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理论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12-12胡小雪吴红华吴琴燕

医药前沿 2019年32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健康状况心理学

胡小雪 吴红华 吴琴燕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普通精神女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精神分裂症病人普遍存在绝望、恐惧等心理[1],生活质量较低。而研究[2]发现,在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幸福感。因此本文以2017年9月12日—2018年9月12日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护理的68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研究,部分行基础康复护理,另一部分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康复护理。对择取病人干预前后积极心理品质、健康状况进行探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9月12日—2018年9月12日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护理的68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研究,依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位。对照组男19例(55.88%),女15例(44.12%),年龄在25~58岁,平均年龄为(41.69±4.17)岁。观察组男18例(52.94%),女16例(47.06%),年龄在27~58岁,平均年龄为(42.18±4.46)岁。患者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及家属对此研究均持自愿态度。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为患者及家属开展心理辅导、治疗指导。观察组:积极心理学理论康复护理。具体方法:积极交流,行负性情绪量表评估,分析其心理状况并制定干预方案。干预人员选取后需行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加强护理人员技术掌握熟练度及职业素养。为保障患者护理依从性,工作开展前需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积极心理学理论内容及重要性,取得患者家属认可后告知其家庭支持的必要性,让家属可以协助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针对患者情况开展治疗的同时也需对其行鼓励、奖励制度,为其建立恢复决心。护理方案应用,时间:依据患者恢复情况而定,护理20d左右。实施:建立患者交流会,可采取不同形式扮演角色,建立团队意识,疏导负性情绪。阅读感恩诗歌、观看相关视频,建设情怀。参与书写人生价值话语,鼓励自我,完善价值。听励志歌曲,读相关书籍,建立康复信心。期间如发生不良情况行记录并调整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①积极心理品质:以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3]为标准开展评估,其包含自我肯定、学习成长等6维,分值越大证实患者积极心理品质较高;②健康状况:以健康量表(SRHMS)[4]为标准开展评估,其包含生理、心理、社会等项目,分值越大证实患者健康状况有良好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行数据总结分析,应用Excel数据库、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取t及χ2检验,前者以均数方差为表现形式,后者以百分率为表现形式,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对比择取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积极心理品质

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对比,护理干预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积极心理品质对比(±s,分)

表1 护理干预前后积极心理品质对比(±s,分)

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343.69±0.47 4.43±0.62对照组343.73±0.523.99±0.76 t-0.3332.616 P-0.7400.011

2.2 对比择取病人护理干预前后健康状况

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健康状况进行对比,护理干预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健康状况对比(±s,分)

表2 干预前后健康状况对比(±s,分)

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34272.91±20.92 328.34±32.65对照组34270.88±20.76289.73±28.04 t-0.4025.231 P-0.6890.000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需加强心理辅导,提升其恢复的信心,鼓励其接触励志、幸福等正能量书籍及视频,从而帮助其早日回归生活[5]。本研究内,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及健康状况均得到良好改善,对其自身恢复有积极作用。得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中,首先对患者负性情绪开展评估,找到其致使因素,从而开展针对性护理,并在护理中加强人文关怀,帮助患者建立团队、自我意识,完善价值观,感悟人生,获取自我价值,让其懂得自我爱护的重要性,提升治疗积极性及护理依从性。另外护理工作中加强患者家属心理辅导,取得其信任并开展家庭支持,可增强患者康复的决心。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采取积极心理学理论效果显著,对患者身心恢复有积极影响,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健康状况心理学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