压升高的情况,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因此,手术后,立即将患者送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并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手术后6h之内,每隔15min进行1次血压测量,待患者血压恢复平稳之后,每30min或1h测量血压1次,一旦发现患者血压异常,立即依据其具体情况遵医嘱采用盐酸尼卡地平药物,以2~5mg/h的速度静脉泵入,或者取尼莫地平,以0.4~1.6mg/h的速度静脉泵入,再取浓度为20%的甘露醇125ml以快速静脉滴注方式进行脱水治疗,或取呋塞米静脉注射进行利尿。(2)减少刺激与大便通畅护理,术后3天,让患者绝对卧床,并保证病房安静,严格控制探视人员的数量,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必须轻柔,如果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颅内压增高的因素排除后,采用盐酸氯丙嗪、地西泮以及盐酸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治疗,缓解烦躁情况;护理人员需提醒患者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可少量摄入粗纤维食物或者膳食纤维含量过度的食物或者肠内营养制剂,确保大便通畅,以排便用力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排便困难的患者,可采用肛塞开塞露2支与乳果糖30ml口服治疗,用药后于患者脐部周围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式分别按摩30圈。(3)头痛护理,头痛是CHS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剧烈的头痛感会致使的患者的血压持续上升,使其脑组织高灌注状态加剧,针对这一因素,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头痛症状和程度进行全面评估,如同侧额颞或者眶周搏动性头痛或是弥漫性头痛症状,并依据者的头痛程度,遵医嘱采用氟比洛芬酯和赛来昔布止痛剂以及20%的甘露醇脱水剂进行治疗,通过药物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确保患者可以安静休息。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效果评定标准为:护理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血压恢复正常水平,无头痛,意识清醒,语言和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精神无异常为显效;护理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基本稳定,血压接近正常平,有轻微头痛感,意识清醒,语言表达与肢体活动较差,但不影响正常生活为有效。护理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无法正常生活为无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总有效率。

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借助于生活质量量表(QOL)进行评定,项目主要包括情绪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各个项目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录入到SPSS22.0统计软件中,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护理后,B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3.33%,A组为73.33%,对比可知,B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差异尚不显著,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例)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均有所的改善,且B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s,mmHg)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s,mmHg)

组名例数时间舒张压收缩压B组15护理前96.82±6.19152.11±3.19护理后76.05±3.16119.78±2.41 A组15护理前96.71±6.15152.44±3.16护理后81.49±4.53140.38±2.15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后,B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3所示。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n情绪功B组1573.63±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2.5674.69±2.6877.97±2.8676.93±2.8579.89±5.67 A组1564.41±2.1565.81±3.5667.95±3.6174.85±2.1568.78±3.29

3.讨论

烟雾病(MMD)的临床主要特征为颈内动脉末端与分支动脉发生进展性狭窄或者闭塞,同时伴随颅底异常增生血管网,是一种慢性缺血型脑血管疾病。当前临床年对于该病相关的对照研究验证较少,但多数观察性研究均证实采用血管重建术对MMD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但缺点是术后并发症较多,常见为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缺血性卒中以及脑高灌注综合征(CHS),其中又CHS较为多见,相关研究显示,MMD进行血管重建术之后发生CHS的风险非常高,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临床上尚未给出明确答安全,对CHS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在烟雾病治疗中的广泛运用,相关的研究报道逐步增多,且多数研究均显示,MMD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的血压水平与CHS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控制患者的血压稳定是CHS预防与治疗的重点,而头痛、精神异常、机体功能障碍均是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方案,对患者术后的头痛、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活动 功能及无精神症状进行全方位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于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后,B组患者的护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且B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也明显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这一结果表明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效改善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血压水平。

综上所术,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的血压水平,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临床预后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烟雾头痛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头痛应该灸哪里?
Chandler综合征1例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考前综合征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头痛与口疾
咸阳锁紧烟雾与尘土
远离头痛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